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娜 张珊 薛娣

[摘           要]  基础医学教育在高职医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发展历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具体途径,因此通过对高职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思政进行建设,使基础医学课程思政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医学生养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探讨了高职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思政开设的意义,其次分析了课程思政实施的现状,最后提出了高职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思政实施的具体策略。

[关    键   词]  基础医学;课程思政;高职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5-0037-0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社会经济建设水平也得到了显着提升,同时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也得到了有效研发和应用,使人们的生产、学习以及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人们周围还充斥着似是而非的观点、碎片化的知识,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更为方便与快捷,但其思想力却逐渐弱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需要对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进行有效利用,有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并在改进过程中加强,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亲和力得到提升,从而使学生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高职院校自身承担着社会服务、教学科研、文化引领以及人才培养等职责,因此需要有效提高政治站位,尤其对于医学类高职院校,其需要全面强化基础医学课程思政建设,有效发挥自身的“立德”和“育人”功能,从而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质量。

一、高职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思政开设的意义

在以往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思政理论课占据主导地位。其他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并没有得到挖掘和发挥,各门课程之间无法通过思政教育这一纽带进行凝聚,难以形成有效的育人合力,因此思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1]。2014年,课程思政的概念应运而生,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了有效的实践,逐渐形成了在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或通识课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实践证明,课程思政在各门课程合力育人方面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获得了教育部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2],也因此在全国高校逐渐掀起了一股课程思政的热潮。

医学首先是医德仁术,然后才是科学与技术。从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第一天起,医学生就肩负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重要使命[3]。医学关系人的生命健康,因此决定了医学教育学制长、课程多的特点。高职院校医学生要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基础医学是医学生学习技能和素养培养中的敲门砖。基础医学模块是学习专业课的重要基础,为后期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夯实了基础,其中蕴含的人文素养培养和思政教育元素在大医精诚、救死扶伤、爱岗敬业的医德医风养成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地探索基础医学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中,基础医学教育成效在医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发展历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

目前课程思政在高职医学院校的研究尚缺乏系统性、深入性和针对性,因此开展高职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思政的系统改革和实践,提高基础医学课程思政质量,对年轻的医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加上思政课程的主导作用,发挥同向同行的作用,共同提升医学生的道德素养,帮助其稳步迈出医学生涯的第一步,对培养德艺双馨的医疗卫生工作者具有深远的意义[5]。结合以往经验可以发现,如果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不够牢固,在协同育人期间将会顾此失彼,导致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发生脱节。对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工作而言,由于其缺乏系统性规划,导致教师将教学精力投入主要在知识、技能领域。想要有效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实施体系,需要相关专业教师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确保在基础医学课程建设过程中有效打牢思政教育基础,并根据育人期间多方面和多层次的条件,使其彼此间的协同机制得到发挥,对教育育人的精神内涵进行全面构筑。医学类高职院校需要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专业医学人才,但以往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技能养成更为偏重,对价值观塑造有所淡化。通过有效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体系,可以使高职生全面发展,有效应对新时代的挑战,确保满足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促进高职院校长期稳定发展,为社会培养政治素质高和思想认识强的医学人才。

二、高职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思政实施现状

(一)对课程思政的重视不够,部分医学生生命意识、责任意识淡薄

多数医学生表示,基础医学课程科目多,专业学习任务重,对思政课程不感兴趣,对思政知识的学习也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根本无法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此外,医学与生命息息相关,医学生对生命的重视程度影响着患者的生命质量。但是据调查,目前有部分医学生漠视生命、不具备较强的生命意识[6]。

(二)基础医学课程教师思政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高职医学院校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师普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实践技能,但是对思政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透彻,对思政理念认识尚不到位,德育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只有充分提高基础医学课程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能力及增加思政知识储备,才能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三)基础医学课程思政的开展不足

调查显示,38.24%的教师“偶尔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涉及思政内容”[7]。课程思政的本质是一种大课程观,需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基础医学各门课程教学全过程。但是目前医学生学习科目多,学业压力大,对医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要求越来越高,基础医学课程教师的专业知识授课任务越来越重,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

