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勇 刘桂荣 翟成波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育德到育才,从育心到育人,是本科教育亘古不变的主题。“教是为了不教”,一流课堂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前沿阵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诸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教师最关心的问题。一流大学要在教育教学上着力培育“工匠”;鼓励广大教师不忘初心,潜心育人,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本科阶段各类赛事的推陈出新也为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数学建模本身的实践性与应用性优势是与生俱来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真理的工具。基于数模竞赛,深化本科教育,回归大学之道,文章从三大方面十个着眼点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他们之间是三维立体式的,也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常常在力推其中某一项时,相关的内容也会遥相呼应并随之解决。

关键词:数学竞赛;立德树人;本科教育;大学之道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1-0010-0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三全育人”观念即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进行育人[1]。坚持“以本为本”是高校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落实本科教育的中心地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大政方针。

数学教育在整个大学学习阶段的重要性毋庸赘述。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自创办以来,每年一届,和本科教育息息相关,也与“双一流”建设休戚与共[2]。赛事涉及本科教育的方方面面:德育的培养、课程的改革、论文的撰写、自主学习能力、师风师德、导师制的完善、教师的培育等。数学建模竞赛搭起了一座实际问题与数学等学科知识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展现了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数模竞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失为一种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是学生日常学习的补益和拓展[3]。

以上提到的种种见解已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全方位体现,尤其是在立德树人、课程改革、学生学习能力、师风师德、导师制及师资培育等方面运用得恰到好处。研究基于数模竞赛,深化本科教育,回归大学之道,从以本为本;以师为魂;以赛育才三大方面10个着眼点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见图1。

一、以本为本

2018年6月22日,教育部发布《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成都宣言)》,把本科人才培养放在核心地位,旨在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并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

本科教育的重中之重是“以本为本”。其根本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人才,引导教师潜心育人,这需要高校师生全员参与,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基固本,强国蓝图也在这一底色上绘就。谁在本科教育上成就显着,谁就将在“双一流”建设上占得先机[4]。

(一)立德树人

道德与人的理性息息相关。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立德树人一马当先。

大学本科教育的根基是“育人”。“育才”是目标,要培育学生成为诚实、正直、心怀远大理想的全人。应当认可并尊重教师教学过程的多样性。教师不仅要潜心问道、教书育人,还要以身作则、以德修身、以德为学。教师应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学改革各个环节之中,潜移默化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创新各类教学形式,实现知识、能力、价值观有机统一,回归教育教学本质,把德育寓于智育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二)教学改革

本科教育:从育德到育才,从育心到育人,这与“立德树人”惺惺相惜,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主题。

“教是为了不教。”世界一流大学都有其守正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且与时俱进。

一流课堂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前沿阵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诸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高校最关心的问题。这里“教学内容”是指知识的传授,但所提知识并非仅限于教材的内容,还应包括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高校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鼓励和激励教师为学生提供品质卓越的教学活动;大学教育当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课堂教学作为本科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源头,课堂教学评价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5]。

“优质”的教学评价会革新教师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换代,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和发展。第一,教材内容上力求科学性、前沿性和权威性。第二,鼓励教师适时融入学科前沿知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交织于教学内容之中;在“教学方法”方面,研究性教学值得推广实施。一方面可以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不仅可以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可以彰显教学研究以培养能力为关键目标。要尽一切可能避免“水课”“一言堂”和“满堂灌”,让高水平的教师为学生教学。“点燃”是卓越大学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绝不是灌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效唤醒学生知识渴求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师生交流最密集的空间,打造高水平的一流本科必由之路和一流课堂教学息息相关。讲清楚课本上的知识仅仅是教学目标的一部分,一流课堂教学目标是全方位的,包括知识、素养、价值观,最终是为了“树人”。

“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各高校要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取消“清考”制度,杜绝“水课”。中国科学院大学教师苏湛甚至提出了“凡抄袭者皆黜落”的观点。本科教育的重要性彰显无疑。

(三)论文撰写

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一流本科教育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是当今绝大多数高校落实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度量一所高校本科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学生本科求学阶段一项系统性工程就是撰写本科毕业论文,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查阅文献、整理资料(数据)、纲领性设计等一系列综合性活动,需要投入专门的时间和精力方可取得满意的效果。然而,部分学生直至毕业前夕才“拼凑”“撰写”毕业论文,为防微杜渐,学校和教师要及早、不间断地提醒和监督,包括和学生面谈,告诉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中“学以致用、自主创新”的种种益处,使毕业设计(论文)实现“教、学、用”三者融会贯通。

实践表明,撰写本科毕业论文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初步引导学生尝试进行科学探索研究,对高校实施人才培养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深远意义。

(四)学习能力

从严治学,建设良好学风。

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是学生应对全球化、多元化世界高校应重点培养学生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素养。学生只有养成自我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才能使他们走向社会后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令他们此生无憾。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校和教师应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志存高远,敢于担当、不懈奋进,循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笃行致远。学校和教师还将致力于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珍惜韶华,潜心读书,敏于求知。

“立德树人”、教学改革、论文撰写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四个着眼点环环相扣,围绕“以本为本”这一主题进行贯彻始终的探索性研究。“双一流”建设离不开他们,学生的未来也离不开他们,只有学校和学生一起为之奋斗不息才能达到“共赢”。

二、以师为魂

“教者,引道也。”“立德树人”是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南针和风向标。立德首立师,树人始正己。

