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源

[摘           要]  现今新入校大学生都是“00后”,他们生长在信息爆炸、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自出生以来就在互联网络环境中学习、成长,被称为“网络原住民”。近几年,网络技术与教育平台的深度融合,使当代大学生学习方式和途径发生了改变,逐步形成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超越时空的无边界的“泛在学习”的学习方式,学习呈现个性化、碎片化和移动化等特点,学生总希望能从网络世界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1]。如何对网络原住民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如何保证网络原住民学生培养的质量?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将此作为重要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面对具有网络原住民典型特征的学生,传统的培养方式或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学习方式和习惯,因此,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以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轻纺服装学院学生培养为例,从网络原住民视角探讨研究学生培养模式,创新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培养模式,在满足当代大学生学习特点的同时不断完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实现线上线下教育、培养的有效贯通,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目标,使广大学子早日成为政治品质过硬、专业技能纯熟、“又红又专”的优秀有为青年。

[关    键   词]  网络技术;泛在学习;混合培养;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52-0226-02

一、研究背景

前哈佛大学教授John Palfrey将那些一出生即面临网络世界现实与数字化时代的新生代称为“网络原住民”。当代大学生都是在互联网络环境中学习与成长起来的新生代,他们是当之无愧的网络原住民,在学习方面与年长的网络“局外人”存在显着差异。线上学习资源极其丰富且便捷性良好,全社会正全力推进信息化教育教学,逐步形成了超越时空无边界的“泛在学习”[1],学习呈现个性化、碎片化和移动化等特点,他们总希望能从网络世界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信息获取能力强,但厌恶单纯灌输知识。

面对具有网络原住民特征的大学生,传统的教育、培养模式已经很难与网络环境中的学习特征相适应。如何对网络原住民大学生进行教育、培养,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如何提升网络原住民大学生培养质量?这是值得每个基层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教育工作职责和实际情况,创新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培养模式,完善大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强调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思想成熟、行为规范,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学生教育、培养质量。

二、创新做法:线上线下混合培养模式

面对新入校的“00后”,传统的教育、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网络原住民个性化、碎片化、移动化的学习特征,其培养模式亟待创新完善。本文结合数字技术和教学信息化改革提出了全新的学生培养策略即线上线下混合培养模式:一是完善线上课程建设并开展线上红色走读活动,通过碎片化和趣味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习兴趣,改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便捷性和可得性;二是创新传统的线下培养模式,加强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领示范和言传身教作用,在交流探讨中实现“五育”目标。因此,需加强线上线下联动,整合线上线下课程学习活动,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培养模式。

(一)线上培养模式

1.精心打造线上课程

面对以网络原住民为特征的当代大学生,需要重新理顺线上课程建设理念。一是推动线上课程的建设,把碎片化与趣味性作为线上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点[2];二是推动传统教学向“互联网+教学”范式转换,主动适应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碎片化、移动化学习特点,促进网络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三是通过学习通超星平台建课开班,利用数字技术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状况进行实时考核评价并及时进行反馈跟踪。

2.线上“红色走读”活动

新时代大学生借助网络用“走读”这种模式瞻仰革命纪念场所,诵读红色家书,缅怀革命英烈,引导学生在红色精神的洗礼下,用实际行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职责。

在线上“红色走读”中传承红色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始终用红色精神滋养大学生的精神世界[3]。一是开展线上“红色家书”诵读活动,现已组织院“大骨班”学生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塔集中诵读裘古怀的《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和方志敏的《我们临死以前的话》等名篇;二是制作线上“红色走读”系列作品,学院学生根据线上“红色走读”的体会结合各自的专业、特长和兴趣,制作微视频、剪纸、浆纸画、刺绣和文化衫等红色作品;三是组织线上“红色走读”交流研讨,每位学生就线上红色走读谈体会讲感悟述收获,引导他们从红色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的强大青春力量。

(二)线下培养模式

1.每月发布学习主题

每月月初(5日前),支部委员会发布当月学习主题,包括“四史”、《红色家书》等学习内容,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学生头脑,使他们能够早日成为一名“又红又专”的优秀大学生。

2.学生认真撰写学习计划

全体学生根据支部委员会发布的学习主题在当月10日前撰写好学习计划,辅导员根据每月学习计划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意识,做一名思想成熟、行为规范、品德高尚、作风优良的青年大学生。

3.积极参加各类活动

充分发挥更多大学生在技能竞赛、志愿活动、青马工程、暑期三下乡、班级建设、团日活动、社会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树立优秀学生在群众中的标杆榜样,发挥朋辈效应,努力培养一批批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忠诚可靠的青年人才。

三、培养成效

面对网络原住民个性化、碎片化和移动化学习特点,想要提高当代大学生教育、培养质量,必须加强线上线下联动,整合线上线下课程学习活动,经过近三年线上线下混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政治品质更加过硬

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培养,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用红色精神滋养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之窗,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和朋辈效应,培养了一批批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忠诚可靠的优秀人才。

(二)专业技能更加纯熟

在混合培养模式下,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天性,激发了他们持续学习的内生动力,又提高了学习的便捷性,学生能够上本校老师的课程,又能通过网络去聆听外校老师特别是一些名师的课程,更有机会使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变得更加纯熟。

(三)考核评价更加科学

在混合培养模式下,考核指标明晰具体、可量化、易操作,考量更加全面,彻底改变传统考核以学生成绩、违章违纪为标准的弊端,在对学生考核评价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习情况、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参赛竞赛等综合表现为考核指标并不断强化教育管理和培养工作的实效性[4]。

四、结语

面对网络原住民“00后”开展好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势必要求每位基层教育工作者具有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在网络原住民大学生面前一味恪守传统的教育培养模式很难保证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学生培养模式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特征及受教育群体的学习习惯和选择偏好,践行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实现互联网线上线下教育的有效贯通[5]。

线上线下混合培养模式在学生培养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教师日益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传道授业解惑,使老师日益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形成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二是学生在求学道路上成为绝对的主角。学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让他们在社会实践、志愿活动、职业技能大赛、班级建设、团日活动、青马工程等方面尽情展现才华和智慧,把聚光灯、舞台留给他们,让他们成为求学道路上的绝对主角,在学习、实践中悟思想、增才干、强本领、讲贡献。三是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加强任课教师、辅导员与学生的联系,做到课堂强联系、宿舍常联系,在联系交流中,让任课教师、辅导员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状况,更好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和各环节。

参考文献:

[1]董君武.泛在学习:“网络原住民”的一种教育存在[J].上海教育,2019(10):92-94.

[2]修南.高职院校线上“金课”建设思想理路与改进策略:基于数字原住民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0):21-26.

[3]刘一宁.在“走读”中传承红色精神:解析《海南日报》纪行报道[J].报刊观察,2020,3(下):40-41.

[4]沈子龙,党潮.新时代做好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J].就业与保障,2021(2):142-143.

[5]彭向燕,朱宁.网络原住民时代高校思政教师的困境及出路[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2):28-29.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