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宁

摘  要:英汉思维差异使英汉两种语言各有其独特神韵,在了解英汉思维差异的前提下进行翻译,可使翻译者正确理解英汉句子结构,是提高翻译准确度的关键。高校应积极研究英汉思维差异在翻译中的体现,进一步从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翻译观念、培养学生思维差异、加强英汉语言对比教学、调整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同义词网络等策略出发,应对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教学带来的影响,提高翻译教学综合水平,切实提升学生翻译水平。

关键词:英汉思维差异;翻译教学;对比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3-0189-04

思维模式直接决定语言表达方式,语言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思维模式,思维模式在语言表达方式选择中起决定性作用,使语言表达方式多样化。英汉思维差异势必会造成英汉两种语言表征的不同,如果在翻译过程中忽视英汉思维差异,极易导致翻译结果出现不准确或完全拘泥于字面意思的情况。

鉴于此,高校在开展翻译教学时应明晰英汉思维差异在翻译中的体现,针对性开展翻译教学,提升翻译教学质量。

一、英汉思维差异在翻译中的体现

(一)英汉词义理解不同

英汉思维差异极易影响翻译者对词义的理解,直接影响翻译结果的准确性。英语思维更具抽象思维,所以,英语中通常使用抽象表达法,在科学着作、新闻报刊、商业信件中的应用较为普遍,间接增加了翻译工作的难度[1]。而汉语较少使用抽象表达法,词语没有形态变化,所以,大部分抽象英语名词难以直接找到对应的汉语;反之,汉语中部分具体的词语也难以直接用英语表示。如果一味地为达到翻译目的而生硬翻译,极易导致译文与原文无法匹配。

(二)英汉句法表达不同

受英汉思维差异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翻译难度。英汉句法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语法范畴方面。英语是拼音文字,要求语言符号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需依托变化语言符号形态的形式表达、变化其意义。在英语中,名词具有性、数、格的规定,代词有性、数、格与人称的不同,动词有时、体、态的变化,并且,形容词与副词有等级的差异,这些词在形式上发生变化时其意义也在随之变化。象形文字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汉字也由其演变而来,所以,大部分汉字具有表意功能,通过增减字词即可改变汉语表达的意思[2]。

其二,句法结构方面。英语句子结构通常为主语+不及物动词,句子重心放在句首,句尾开放性较强,其需发挥修饰功能;英语句子语法之间逻辑性较强,介词、连词等通常发挥连接句子各成分的作用。并且英语句子组成成分之间的主从关系尤为重要,因此大部分英语句子较长。汉语语句句首开放性较强,句子重心通常在句尾,前置修饰功能较强。部分翻译者因对英汉思维差异造成英汉语言结构不同这一情况了解程度较浅,导致翻译者在翻译时局限于原语言语法结构与表达方式,出现“中式英语”或“欧式汉语”的翻译结果。

二、英汉思维差异视角下翻译教学开展策略

(一)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翻译观念

其一,帮助学生明晰翻译目的。单一将英语转化为汉语或将汉语转化为英语无法真正实现翻译,传递信息才是翻译的真正目的,即翻译的根本目的为沟通。如果读者在读完译文后仍无法理解原文表达的思想与内容,则意味着沟通无效,翻译便失去了意义。所以,教师在翻译教学中应帮助学生认识到翻译的真正目的,并告知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翻译技巧,确保翻译工作的有效性。

其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翻译评价标准。在非文学翻译中,翻译者可根据文本特点、受众群体特点、译文使用范围、客户要求制定翻译方法,在此情况下,准确、通顺、优美并不是评价翻译的唯一标准,必须通过查看译文能否在其使用语境与文化下实现沟通能力对该翻译进行评价。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翻译标准,确保学生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翻译情况[3]。并且,在译语表达方式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破除炫词汇、炫语法的不良心理,确保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正确使用词语与长句,提升翻译效率与专业水平。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简洁作为翻译目标,引导学生在翻译中选择简明扼要的表达方式,确保译文简洁、目的明确。

其三,培养学生自觉能动性。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彰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组织学生开展翻译实践活动之前,教师应组织学生自主查找原文创作背景、目的、作者信息、翻译目的与受众群体,引导学生以此为根基制定翻译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进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而了解英汉思维差异,确保翻译方法准确性与有效性。

