宋慧

[摘           要]  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获取的知识培养能力,打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课堂。“互联网+”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    键   词]  “互联网+”;高校;学前教育;生本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7-0212-02

一、引言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对社会有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人们从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时间进入21世纪,世界因你而变,众人皆知的“互联网+”教学模式,不管你愿不愿意、主动还是被动,通通在行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利用幼儿园环境创设与教玩具制作课程探索进行线上教学,在线上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对“互联网+”教学模式和生本课堂有了切身体会和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现代教学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立足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因此,我认为生本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的课堂。对于一线工作的教师来说,课堂教学是最直接的体现。但是在短短的90分钟里,我们应该怎样教学才能体现出以生为本呢?高校的常规教学中,体现更多的是教师的主导。我所认为的新的课堂模式要注重唤醒记忆、提出猜想、举例验证、课堂回顾、归纳总结,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互联网+”教学模式的优势

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互联网+”教学模式,具有覆盖面广、组织便捷、务实高效的特点。

(一)“互联网+”让师生课前的准备更充分

1.教师的备课更加精准

在常规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往往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师的主导性得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却被忽视,导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达成度出现偏差。利用“互联网+”在线教学,教师就可以通过教学平台了解学生在课前学习任务的预习情况,如已预习的人数。在课前答疑中还可知道学生在本次学习主题中面临的主要学习困难和障碍是什么。这样精准的课前学情分析能帮助教师把握好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重难点突破时会更有针对性。在课程实施中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才能有高质量。

2.学生的预习更加充分

在“互联网+”线上教学中,教师不仅有可充分利用的教学素材,还能通过各类教学APP或平台在课前向学生推送学习资源,如与本次学习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链接等资源。学习的本质是学会思考,教师及时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对学习资源的预习,让学生在课前就完成知识性内容的学习,直观形象地了解新课内容,解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与有限的学习资源之间的矛盾,使学生的课前预习更加充分。

3.“互联网+”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老师和学生可以即时共享

学生在平台中能及时反馈预习情况,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在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中解答自己的疑问,从而获取知识,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知识得到升华。学生一听、二看、三做、四讲,知识的印象就更深刻了。有了这样的课前预习,学生才会带着真正的疑问进入课堂,学习才会更有效。

(二)“互联网+”让课中的学习更加深入

1.教师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播,开启了学习的新天地

因为“互联网+”使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以发扬光大。在常规的教学中,一个优秀教师只能服务几十个学生。通过学习平台,教师能够开启直播,还可以将自己的价值实现全国共享,使教学服务上千个甚至数万个学生。在“互联网+”模式下,对时间和地点的选择已经不是那么重要,学生只需要有可以上网的电脑、手机、平板便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内容。这样就给学生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它解决了学习过程的开放与学习时空的封闭的问题。

2.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演示的微视频使得教学重难点更加直观

实际教学中,利用“互联网+”平台来演示教学的重难点,有些重难点只有借助微视频才能达到预想效果,远远超过传统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利用电脑、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设施接受教师的微视频资源推送,在观看的过程中动手记、动脑忆,易于学生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仅凭教师在课堂上一次性的讲解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掌握。这样一来,教师在课后的答疑过程中,要不厌其烦地重复讲解。因此,利用平台上的课堂实录将教师演示讲解的过程进行录像保存,课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重复观看,慢慢地吸收内化新知识。

同时,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关键点、学习疑点、考点以及易错点,教师也可以制作微视频,并把这些微视频推送到教学平台,学生端可以重复观看,反复理解,突破重难点。无论是哪种形式,教师再也无需因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透彻而重复讲解。同时,将课堂教学外延到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适时播放,随时暂停,反复观看,自主完成知识建构。

3.教师和学生双向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根据需要截图,保存教学重点

平台可以将PPT课件同步推送至白板和学生平板、手机等终端设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电脑、平板、手机上能清晰地看到教师的PPT演示,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截图保存下来。教师或某位学生有做笔记的PPT幻灯片也可以作为图片推送给其他学生保存下来,便于课后的复习。

