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盛

[摘           要]  区域活动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提供了一个合理、有效的平台。建构区活动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区域活动,幼儿通过操作各种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沙、土、金属部件等进行物体造型游戏,促进幼儿在认知水平、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意志品质和社会性等方面得到有效发展。选择大班的建构区域活动适宜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法、观察法与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幼儿园大班建构区活动适宜性的意义、幼儿园大班建构区活动现状进行探究,提出强化幼儿园大班建构区活动适宜性的建议。希望能对幼儿园大班在建构区域适宜性问题上的探讨提出合理的改进策略,对幼儿建构活动实际开展过程有所帮助。

[关    键   词]  区域活动;建构活动;适宜性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0-0127-03

区域活动是幼儿学习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区域活动的开展应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活动目标明确、活动区域适宜、活动材料投放科学合理,启发幼儿主动地在游戏活动中探索,符合幼儿自身的活动意愿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区域活动的教育方式灵活多样,既能够满足幼儿个体差异性的需求,又能符合每个幼儿自身特点的需要。区域活动的顺利实施,需要轻松、愉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游戏氛围,这样幼儿才能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与喜悦,它的价值很大。

幼儿建构区域活动主要以结构游戏方式为主,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结构材料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进行,构造物体或建筑物,对日常生活的一种具体反映。结构游戏对幼儿的想象创作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很大的提升。本文以幼儿园大班建构区活动适宜性的意义、幼儿园大班建构活动的现状分析、强化幼儿园大班建构区活动适宜性的建议三部分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观察法、访谈法、文献分析法,基于对建构区活动适宜性的分析,归纳出大班幼儿在建构区域活动适宜性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策略。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帮助大班幼儿更好地在建构区活动中开展活动,对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帮助教师在建构区域更好地开展活动。

一、幼儿园大班建构区活动适宜性的意义

建构区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建构区活动通过不同的结构材料,与幼儿产生紧密的联系,幼儿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在游戏中获得建构知识和经验。华爱华认为,建构活动对幼儿认知、审美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幼儿参加活动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游戏内容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幼儿才能在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建构知识和经验,并从中感受到乐趣与喜悦。幼儿的认知水平包括智力和情感两方面因素,对建构材料的反复使用可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抗挫折能力等。在与其他幼儿相互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体会他人传达的情感。

二、幼儿园大班建构区活动现状分析

幼儿园大班建构区活动的开展应该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幼儿教师合理指导开展建构活动。在实习中,我观察了石油大学幼儿园的建构区活动主要以大班开展为主,每个班在教学区域中有自己的建构活动区域,每周建构活动以主题活动和自由活动两种为主开展活动,男生、女生在活动参与中根据自己的已有建构经验和兴趣爱好开展建构活动。下面以石油大学幼儿园大班建构区活动为例,对建构区活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探析。

(一)幼儿园大班建构区活动开展和材料投放现状

1.幼儿园大班建构区活动开展现状

大班幼儿在每周2~3次的建构区域活动开展中主要以男生为主,少数女生对建构区域有浓厚的兴趣,坚持每次到建构区域活动。

在材料的选择上男生多数选择积木和大型积塑,而女生则偏向于雪花片和乐高玩具制作。男生一般都是选择团队合作,2~3人为一组制作作品。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会意见不合,甚至发生争吵。遇见这种情况,男生更多的愿意选择共同商量,积极面对困难寻求解决困难的方法,而女生更多的愿意选择自己独立完成雪花片或者乐高玩具的制作。这种情况基于男生的性格更加活泼开朗,遇到问题在自我思考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会寻求同伴之间的帮助、教师的指导,而女生的性格腼腆,内向居多,遇到问题在自己无法解决时会选择放弃或者自己独立解决。

2.幼儿园大班建构区材料投放现状

游戏材料是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同时也对游戏的内容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除了常见的积塑、积木等结构材料以外,还有金属、塑料等多样化的辅助结构材料。投放的材料主要以低结构材料为主,幼儿在游戏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对材料的选择有更强的自主性,才有利于幼儿想象创作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幼儿园在开展建构活动选择材料也以主题材料和自由材料两种相结合的方式,主题材料多以传统的积木、积塑为主,而自由材料则是幼儿自己从家中带来的废旧金属、沙、土等。让幼儿能够运用多种建构材料来丰富自己的建构技能和经验。

