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海玲 段欢欢 周梦嫄

摘  要:文章以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课程为例,阐述了思政元素融入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设计的价值意蕴,分析了思政元素融入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设计的现状,提出了将思政元素融入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公共必修课课程设计的几点思考:以课程思政为纲,重构课程教学目标;以专业教学为主线,重设课程教学内容;以课程实施为推手,重建教学设计图谱;以课程教学方法为手段,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重视课程考核评价反馈。

关键词:思政元素;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4)17-0102-04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了56次“创新”,比如人才创新、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理论创新,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创新创业教育走入高职课堂,响应了国家对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号召。挖掘创新创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创业品质,规范学生创业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思政元素融入对 “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设计的价值引领

(一)强化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增强“价值引领”的基础

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解决“为什么学、为谁学、如何学”等问题的根本途径,黄炎培先生曾说过,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之准备”,[1]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敬业乐群”,要求学生应具备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要有高尚情操和群体合作精神,要有“群为我有,我为群有”贡献社会的思想,[1]要求学生形成“金的人格,铁的纪律”,这与当前“课程思政”的理念不谋而合。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目标融入思政元素,有利于唤醒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

(二)整合教学内容,把好“价值引领”的方向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基础,建立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是重点,传承创新创业文化是根本。[2]整合多学科内容有助于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第一,加强顶层设计,从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标准制订到教案的设计,重设课程教学内容;第二,引入典型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尤其是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创新案例,整合成创新创业案例资料库,充分挖掘案例中企业家的工匠精神、敬业乐群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创业精神,形成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三,充分发挥学校—区级—国家级的创新创业大赛的作用,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创新创业大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丰富教学方法和完善课程评价机制,奏响“价值引领”的效果

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如将思政元素以“互动研讨”的方式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增加学生思考问题和激发创新思维能力;[3]思政元素以“学生分享”的方式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进取心,不断提升学生素养。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完善课程评价机制,构建以师德师风、立德树人、创新创业能力、课程思政化程度为评价指标,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效果、思政元素融入成效为评价内容的教学评价体系。

二、思政元素融入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设计的现状分析

(一)课程教学目标缺乏系统性

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其目的是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创新创业意志、提升创新创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质量。课程教学目标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但是总体上对思政目标缺乏思考。如素质目标中提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从教学目标中不难发现,缺乏对思政元素的挖掘,思政教育目标缺乏有效凝练,如何结合对应专业(如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以准确提炼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思政目标,实现“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是系统整合课程教学目标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教学内容缺乏衔接性

因思政目标缺乏凝练,育人目标不明显,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渗入呈现碎片化状态,教师对创新创业课程中每个章节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够深入,甚至没有整合过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切入点,导致思政元素的育人效果和专业知识的传授无法更好地衔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难以把握思政元素渗入的时机和深度,无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缺乏多样化

创新创业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其实践性很强,但是从这几年教学统计中不难发现,基本所有的教师都是以知识讲授为主,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模式,缺乏师生讨论、生生互动、学生分享等多维度的交互方式,进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了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紧密联系的典型案例,比如介绍企业家创新精神时,很多教师都是以国外企业家乔布斯为例,如果引入我国优秀企业家任正非,国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孙家栋、钟南山、张富清等伟大贡献者等案例,更能引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评价方式缺乏过程性体现

教学评价是检验思政育人的重要手段,目前创新创业课程评价单一,以结果性考核评价为主,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生个性发展,不能真正反映出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课后,学生的思想品德、个人品质等是否得到改变。

三、思政元素融入“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设计的探索实践——以幼师教育学院为例

(一)以课程思政为纲,重构课程教学目标

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是面向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学生的一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公共必修课,该门课程共38个学时,2.5个学分,分职业规划篇、创新创业篇和就业指导篇,其中创新创业篇共14个课时,在学生大一下学期时开始授课。《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必须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融为一体、不可分割”。本研究在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幼师教育学院“小学语文教育、学前教育、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等教育类专业的特色性和示范性,充分挖掘思政元素,重新整合教育目标,通过改变课程结构,将“知识传授(知识目标)、能力培养(能力目标)和价值塑造(思政目标)”融合起来,发挥课程思政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引领的作用。为了使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元素相互融合,需明确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知识目标)、能力培养(能力目标)和价值塑造(思政目标)”三个层次的育人目标,进而为教学大纲和内容设计提供方向。

