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承继 陈小健

[摘           要]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行业中新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对从业者的知识、技能、素质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人工智能时代电子信息类专业转型对策,希望对我国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人工智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3-0082-02

一、引言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促使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工作模式的革新以及产业链的重组,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模式以及生产方式[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为了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同时也要解决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体制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人工智能为特征的新技术、新工艺对传统电子信息行业的升级转型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所产生的新岗位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就业者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标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电子信息类专业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常设专业,应该主动适应产业、行业结构转型升级,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在遵循教学规律、凸显职业教育特征、尊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前提下,在专业升级改造、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证融通等方面需要有所创新,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

二、现行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应具备一定的软硬件技能,符合企业需求,掌握新兴技术并具备创新能力。随着传统电子信息行业的升级转型,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逐渐替代了手工操作,不断要求领域内技术人才掌握新技术、新工艺,传统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亟须转型。因此,在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适当融入人工智能专业技术知识,拓宽电子信息类专业与新兴人工智能技术适度融合,满足复合型人才需求,通过校企紧密合作培养高质量人才,是大力提升当前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

(二)课程体系教学不能满足新技术跨界融合

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沿用了学科体系,仍然保留了“厚理论、重验证、弱创新”的课程设置特征,普遍存在课程体系单一、课程设置陈旧、学生应用实践领域受限等现实问题。课程体系缺少针对新兴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如,数据分析与特征工程、深度学习和数据挖掘等课程支撑,限制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面向高端应用领域综合项目的实践能力,已不能满足人工智能时代新兴岗位对泛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的需求,极大地约束了面对新技术、新工艺企业所需跨界融合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效。

(三)教学资源建设不能满足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下,教学资源建设在资源规划理念、资源设计方式、数字化资源品质等多个方面存在滞后性,不能紧跟行业领域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发展,其主要体现在资源表现形式单一、资源陈旧且涵盖面小、资源更新周期长等方面。陈旧的教学资源、单一的资源呈现形式消磨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综合应用型项目案例资源的缺乏,更不能满足学习者了解新技术、学习新工艺、实践综合性项目设计与开发所需的知识储备。教学资源整体质量不高成为阻碍跨界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原因。

三、人工智能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转型的对策

(一)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兴起,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由聚焦单一专业领域向多领域交叉复合型专业调整的趋势愈发明显。通过优化现有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整合优势教学资源实现共通、共享式教学平台,建立跨界技术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引入新技术、新工艺试点进行分段式技能培养。以人工智能典型应用为载体,通过对电子信息类各专业优势资源整合,创建“联合诊治中心”“梦工厂”构筑创新小项目的孵化平台,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培养和打造职业素养积淀厚、技能操作水平高、创新创业能力强的电子信息领域复合型人才。

(二)构建“三通一体、一专多能”的“积件”式课程体系改革

人工智能时代加快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与转型,专业人才培养对接岗位标准,以复合型创新创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需要对现有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以构建“基础共享、专业分立、拓展互选”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模型(如下图所示)。该模型将人才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职业能力认知阶段、职业形成阶段、职业能力提高阶段和职业岗位训练阶段。职业能力认知阶段针对所有专业学生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创新创业基础、专业通识课程教育,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储备及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形成阶段是在学生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了解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分流选择某一专业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职业能力提升阶段是在某一专业领域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自主选择除必修专业之外的任一技能模块进行学习,旨在拓宽职业视野,加强复合型专业能力的培养;职业岗位训练阶段主要通过到企业顶岗实习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学以致用、成果导向”思路完成职业人身份的转变。

(三)基于“教、赛、证”融通的立体化混合教学方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