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原文,即引导学生在原文阅读中持有批判的眼光,及时纠正原文中的错误,避免将原文中的错误搬到译文中。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沟通关系,鼓励学生在原文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及时与教师沟通,在自身也无法解答学生疑惑时与学生携手查阅相关文件,帮助学生扫除原文阅读中的障碍,在锻炼学生思考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翻译态度,并在翻译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自觉能动性。

其四,帮助学生认识到外语能力高并不意味着翻译能力高,引导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翻译能力。教师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认识到翻译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调查能力、分析能力。

首先,语言能力。语言能力包括外语能力与母语能力,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语言能力,并提高其对双语能力的重视程度,推动学生主动提升自身双语能力,为学生开展翻译工作夯实基础[4]。

其次,调查能力。翻译工作涉及领域较为广泛,翻译者不仅需具备专业知识与能力,还应具有更宽广的知识面,即使如此,部分翻译者在翻译时也极易遇到自身不了解的内容,需翻译者依托各种手段查找相关知识,弥补自身短板。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依托网络资源检索自身所需资源的能力,并对其进行整合、收集,丰富学生知识体系。

最后,分析能力。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分析单词、词组、句子、段落、原文语言逻辑、文化背景、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等,是使翻译者整体把握原文布局的关键,能够确保翻译者准确理解原文表达的思想与内容,保证翻译工作准确有效。教师在翻译教学中应帮助学生认识到分析能力的重要性,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提高译文质量。

教师在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翻译观念的过程中需组织学生查阅各种与原文有关的资料,并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可全面了解英汉文化差异,进而了解英汉思维差异。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翻译观念是翻译教学应对英汉思维差异带来的影响的有效手段,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学生思维差异

其一,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拓宽学生视野。教师在翻译教学中应增加与中西方民族文化传统有关的教学内容,在翻译课堂教学中营造双语氛围,通过带领学生学习、比较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与语言修养,为学生依托英汉文化差异理解英汉思维差异夯实基础,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日后开展翻译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其二,在翻译课堂教学中引入与英汉思维差异有关的话题,组织学生围绕此话题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带领学生分析英汉思维差异出现的原因,深化学生对英汉思维差异的理解认知。教师在翻译课堂教学中应组织学生开展大量与英汉思维差异有关的练习,确保学生在翻译中能快速、有效转化两种语言。

其三,在翻译课堂教学中重视带领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组织学生阅读英语文章可培养学生英语语感,使学生深入了解英语思维与英语文章语言表达模式,避免学生一味局限于汉语思维的框架中,帮助学生积累更多语言素材。教师应精心选择极具代表性的英语文章,组织学生在翻译课堂教学中进行深入研读,并带领学生逐句分析,提高学生对英语段落、文章语言表达方式与汉语思维不同之处的重视程度,帮助学生逐渐打破自身汉语思维定式,推动学生依托英语思维开展翻译工作。

其四,帮助学生深入分析其在翻译实践中出现的语言错误。教师在翻译课堂教学中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分析原文,讨论翻译方法,并将学生提交的翻译作业作为教学案例,由学生小组共同探讨译文中存在的错误,对常见错误类型进行整合与梳理,通过反复训练培养学生英汉思维差异意识,使学生在翻译时能够灵活处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

其五,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更好地开展翻译教学注入新动能。教师应不断了解中西文化,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为深入了解英汉语言表达方式夯实知识基础,准确把握英汉语言表达方式背后的英汉思维差异[5]。

教师还应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在翻译教学中积极采用循序渐进与启发式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英汉思维差异。

(三)加强英汉语言对比教学

其一,文化对比。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作用的,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传播文化、使用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文化决定了语言发展方向,赋予了语言独特性,并且,民族思维方式的形成与该民族文化密切相关。所以,在翻译教学开展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为学生了解英汉思维差异提供坚实保障。文化对比应包括中西方历史、地理、人文环境、宗教习俗等方面。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分析与比较,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中西方文化差异,以此明确文化差异对英汉思维差异的影响。

高校应在翻译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以中西方文化为主要教学内容的选修课,并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帮助学生系统学习中西方发展历史、地理特点、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带领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全方位对比,详细了解英汉思维差异。