(一)师德师风

明道、信道是传道者自身的立足本源。高校教师始终坚信自己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数据表明,中青年教师在高校中占比达65%以上,而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攀升。因此,为始终坚守本科教育教学的核心地位,教师要切实加强和着力提升中青年教师们的师德师风素养,这是任何一所高校要想培养社会需求人才不可回避的基础和关键。

当前,高校应该把考核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教师选聘的基本要求。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实行“一票否决”制等一系列举措增进教师自警、自律;在学术清廉机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增强“学术有道,诚信为德”自由健康的学术氛围。“双一流”建设离不开师德师风建设,唯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才能营造师生勇于探索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拼搏精神,提高教师适应现代化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应变能力。

(二)导师制

高校对本科生全程进行立德树人、指导学习、科研探索为出发点,这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出发点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以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为抓手,对形成有良好氛围的新型师生关系,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具有重要的深远意义。

山西大学从2019年始全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在立德树人、教学改革、论文撰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师德师风建设、师资培育及学生参加的各种赛事与科研训练等方面在省内外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师资培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的尚德明道是一所学校校风建设的底蕴。随着师德师风建设、导师制的深入实践,教师不但要学会与学生荣辱与共,更要着力提升自身的内在和外在素养。

一流的师资队伍是一流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的重要保障。一流大学要鼓励教师“走出去,请进来”,进行对外交流、树立教师发展理念,指引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教师发展体系,为从事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创建更好的制度环境。为打造卓越的师资队伍,一流大学要在教育教学上着力培育“工匠”。

一流大学要让师生充分意识到:教学是大学培养人才的动力和源泉,科研是促进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助推器。科研工作对教师知识体系的构建、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大学地位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为此,高校要始终严格落实“师德师风”建设、践行导师制效能、加强教师培育。

三、以赛育才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时代发展的需要,本科阶段各类赛事的推陈出新也为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下将从数模竞赛、其他赛事以及科研训练三个着眼点进行探索性和实践,三者之间依然是相得益彰的。

(一)数学建模

我国正迈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快车道。“双一流”建设需要借鉴他山之石,固本培元,以期回归本科教育教学的大学之道。

数学建模自身的实践性与应用性优势是与生俱来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真理的工具,既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且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数学建模过程中教材的使用和选择也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这涉及合适教材的使用或编写;培训学生期间,内容的选择依然是一个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各专业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使得建模有较强的协作性,造就了团队合作的创造力和团队精神。

数学建模是一项统领性的赛事。由于“立德树人”、教学改革、论文撰写、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导师制等遥相呼应,因此,还需把数模培训和适时竞赛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就会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另外,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还可以增进国内学生和国际学校与国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其他赛事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他们在校期间的学科竞赛相辅相成。学科竞赛既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也可以作为展示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的学科竞赛,以其独特的开展形式,有效促进了学风建设、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针对大学生的各项竞赛,各省、市、自治区、地方按举办主体、赛事规模及影响力大小做了级别认定,涵盖超级竞赛、一级竞赛及二级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其内容不仅立足学术前沿,还对开阔本科生学术视野、养成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和活跃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山西大学的部分指导教师对相关学科竞赛了解尚不够透彻,指导意识与方法亟待惟实励新。为此,高校应遵从教育教学研究规律,制定短中长期的培训计划,张弛有序地进行过程指导和赛前实训,确保质量提振,为进一步在各类赛事中取得好成绩奠定有效教学之基。

(三)科研训练

科学研究成果是评判一所大学教育教学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衡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高校要科学地建立健全各项引导机制,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师资队伍、科研平台以及教学资源等,多途径地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训练。

本科生参加科研训练是大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学生通过科研训练中的不断历练,可以有效利用所学知识去探知未知领域,发掘优秀学生的科研潜能,为学生后期的创新创业奠定坚实基础。科研训练不仅可以锻造学生独立思考、逻辑推理、实际操作等能力,还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就论文“不会写”“写什么”“如何写”等问题。

四、结语

基于数模竞赛,深化本科教育,回归大学之道,本研究从以本为本、以师为魂、以赛育才三大方面十个着眼点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这些内容绝不是割裂的,他们之间是三维立体式的,也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常常牵一发动全身,在力推其中某一项时,相关的内容也遥相呼应并随之解决。破解相应难题,最终都是为了回归大学之道[10]。

参考文献:

[1] 曾剑雄,宋丹,王新婷,等.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面临的机遇、挑战及策略选择[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8,41(02):39-46+55.

[2] 张涛,闫长旺,张鸿波. 基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以内蒙古工业大学矿物加工专业为例[J].大学,2021(23):92-95.

[3] 郭科,白林,徐琛梅. 论数学建模竞赛中大学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培养[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0(02):103-105.

[4] 陈德良.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基础与途径[J]. 高等理科教育,2017(06):20-24.

[5] 郑庆华,董博,钱步月,等. 智慧教育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9,56(01):209-224.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立于数模竞赛,成于双创育人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J2021059);山西省高等学校精品共享课程“高等数学”(项目编号:K2020022);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OBE的‘微积分教考分离改革与教学评测”(项目编号:202102090007)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顺勇(1975—),男,博士,山西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统计机器学习及数据挖掘;刘桂荣(1975—),男,博士,山西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学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数学;翟成波(1977—),男,博士,山西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科研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基础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