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琦

[摘           要]  自高职院校落实百万扩招计划以来,各个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接受能力、成长经历、年龄分布和学业水平等方面都展现出极大的变化。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也因此步入了全新的考验与挑战。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执行百万扩招政策以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挑战,从学生管理的理念、制度、方法和模式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困难,随后提出了高职院校创新应用“三导师”管理模式的实践设计,通过分析“三导师”管理模式的具体内涵和实践措施,力求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指明方向。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百万扩招;三导师;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2-0210-02

高职扩招是落实和执行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百万高职扩招计划不仅能够有效驱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更能较好地缓解当前社会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但是在百万扩招的号召下,高职院校多元化拓展生源结构的同时,高职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因此,在现代化高职教育办学的驱动下,积极开发和创新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势在必行。按照订单的模式培养高职院校人才,更容易实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效果。在高职院校积极建立“三导师”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形成企业、学校、行业以及教师之间的联合培养机制。所谓的“三导师”是指“企业技师、行业大师和校内导师”三师共建的教师阶梯培养模式[1]。

一、关于高职院校百万扩招带来的管理工作挑战分析

(一)关于管理理念的挑战

高职百万扩招以来,扩招进来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工作、生活、学习和成长背景,并且不同的生源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这些生源的现状无形当中使得高职院校的管理难度持续增加。鉴于当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总体情况,传统高职院校“轻服务重管理”的理念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高校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必须打破传统办学理念的束缚,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提升高职办学质量,做到服务与管理并举,牢固树立全新的育人精神。既要积极发扬传统高职院校的艰苦创业精神、工匠精神以及终身学习精神,又要创新办学理念。

(二)关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挑战

由于高职院校传统的管理手段过于单一,当下扩招学生涌入高职院校后,学生情况以及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需求都发生了变化。要想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管理能力,就要建立完善的日常管理制度,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源种类、工作经历、社会地位、学习经历和认知能力等因素,从学生的横向和纵向全方位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高职院校需要做好管理责任的层级传递和落实,积极配备能力较强的专业管理人才,在动态化网格的台账管理方法干预下,充分发挥管理人员应有的能力与才干,最终实现高职学生管理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三)关于高职管理方法的挑战

由于高职院校的大规模扩招,学生基数不断扩大,持续扩大的个性化差异成为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又一难题。高职院校传统的理念更注重学校的管理,而对学生的服务则没有被提上日程。当前已经是互联网时代。因此,高职院校的管理方法要积极融入时代新元素,努力应对高职院校管理方法的挑战,例如,充分应用新媒体的发展优势,积极创建高职院校“线上加线下”的管理模式,针对高职学生开展职业规划、学业认知以及学生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干预,只有真正实现管理手段的创新,才能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四)关于管理模式的挑战

高职扩招后多元化的学生结构,对高职院校管理队伍的优化也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面对不同的生源结构,高职院校需要采用分类教育管理的模式践行高职的办学使命。此外,还要充分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纵向建立能力较强且业务精干的优秀管理和教师团队,最终保障高职院校从多角度、多方位和多元化建立科学且完善的管理模式[2]。

二、积极提出和建设高职院校“三导师制”管理模式

(一)积极构建“三导师制”优秀教师团队实现优势互补

将行业大师、企业技师和校内导师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在高职院校百万扩招的教学和管理改革需求驱动下,有序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设立订单班和特色班等不同班型,根据不同班型的教学需求和专业特点,每班配备3名左右校内导师、3名企业技师,另外,每一个年级可以配备1到2名行业大师,校内导师负责理论课程讲授,企业技师负责师带徒手把手指导,行业导师负责综合拓展指导,积极推行“三导师制”就是要将行、企、校三家导师互通互补、因材施教、共同育人。

(二)依托“三导师”团队人才打造高职院校特色培训平台

高职院校需要依托“三导师”团队的师资力量,将所有高职学生安排到不同层次、场景和规模的企业参与相关企业提供的实训。进入企业的初级实训阶段后由校内导师提供理论结合实践的初步指导;进入实训过渡阶段后企业技师接替校内导师展开结合具体岗位的学徒制教学,使得无论什么类型的高职学生都能在扩大招生后依然实现学习与岗位技能锻炼的迅速对接;进入实训的拓展提升阶段后,企业和学校双方需要共同配合积极邀请行业大师,将学生带入大型企业展开职业综合技能的拓展训练。这样在“多领域和三阶段”培训平台的实训中,高职学生才能快速提升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技能[3]。

