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平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人文科学系,南京210038)

高职文科专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蔡 平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人文科学系,南京210038)

文章针对目前高职文科专业独立性日渐衰减、招生人数和专业数量不断减少、新专业还未具有较大影响和示范效应、课程建设成果不明显、规模需要扶持等现状,就高职文科专业发展进行了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应以强化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实现与现代制造业和国际商贸业的渗透融合来回应现代服务业的长远需要。

高职文科;专业发展;现状及态势

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和各高职院校系部的实际分类情况,高职文科一般是指文化教育大类、公共事业大类和法律实务类的专业。自2011年起,这类高职文科专业的招生普遍出现了急剧下滑的态势,招生专业和人数缩减明显,首先受到冲击是工科类高职院校中的文科专业,然后是综合类高职院校中的文科专业。许多高职院对文科专业发展感到无能为力、茫然失措。有关高职文科教育研究、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制度选择和实践探索等方面的呼声渐显。高职文科教育的发展问题正引起教育界和产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高职文科现今呈现出新专业的建设、探索与传统专业的改造、消融交织在一起,破不易立亦不易的过程性特点。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思考,拟对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发展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一、高职文科专业发展遇到的困难,不仅是文科的困难,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如何体现“高”必然遇到的困难;在这个问题上的探索和研究将推动整个高职教育迈入新的境界

高职文科专业招生遇到的困难与考生优先选择“非替代性”的专业技能有关,因为现有文科专业培养的能力大都是“素质内隐性”的;高职文科专业的吸引力下降也与考生的职业薪酬预期有关,因为现有文科专业的就业岗位往往是“宽口径”但“低起点”的;高职文科专业建设成果不多还与文科人才培养“校企合作”难、综合素质要求高有关,因为现有文科专业的课程和实训环节与工作实境耦合度低,“教、学、做”整体化设计较难实施。

但文科专业遇到的这些困难却并非只是文科的困难。自上世纪80年代高职院校创立时起,先后出现了“高技能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等等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界定。三十多年过去了,高职比中职教育、职业培训究竟“高”在哪里?争鸣之声依旧。培养目标不清也许正是高职教育模式改革、课程改革、教法改革出现种种乱象的重要原因。

高职工科专业人才是比较典型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与某一特定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对应性较强;但现代制造业(二产类)与制造类服务业(部分三产类)的发展,不仅非常需要有一定先进技术的人才,更需要有一定综合管理能力和素质如任务安排、团队合作、安全管理、上下沟通等等的基层管理人才,如生产线上的班组长、某一具体项目的负责专员、品质管理师等;能培养出这些制造业的基层管理人才也许恰是高职工科专业“高”的所在。

与工科专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对高职文科专业人才不仅要求具有与某一特定职业岗位所对应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在不断变化的工作情境中具有参与计划和决策、团队合作、自我内省、创新实践的执行和基层管理类人才如活动组织与策划专员、客服与人事主管、项目助理等;能培养出这些服务业的执行和基层管理人才,也许才是高职文科专业“高”的所在。

所以,面对生源缩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高职文科专业如能选择迎难而上,突出特色技能,运作实体项目,让学生或有“外显”的一技之长如会议速录、庆典主持、文化礼仪、职业形象塑造、摄影摄像编排;或者是具有综合项目开发、执行的能力如小组活动策划、项目设计开发、客户关系维护与拓展等,才能让文科专业的技能也“不可替代”,职业薪酬才有竞争力;如果一些院校发展文科专业的条件暂不具备也可另辟蹊径,在“工学结合”基础较好的工科专业平台上开展管理策划类、沟通表达类课程的“实境耦合”实践。这样文、工科技术、技能交叉培养出的学生将会成为 “机构创业”和“公益创投”的生力军,高职教育将会发掘出新的价值。

二、文科专业需强化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实现与现代制造业和国际商贸业的渗透融合。这既是应对目前高职文科生存困境的权宜之计,也是回应现代服务业对高职文科人才的长远需要

所谓现代服务业是指产生于工业化高度阶段、具有高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特性的服务行业。这些行业目前在发达国家不仅信息化、网络化程度高,而且对其他产业渗透力强;服务异地提供、服务混业经营和企业的超大规模,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主流。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和优化,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对人才也会产生大量需求,职业教育的结构比重会随之发生改变,文科高职的特征将愈发鲜明。

在现实条件下,文科专业应主动向现代制造业和国际商贸业交叉融合,强化现代服务业需要的网络信息技术,如文秘专业向电力呼叫中心运行管理、网络营销、网络舆情分析和商务信息管理等方向内涵的拓展;社会工作专业向网络社区架构技术、项目管理、家庭早教、婚姻关系经营、文化创意与策划等方向内涵的拓展;应用英语专业向旅游传媒、休闲服务创意、会展策划、涉外客服外包等方向内涵拓展,就既可以在“三、二、一”产业格局还未完全形成前保持对文科人才需求的回应,更可以此为专业改造的契机,祛除文科高职偏于知识传授的学科化倾向,改变课程实用性不强的弊端,以行业需求态势为导向,在项目教学与实际工作任务的“实境耦合”方面进行大胆突破,开辟文科高职教育的新阶段。

三、高职文科专业的发展既需要专家和院校领导的高瞻远瞩,也需要文科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和大胆探索

高职文科专业目前的发展困难,是产业结构转型未完成过程中的困难,是产业(政府)、行业、企业与高职教育共赢机制未形成的困难,也是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困难,需要职教专家和学院领导的高瞻远瞩和长远考量。但实际情况是,指导全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教育部2006年教高16号文件的起草者,以及两次全国评估方案的研制者大多是理工科教育背景,公共事业管理类背景的专家非常少。当前在全国示范校开展的项目化教改工作中,工科专业由于工作对象的静态性和实验教学的可重复性更适合“工学结合”模式,对文科专业人才培养和课改探索的指导与支持明显不足。

其实,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分类研究、分类规划管理和评价,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水平和阶段的必然产物。客观上,对其进行专门的研究、定位和相应的分类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高职院校的文科专业教师们在当前的危机和压力下,需要克服知识教学的惯性,学习各种市场需求量大、适合高职教学的新技术、新技能,通过项目化教改的路径大刀阔斧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文科专业的发展如要争取发展机会,就必须不唯“上”(看似权威的声音),不唯“书”(现有看似严密的条条框框),寻找文科专业技能的“独门秘笈” , 紧跟现代公共服务、文化传播和创意休闲产业的发展趋势,把文科专业从原先“文绉绉”的文科建设成“花枝招展”、“能文能武”的文科,为丰富高职教育的类型和模式作出新贡献。

[1]黄繁华,洪银兴,等.制造业基地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路径[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范 唯.专业是高职学校的品牌和灵魂[N].中国青年报,2012-02-27.

[3]魏 毅.文科高职教育研究势在必行——职业教育如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维[N].中国贸易报,2012-05-02.

[4]刘小方.高职文科专业教学改革的制度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2,(26).

[5]屠群峰.示范型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布局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6).

[6]张翠玲.高职文科类专业产学研结合的策略与途径[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7).

[7]肖凤翔.董显辉.职业教育与专业学位教育同质性的思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6).

(责任编辑邱梅生)

G712

A

1003-8418(2014)01-0148-02

蔡 平(1973—),女,河南信阳人,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人文科学系副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