其二,语言文字对比。首先,教师应将英语发展史与汉语发展史融入翻译教学内容中,帮助学生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起源与发展。翻译教学课时有限,为确保翻译教学整体效果,教师应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相关着作,并在课堂教学中分享学习成果、讨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带领学生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发展史。此种学习方式可在有限时间内最大化学生学习效果,使学生立足宏观,把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形成与发展。其次,在翻译教学中组织学生分析、对比英汉两种语言文字在语法、文章结构、写作思路等方面的特点。教师应积极选择与英汉语言对比、翻译有关的权威书籍,在课堂教学中选取片段组织学生阅读学习,并辅以系统讲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特点的能力与意识,为学生认识到语言、文化、思维方式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夯实基础[6]。在开展翻译技巧训练活动时,教师应依托实际翻译案例带领学生验证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在带领学生巩固翻译技巧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产生的影响,确保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有意识地切换自身英汉思维。

(四)调整实践教学

传统翻译实践教学通常采用“原文—学生翻译—教师讲解”的教学过程,教师通常选择代表性较强的学生译文进行点评指正。此种翻译实践教学仅能够使学生对自身翻译错误的认识停留在表面,部分学生难以完全避免同类翻译错误的出现。

英汉思维差异影响下,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开展翻译实践教学:

其一,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根据其教学内容布置小组作业。教师应及时布置针对性较强的作业,如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汉译英练习,整合翻译过程中涉及英汉思维差异的部分,并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形式展示该部分内容,教师应在学生展示结束后做出点评指导,使学生深入了解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造成的影响。

其二,重视译文批改。教师在批改学生提交的作业时应在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原文意思、没有语法错误的基础上着重检查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是否转化了思维,并及时将批改结果反馈给学生,督促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切实提高学生在翻译过程中转换思维的意识与能力。

其三,强化双语阅读训练。阅读是翻译的重要基础,任何翻译活动都需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开展。教师应选择具有典型英语语言思维的英文语篇,组织学生开展针对性阅读活动,以小组形式总结英语语言思维特点,在课堂中汇报。大量阅读英文语篇还可帮助学生广泛了解西方文化,培养学生英语语感,切实强化学生判断句间与句内层次关系的能力,减少学生在翻译实践中的失误。

此外,教师还应组织学生阅读汉语名篇,总结汉语思维特点,使学生更好地对比英汉两种文本包含的语言思维,为学生开展翻译实践活动夯实基础。

(五)帮助学生构建同义词网络

英汉思维差异视角下的翻译教学应注重帮助学生构建同义词网络。教师应引导学生收集与中心词词义相近的词汇,将其整理为词汇合集,按照语义特征进行分类,围绕中心词勾画导图,建立系统、立体的词汇语义网络。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词汇语境化,为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快速识别词汇使用语境、搭配相关语义夯实基础。在翻译教学中教授学生新词汇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尽可能多地写出能够展现新词汇语义的句子,并对新词汇进行进一步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向其他学生分享研究成果。教师还可搜集学生在翻译练习中极易出错的词汇,组织学生围绕该词汇查阅相关资料,并找出与之更匹配的译语,丰富学生词汇合集,锻炼学生英语思维能力,为学生在翻译过程中转换思维夯实基础,提高翻译准确度。

三、结语

受英汉思维差异的影响,部分学生认为翻译具有一定难度,所以,高校在翻译教学中应正视英汉思维差异带来的影响,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注重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翻译观念、培养学生思维差异,在锻炼学生翻译技巧的基础上切实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到英汉思维差异,为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英语思维夯实基础。

教师还应在翻译教学中通过强化英汉语言对比教学帮助学生认识英汉语言的差别,并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同义词网络,提高学生在翻译中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确保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灵活转化英汉思维,避免学生在翻译过程中一味受汉语思维的影响,提高翻译教学质量与学生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利娜,吴勇毅. 翻译教学中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5):48-53.

[2] 许钧. 翻译选择与文化立场——关于翻译教学的思考[J]. 中国外语,2021,18(05):1+12-15.

[3] 李晓倩. 智能化语言教学与科研平台的研制及其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外语,2021,18(03):106-111.

[4] 肖丹. 生态环境下英语翻译的词汇特点及翻译策略教学[J]. 环境工程,2022,40(02):299-300.

[5] 李彦,肖维青. 翻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型文本翻译质量评估:问题与对策[J]. 外语学刊,2020(05):71-78.

[6] 赵觅,王林海. 我国翻译教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一项基于CNKI的知识图谱分析[J]. 外语电化教学,2020(01):59-64+9.

(荐稿人:徐以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