1. 知识传授方面

在知识传授层面,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还要对国家行业发展、国际视野、市场趋势、社会热点问题等有敏锐的洞察力。比如学前专业学生想要在教育培训领域进行市场创新(创办教育培训机构),那就需要掌握教育培训领域的相关政策,了解社会上教育培训机构的行情、市场需求状况、市场定位等,这个过程还需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4]。课程思政教育在这个层面,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培训机构社会形势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2. 能力培养方面

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创新能力、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决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主要通过以下载体实现:一是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二是通过参加各项技能大赛,如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华职教赛等;三是通过社会实践等。课程思政教育在这个层面,主要提升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比如学前专业学生想参加第八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创业组,则需要建立创业团队、分工协作,开展市场调研、社会实践,制作创业项目计划书,在整个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引导和培养学生增强规范意识。

3. 价值塑造方面

创新创业教育要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因此,高职院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达到育人目的,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大局意识和民族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在价值塑造层面,主要培养学生创业精神、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工匠精神等。课程思政在价值塑造层面则融入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法治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社会责任、个人品德、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念和创新创业观等思政元素,实现价值引领功能。

(二)以专业教学为主线,重设课程教学内容

在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课程思政三维目标指引下,根据课程内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融入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课程不同项目知识点的讲解传授中,从而夯实课程育人效果。比如在创新创业课程中融入“社会责任”“家国情怀”等内容,引导学生扎根基层,比如特岗教师、“村官”等岗位,从国家、社会、百姓需求出发追求卓越的服务。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的价值取向,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意识、法治意识,建立良好个人品德。融入马克思主义原理和观点,在实践中应用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课程实施为推手,重建教学设计图谱

为了更直观突出教学设计的全面性和连贯性,结合专业特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将教案具体化,以高效课堂为载体,构建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学设计图谱,贯通教学环节。如以“项目一激发创新意识”设计为例,教案具体可分为“项目—教学内容—教学要点—教学目标—思政元素融入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学习成果)”九个环节:“项目”可根据教学模块划分为七个项目,明确每个项目的授课阶段要点;“教学内容”是项目的具体知识要点,使学生清楚每节课的学习任务;“教学要点”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是学生学完之后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思政元素融入点”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是上课时教师要教什么,学生要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教学方法”是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思政元素采取的个性化教学方法,这个依据教师授课特点而变动;“考核评价”是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等进行多样化的评价。在整合教学环节中,思政元素的设计和安排都贯穿整个教学体系。

(四)以课程教学方法为手段,采用多元教学方法

为有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体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融合,课程教学中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融入,通过校内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校外实践基地、实习单位走访等全方位融入思政元素,因此,可以对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5]

本课程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知识传授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小组研讨、辩论法、角色扮演法、体验参与法、基于项目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教与学,课外实践的“训”与“赛”,让学生了解知识、体验过程和养成习惯,转化为内在的创业素养、创业品德。

以“项目一激发创新意识”设计为例,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时,采用案例教学法,以真实发生的创业典型案例为教学内容,如俞敏洪的创业事迹,通过图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讲述企业家精神,增强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出思考问题:俞敏洪身上体现了熊彼特提出的哪几种创新?该企业家身上还体现出哪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精神?学生通过分组和研讨,利用课堂答疑解惑,最终以小组形式完成任务。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五)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重视课程考核评价反馈

要想确切衡量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需要改革目前的课程评价机制,建立面向学生的教学反馈机制。一是过程性考核评价。教师依托云课堂或者学习通等平台,在授课中以问卷调查形式或者题库形式进行调查,在授课结束后进行个人访谈调查,了解和掌握学生对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效果,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另外,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纪律、出勤情况、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等,也是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体现,反映了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情况。二是结果性考核评价。主要体现在课程授课结束后,教师以什么样的考核方式来考查学生,一般包括项目展示和学习报告,如小组项目展示并提交商业计划书和PPT路演等,考查学生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方面的积极变化,这样就避免了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无法体现课程思政的现象。教师要在授课前要思考每一个教学环节是否融入思政元素,课中对每一个环节要进行评估,课后要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促进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课程的深度融合。

四、结语

课程思政是实现协同育人的重要手段,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关键。高职院校要强化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整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和完善课程评价机制,结合专业特色,有意识地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全方位地提高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丽娜. 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及现代价值[J]. 教育与职业,2021(11):102-107.

[2] 王雄伟,彭桂良. 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及提升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21(12):108-112.

[3] 张筱茜,李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2):45-51.

[4] 尹兆华,刘丽敏,王丽红. 融入党史元素的“思创融合”课程化探索——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J]. 思想教育研究,2022(06):145-148.

[5] 吴小平. 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析[J]. 公关世界,2020(22):164-165.

(荐稿人:张正文,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邵秋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