3.幼儿园大班幼儿在建构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在结构游戏参与频率上男生的参与频率明显高于女生,在结构游戏参与频率上存在显着差异,决定着男生的结构游戏水平高于同年龄段的女生;在结构材料的选择上男生更多趋向于选择积木材料,搭建(房子、飞机、大桥等),而女生多选择积塑材料(雪花片、乐高玩具)搭建或组合(花草树木、人物等);选择材料的颜色上,男生多选择深色系的结构材料,而女生多选择色泽鲜艳的结构材料。

(二)幼儿园建构区活动中师幼关系的现状分析

1.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清楚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实际的游戏活动中,有的教师过分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如大班幼儿在自主进行积木搭建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在分发积木的时候告诫幼儿要合理、有序地去拿积木。幼儿在拿到积木以后就可以随着自己的意愿搭建积木,教师也可以不用对幼儿搭建积木的行为和结果进行过多的干预。他们认为幼儿在建构活动中应该自己主动探索,而自己只是一个活动的辅助者。但是幼儿由于自己的身心特点和已有的建构经验不同,教师应该注重个体差异性,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困难及时指导帮助。教师准确定位自己,为游戏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保障。

2.幼儿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成为师幼互动的阻碍

长期在幼儿园生活学习的幼儿,教师所说的话一般都是听从的。即使在建构活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相当一部分的幼儿对教师依然有畏惧心理,不敢主动与教师互动,特别是内向、胆小的幼儿就更难主动与教师开启互动。如在雪花片插件拼插不同样式的图案,有的幼儿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可以插出好多种不同的样式,而性格内向的幼儿不会主动向小朋友寻求帮助,向教师寻求帮助内心也是畏惧的。

3.教师在幼儿主动开启互动的时候不予理睬或者消极对待

由于幼儿的身心尚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在幼儿敞开自己的心扉试图与教师搭建互动这座桥,而教师的反馈是消极的或者是不予理睬,幼儿会理解为教师不愿意与自己产生互动行为或者不喜欢自己,在以后的互动中会变得消极。不论是搭建的积木还是完成的积塑插件都是幼儿自己智慧的结晶,期望得到教师的认可。这样才有继续游戏的动力,也可以激发幼儿更大的潜力。

(三)幼儿园大班建构区活动规则合理性的现状分析

在区域活动开始前,教师对区域活动的规则都要反复重申。如区域材料在使用完毕后要及时合理地归置;金属及小刀等容易伤害小朋友的物品不要随意使用。但是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幼儿由于自己在游戏过程中对这些规则的服从性上还是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在建构区域活动规则中,幼儿之间需要相互合作交流,相互之间遇见问题应该积极寻求教师的帮助而不是争吵或者动手。但是在实际活动中幼儿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以自己为中心,不愿意和其他儿童沟通协作,有时候甚至争吵、动手。更多的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总觉得自己的想法或者见解是对的,对其他幼儿的意见不予理睬。教师的间接或者直接指导,幼儿表面上是遵从的,实际上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开展活动的。

幼儿在建构区域活动结束之后对玩具的归置,很多时候都要教师去再次叮嘱。主动归置好玩具,从哪里拿的放回哪里这一点做得不是很好,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对自己完成的作品幼儿在分享的过程中,还是过多地以自我为中心,对活动规则中的要求,只是把它当作一种规则,自我主动完成意识还需要提高。

三、强化幼儿园大班建构区活动适宜性的建议

(一)科学规划场地设施、合理投放材料

区域投放的材料要有明确的目标性,材料投放对幼儿的思维创造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等有所提升。

材料的投放要具有合理有效性,幼儿对投放的材料要足够感兴趣,能够主动去探索并学习到建构技能与经验,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材料的投放要易于幼儿开展建构活动,简便、轻巧,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场地设施的投放要能够满足幼儿游戏活动的正常开展,避免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场地的采光、通风、卫生也要得到保障,为幼儿营造舒适、安心的游戏氛围。