(三)构建“三导师”指导“五加五”工学交替教学管理模式

所谓的“五加五”工学交替教学管理模式,是指高职院校可以构建学生五周在校外顶岗实训和五周在校内加强理论学习的教学时间分配模式。高职学生在真实地感受过企业生产线的操作环境后,再拉回到教室回归理论课程,便会对知识产生更深的理解和认知。“三导师”配合“五加五”则完美诠释了高职院校的课程与岗位、专业与职业的无缝对接教学模式,将高职院校的办学使命和精神渗透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三、加强“三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

高职院校扩招以来,要想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在高职院校构建并应用“三导师”模式,需要校企联合教师以及行业大师从人才方案共同制定、培训课程共建及教学实践共同实施这三个方面展开长足的合作与探讨。

(一)“三导师”团队联合绘制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可以建立以“三导师”为主体的学校人才培养专业委员会,每年学校通过提供一定的专项调查经费,为“三导师”团队深入做好教学改革联席会议、专业访谈和深入调研等工作提供可靠保障。“三导师”师资团队可以结合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职业技能发展需求,共同制定精细化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最后经过企业、校方以及行业三方共同研讨通过,出台切实可行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二)“三导师”团队积极引领新课程开发

在“三导师”师资团队的共同调研后,需要完成项目化课程开发调研报告,例如,“三导师”团队可以结合高职院校现有的校本课程,完成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重组,具体可以由企业技师和行业大师定位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项目,然后校内导师根据凸显的典型教学任务,完成校本教材和课程的更新与编订,再经由“三导师”联合收集与校本课程配套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教学资源,最后将研发的教材以及课程交给行业协会和教学集团做评估与论证。

(三)项目教学由“三导师”团队共同实施

上文在“三导师制”的教学管理模式提出和构建中,已经阐述了“三导师制”可以构建订单班和特色班,打造“三阶段”以及“五加五”的教学实践模式。“三导师”可以在“五加五”和“三阶段”具体的教学管理模式下,更好地打造新课堂、传授新工艺和完成新技术的教学。行业大师、企业技师和校内导师要联合展开技术攻关和革新,最终有效带动高职院校“产、教、学、研”综合教研能力的提升[4]。

四、构建高职院校“三导师”教学管理模式注意事项分析

第一,推行“三导师”教学管理模式必须预先建立企业、行业和学校的共享共建机制,时刻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的出发,将“三导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套规范的制度,针对“三导师制”给予客观的评价,最终建立“走出去、请进来”的校内外有机人才储备机制;第二,切实加强“三导师制”团队师资建设,依据各方所长,构建“老带新”的团队建设精神,要求师资团队通过学历提升、企业实践以及国内权威行业培训等手段,积极为高职院校打造一流的一体化教学实力;第三,坚决落实高职院校“三导师制”建设所需的经费保障,构建“三导师制”会产生交通费、管理费、培训费、课时费等一系列费用,可以通过设立“三导师制”激励基金的管理办法,鼓励更多的优秀导师参与其中,最终保障高职院校“三导师制”的健康与良性发展[5]。

五、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执行百万扩招要求以来,生源类型变得更加复杂,教学以及学生管理面临多方挑战。只有打破传统束缚,顺势而为建立符合当下高职院校发展需求的“三导师制”,采用全新的教学手段和管理方法,才能保障扩招计划顺利实施,切实保障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出数量更多且质量更优的专业技能人才,最终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长久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建莉.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45):192-193.

[2]左清军,王静,宋琨,等.“三全育人”理念下地质工程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OL].中国地质教育,2021(10):1-5.

[3]王莹.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制度化和人性化融合[J].现代职业教育,2021(43):126-127.

[4]袁奇林.个性化管理视角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探究[J].经济师,2021(10):178-179,182.

[5]沈怡萍.探究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J].公关世界,2021(18):98-99.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