(三)“互联网+”让学生课后反馈更及时

教师利用“互联网+”在平台上发布课后练习以及检测标准,学生在手机或电脑上完成自我检测,平台可以快速地做出反馈,对错误进行分析,把错误收入学生个人档案。对学生来说错误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可以趁热打铁马上修改,有利于学生提升学习的效率,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节约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

三、“互联网+”生本课堂的打造

历史的步伐让更多教师的教学形式迎来了创新。基于前期的准备和实践运用,我通过在线课程的实施,着力打造生本课堂。包括三个要素:首先帮助学生确立自主学习的任务;其次要为打造生本课堂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再次根据实际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分层引导,根据学生实际确定任务单,重在“导”

“互联网+”生本课堂打造的根本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确立任务清单的“2+2+2+2”原则。第一个“2”是两个部分:课前预习任务清单;课堂内化任务清单。课前预习任务清单是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是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推陈出新。课堂内化任务清单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第二个“2”是两个层次:课前预习任务清单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基础;课堂内化任务清单是学生在预习基础之上的深化。第三个“2”是两个时间维度:课前一个维度;课中及课后为一个维度。第四个“2”是两个空间维度:学生空间;教师空间。两个任务清单的功能及需要达成的目标不同,联系的纽带是教师。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重在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整体建构和应用,帮助学生发现新知。

(二)运用“互联网+”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教学资源。而教学资源既包括教师使用的资源,也包括学生使用的资源,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以配套。有微课、教材、辅助学习资料等多样化的不拘一格的资源。微视频、网络直播等形式,符合当今时代特点,入门容易,易于大面积推广。当然,在开发整合配套学习资源时,还要根据形式、受众(学生人数,我讲课时,最多学科听众有几百人)、技术条件和配套服务等因素综合确定。以下我着重讲解微课视频制作事项。

1.从录制的内容来看,必须简洁

有研究表明,一般人在观看科学教育类影片或视频的时候,有限观看时间在十分钟左右,即有效性十分钟。而微课视频和科学教育类影片或视频类似。作为学生来讲,观看微课视频的目光停留也不会太长。教师制作微课视频内容要精选,突出重难点,简洁并使人一目了然。虽说能简则简,但应注意的是不该减的坚决不减。

2.从拍摄或选取的画面来说,必须要有可视性

画面是微课视频的载体,教师的教学智慧就浓缩其中,它展现的是教师所想并由教师通过微课视频呈现给学生。制作微课视频的时候,让镜头从正面平视角度拍摄讲课者,注意画面的稳定、简洁。背景简洁、单人出镜,突出主题,减少不必要的装饰。尽量符合日常交流习惯,提升课堂的整体感和现场感、仪式感。

3.好声音才有感染力

好声音才有感染力,虽然教师不是清一色的播音员,但在录制音频的时候充分考虑利用有利条件来工作,这样的效果也会好很多。前期制作即使不具备专业的录制条件,我们尽可能选择安静的环境;后期制作,技术上要确保画面与声音同步、流畅,不能卡顿,更要避免发生“掉线”“断线”等情况,营造讲课者和听众身处同一场景的氛围,还可以用声音处理软件来美化,也可以选用和视频主题相配的背景音乐。还要注意避免背景音乐对教师对课程内容讲解的干扰。

(三)结合教学实际利用“互联网+”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利用“互联网+”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要注意两个关键点:一是达成学生知识的内化;二是让学生在内化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技能。具体来说包含四个环节:检测、作业、协作、展示。一是学生对自己自学情况的检测。二是课堂任务(作业),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达成的课程目标。三是协作,师生协作、生生协作生成新知识。四是展示环节,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为目的,尽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在评价和接受评价中学生将获益最多。

四、结语

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不断更新的工程,需要紧跟形势、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背景下的各种有效资源扬长避短,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历史的发展,“互联网+”教学模式仍将引领教学模式的改革。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文献:

[1]郝连科,鲁琪.“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模式构建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

[2]苗红意.翻转课堂在高校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江丛刊,2018(32).

[3]刘召华,马培忠.翻转课堂背景下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探究[J].职教通讯,2018(2).

[4]陈会源.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