(二)设计科学、合理的建构区游戏活动

1.游戏的设计要遵循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

在建构区活动中幼儿主要以自主探索为主要的活动路径,幼儿自己选择材料,以自己以往的建构经验为主进行自由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游戏的时候要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符合幼儿的身心和认知发展规律,创设合理、真实的游戏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尽可能让幼儿全方位展示自己。

2.游戏的设计要具有适宜性和灵活性

教师设计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适宜性体现在区域活动的开展应该既能够满足幼儿个体差异性的需求,又能符合每个幼儿自身特点的需要。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游戏氛围,这样幼儿才能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与喜悦。幼儿在区域进行游戏,以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为出发点,在游戏中寻求快乐与成功,幼儿的个性得到解放,想象力与创作能得以发挥。

灵活性是指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建构游戏(如积木搭建大桥,让幼儿感知大桥的结构感与立体感),也可运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物品开展建构活动,不一定要局限于传统的建构材料。

3.保证建构区域活动的空间性和时间性

建构区域的活动面积应该保证幼儿能够正常开始建构活动,区域的设置要注重局部规划。幼中每天在幼儿园的时间为9~10小时,开展区域活动的时间为3~4小时。建构区域活动的时间应该维持在20~30分钟,时间过短不利于幼儿在建构活动中的学习。

(三)教师在建构活动中的角色扮演

1.通过创设适宜的建构区活动环境进行隐形指导

教师在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要把自己当作幼儿中的一员,与幼儿一起快乐游戏,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做好检查,保障幼儿游戏环境的安全、舒适。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让幼儿先自主对建构材料进行自由发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用言语或者实际行动对幼儿进行隐形指导,而不是在幼儿遇到问题的时候,让幼儿产生依赖教师才能解决问题的心理。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用言语鼓励幼儿,让幼儿在以后的建构活动中更加大胆、主动地去创作。

2.通过合理组织建构区活动进行直接指导

让幼儿演示或展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可以把自己是如何操作的展示给其他小朋友,在作品完成以后与别的小朋友分享自己在建构过程中的经验和乐趣。

教师参与游戏:教师把自己当作幼儿中的一员,与幼儿一起快乐游戏,分享游戏过程中的快乐与经验,帮助幼儿克服在游戏中面临的困难。

合理、有效控制幼儿的情绪: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情绪表现,教师应该及时关心、安慰幼儿,疏导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

3.通过及时观察引导建构区活动的开展

教师作为幼儿在建构区活动的引导者,就是要在幼儿开展活动前寻求正确、简洁的方法让幼儿对活动本身产生兴趣。比如在活动开始之前可以采用平行介入或者垂直介入的方法,用简单、有趣的小游戏或者故事让幼儿产生足够的兴趣。幼儿自身对活动产生兴趣之后,在具体的活动开展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合理地介入,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去开展活动。

四、总结

幼儿园大班建构区活动适宜性的探究,可以帮助幼儿园在实际的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更加合理、有效地开展活动。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对自身进行定位,帮助幼儿开展活动。幼儿也可以提高想象创作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为以后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谢冬梅.试论幼儿主动性的培养[J].教育导刊,1999(6).

[3]吕红霞.在建构活动区过程中发展幼儿的主体性[J].山东教育科研,2001(12).

[4]赵杏.大班幼儿建构活动中学习品质的表现性评价[D].开封:河南大学,2014.

[5]范玉茹.大型建构游戏活动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J].华夏教师,2014(S1).

[6]董素芳.结构游戏材料投放方式对儿童结构游戏行为影响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7]唐立宁.幼儿积木游戏中模拟搭建行为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8]潘宇彤.幼儿大班区域活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9]刘晓.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的研究:以大连市某幼儿园为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10]王爱平.合理投放区域材料保证活动取得实效[J].教师革新,2014(10).

[11]陈霞.幼儿园结构游戏中的教师指导研究:以济南市幼儿园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12]杨姗姗.幼儿园结构游戏材料配备与使用的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编辑 马燕萍

1774501186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