三、高职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策略

(一)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思政文化建设

1.提升基础医学课程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德能力

坚持言传身教,以适应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目标指向要求[8]。组织教师参加立德树人师德征文和演讲系列活动,以自身良好形象引领学生成长、成才[9]。教师不仅是学问之师,还是品行之师,自身的行为本身对学生就是教育。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号召全体教师向周围先进标兵、先进个人学习。这些先进标兵丰厚的学术素养、求真求实的职业追求、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很好的课程思政资源,具有极强的感召力,让学生认同与信服,在专业教育中引领学生成长。

2.营造良好的基础医学实验室课程思政文化氛围

建立健全一系列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为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实验中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规章制度,使其积极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精益求精、治学严谨的态度。在使用动物做实验时,要求医学生遵守实验动物伦理要求,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基础医学实验室依托市重点实验室:神经生理实验室、微生物等四个重点实验室,以现有课程思政体系为立足点,组建教学名师团队和青年教师教学改革示范团队,进一步探索实践,在实验项目中融入思政教学,深挖蕴含其中的思政元素,完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大纲。

(二)高职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建设

1.开展基础医学课程思政的体系设计

注重课程开发,将专业课知识和思政教育最大限度进行结合,大力推动思政教育事业同向同行、快速发展;大力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并邀请思政课教师参与其中,对如何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设性意见;了解各门课程的内容、结构、特点,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需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突出体现中国精神、“四个自信”、符合价值引领的要求。

2.精心打造基础医学课程思政在线开放课程

(1)借助网络助力课程思政教育

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特点,高度重视课程思政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使在线开放课程的知识传递与价值建构功效得到充分发挥。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对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形式的影响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开创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思政在线开放课程,在慕课、微课、网络直播等基础上探索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课程团队前期的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不断地推送课程相关的思政案例,让学科知识与社会资源、伦理、法律等资源有效融合,丰富教学内容,构建线上+线下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利用学生的碎片时间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进行价值观引领,让网络教学平台助力课程思政教育。

(2)利用基础课程特点,打造有特色的课程思政课

不同的基础医学课有其独特的特点,如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在第一学期接触的第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带教教师除了让学生对医学知识有初步认知外,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一个合格的解剖学教师,要积极挖掘解剖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可以我校人体生命科学馆为教学场景,向大体老师致敬,感恩生命,秉持“传道授业解困惑,披肝沥胆剖苦心”的解剖精神,努力学习,将来才能为人类的健康奉献精湛的医术。进行医学生誓言的宣读,展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的宏大场景,使医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激励其刻苦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3)借力社会服务开展课程思政改革

利用基础课程生理学血型鉴定的优势,拓展学习内容,联合学校团委教师、其他系部辅导员以及科技特派员组织学生参加无偿献血活动,排练献血相关的话剧,通过多种形式呼吁更多的人加入无偿献血当中。跟随学校科技特派员老师走进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免费为老人测血压、测血糖等,通过普及医学知识回馈社会;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基础科研大赛等,培养高职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团结协作、严谨认真的科研精神,这些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集体荣誉感。

(4)多途径在基础医学课及实验课中融入思政元素

课程团队认真梳理实验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将其渗透到医学基础课的各个教学环节,积极完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大纲,在原有实验教学目标中增设相应的思政教学目标,指导教师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力求基础医学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效融合。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将生命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开展感恩“大体老师”系列活动,实现实践教学中的育人目的。生理学和药理学实验要用到动物如家兔、蟾蜍、小鼠,所以要向学生传递动物伦理学理念,让学生知道实验动物为医学发展和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要尊重、善待实验动物。培养学生敬畏生命、善待生命,懂得感恩。在机能实验学实验室会用到很多实验仪器、药品、试剂,要教会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仪器、不浪费实验耗材,感恩学校、老师、父母的付出,懂得回报,创造良好、和谐的医疗服务市场。

培养学生救死扶伤、关爱病人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实验动物手术操作的过程中,动物会因为麻醉药过量或者手术发生意外,这时基础医学教师应该迅速组织学生进行抢救,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精神,如果因为麻醉药过量引起动物死亡,应该立刻引导学生认真核对动物体重和药物剂量,强调因为自己的失误造成动物丧失生命,如果是在临床上,这将是人的生命,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医疗事故,所以要有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关爱病人的人文情怀。

