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青

[摘           要]  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具有课时多、学习人数多、周期长的特点。因此,要深挖英语课程里面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 ,真正实现“三全育人”。分析了课程思政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意义,阐述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必要性,给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的策略。以《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Thank You, Volunteers!”为例,探究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高职英语课堂。

[关    键   词]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融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3-0118-02

一、课程思政的理念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要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是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一是弄清“干什么”,确保 “抓准”;二是找准“怎么干”,确保“抓实”;三是坐实“谁来干”,确保“见效”。总而言之,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赋予教师的教育担当和国家使命。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国家长治久安,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

二、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高职公共英语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非常重要,具有课时多、学生学习人数多、周期长的特点。根据英语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语言技能,还要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具有思政教育责任。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既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世界眼光”;既能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鲜活的生命力,又能丰富英语课程本身的内涵。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时代价值。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使英语教学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更加丰富的内涵。

在当前互相网信息时代,英语不仅是世界通用语言,而且是中国学生了解西方历史、社会、政治和文化的一扇窗口,英语教师在课堂应使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般地融入英语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健全的价值观,能够坚定“四个自信”,能够引导学生的人文情怀,立足国内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积极正面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高职英语教学的时代性、实效性和思想性,为国家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有较高政治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三、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实现思政教育的策略

教师要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为根本导向,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高职公共英语的实际,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增强课程的育人功能,为开展课程思政夯实基础。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材的内容多为实用型。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英语学习的意义、掌握语言技能之外,要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程思政建设不是完成任务,而是保证育人效果;不是机械照搬,而是创意地有机融合;不是每节课必讲,而是巧妙融入;不是理论术语,而是讲好中国故事,是有意识自觉地科学系统地融入英语教学中。

(一)增强文化传播,树立文化自信

在课程思政的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方针政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以党史和时政解读,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宣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通过世界通用语言英语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出去无疑是条捷径。这样可以提高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英文介绍的语言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对中西方不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有个整体的把握,树立文化自信。

除了将中华传统文化作为课堂引入外,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创新自己的课堂。例如,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收集相关中华传统的相关资料,并制作成几分钟的微课,然后在课堂上供同学学习和观摩,这一尝试不仅使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同时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并且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有趣、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另外,可以利用手机学习App,鼓励学生定期对我国传统文化知识介绍的小视频进行配音学习,这不仅创新了学生课后作业的方式,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英文介绍。

(二)拓宽视野,提升批判性思维

增加富有时代性的输入材料,通过批判性解读与思考,培养核心价值观,树立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感和责任感。可以运用的网络资源有:学习强国App、China Daily、慕课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