树典型标杆,学科学精神。凝练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生动事迹,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通过学习科学家们执着探索科学、为追求真理敬业、奉献的精神,以及百折不挠、勇攀科学高峰孜孜不倦的事迹,积极正面引导、教育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陶冶情操、启迪思想、升华精神。如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者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共同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事迹,鼓励学生立足平凡岗位,耐得住寂寞,潜心研究,只要不忘初心,献身科研,执着追求,必定能取得不平凡的成绩。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基础医学实验中的生理学和药理学实验通常以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尤其是一些综合性实验如家兔动脉血压的调节,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先分好组,课前预习,课堂小组讨论,实验过程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完成,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诚信的科学素养。基础医学学习阶段是新时代医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各门实验课都要认真贯彻实验现象,认真记录,谨防出现数据造假以及抄袭实验数据的情况,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10]。

(5)借助社会热点等开展课程思政改革

充分利用社会热点和典型案例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活动,引起大家共鸣,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思政教育阵地的进一步开拓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千手观音舞蹈美轮美奂的表演,引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所致耳毒性的严重危害,强调药物是把双刃剑,合理用药可治病救人,不合理用药或滥用药物则会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严重者可致死亡,顺势引出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优化基础医学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奖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学校出台相关的制度政策,合理设置思政评价与业务评价的权重,改变以往重业务轻思政局面,将业务评价和思政评价并重,明确将教书育人和实践育人相结合纳入综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将课程思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执行师德师风建设一票否决制。学校建立健全的课程评价体系,应包含立德树人的育人评价标准,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科学评价激发医学基础课教师课程思政改革的动力和创造力。

因为目前各门医学课程的思政教学仍然在起步阶段,没有建立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所以建立完备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意义重大,是促使教师不断进步的动力。具体的评价有学生评价、专家评价、教师自我评价、任教系部评价等,也可以借助目前的智慧课堂,在线上完成预习、发言、讨论、课堂检测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小组互评、实验设计点评等形成自我评价、师生互评等多元评价体系。通过评价,可以促进教师总结经验,不断反思,积极改进,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政教学在医学基础课程中的价值和意义。

(四)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思政机制建设

1.构建多学科的教学合作机制

医学院校职能部门与其他专业对课程思政缺少主动融合意识,阻碍工作合力的有效形成,因此需要建立对专业基础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的信息沟通渠道、教学交流机制以及智库资源共享机制。

2.建立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协同创新机制

通过“浸润”的方式将思政课程传授的内容在课程思政中得以确认和验证[11]。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他相关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纵横交互发展,共同促进医学院校思政工作的高效、有序、健康、和谐开展。

3.提升领导保障机制

医学生基础医学思政教育内容建构需要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和教务处统筹规划,针对课程设置进行合理的总体设计和精心安排,多部门协同推进。把思政教育内容建构纳入立德树人工作中,全力保障工作落实到位。

4.培养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

制订分类培训、全体培训的制度与计划,有序推进培养一支用思政理论武装头脑训练有素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师队伍。

5.有力的财力保障机制

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医学生思政教育内容建构与实施的重要保障。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思政建设应作为重点资金支持项目,设置专项科研经费,大力支持专业基础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探索,深入调查研究,不断发现、不断修正思政内容。鼓励基础医学课程教师坚持探索、长远谋划、与时俱进地构建思政教学内容。

总之,随着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育人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还要注重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互交融,充分利用各门专业基础课程的思政资源,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协同共进,潜移默化地提升高职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楼航芳,刘姝含.基础医学课程群“五进式”思政育人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9):40-41.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沈壮海,王培刚,段立国,等.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5[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高旭,乔瑜,张宇雯,等.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概论课程内容重塑与课程思政设计:以“生物化学”为例[J].生命的化学,2021,41(7):1480-1485.

[5]徐江雁.中国医学史(第二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6]吴菲菲,包敦典,李凯峰,等.新医科背景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7):76-79.

[7]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8]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9]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10]易伟阳,刘惠君,向阳,等.在基础医学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7):1245-1246.

[11]秦永亭,张晓蕾,陈珊珊,等.课程思政融入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探索[J].解剖学研究,2019,41(4):356-358.

◎编辑 马燕萍

基金项目:2020年度南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类高职高专基础医学课程思政建设对策研究”(项目编号:RKX095)。

作者简介:王卫娜(1981—),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基础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