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传奇

马克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笔者所提出的“一品”教学模式亦然。“一品”模式(即提问题、来分享、列提纲、做练习)不仅适用于新课的学习,同样适用于复习课的学习。在本文中,笔者将着重介绍“一品”模式下复习课的实际操作方案,并同时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复习课要用“一品”模式;二是复习课中的“一品”模式与新课中的“一品”模式的关系。

“一品” 教学 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6-0092-01

“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用这句话来形容以往复习课的上法或许有些不太恰当,但据笔者从事教育事业以来所了解到的事实来看,却又较为贴切。以往的复习课,名为“复习”,但很多老师却将其讲成了重复课。学生们复习着自己可能已经很熟悉的知识点,没有新意,只是机械地重复。而对于教师而言,不仅不能达到预想中的复习效果,甚至会出现“反噬”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原来已经掌握的知识点甚至会被忘记。这就形成了悖论。而产生悖论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学生,也不在于教师,而在于所选择的教学模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在更高的地方,方能看到更美好的风景,“复习”应当如此。在“一品”模式下,复习课一共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课前学生列提纲、课上分享、提问,以及课后习题。下面将一一讨论。

1.品思维——列提纲

在一节复习课之前,任意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本课的提纲(10分钟之内)。这一环节需要注意几点问题: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让每位学生都在上课前已经通过自己的学习把本课的思维框架列出来,不求每人一样,但求每人都有。第二,列提纲,因为重要的是思维结构,所以要表达精炼,而又能表述清楚。第三,需要让列提纲的学生注意到各个部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红色等鲜艳颜色来强调重点内容。当然,列完的提纲不是摆在黑板上就没有用了,它更大的价值在于之后的环节——学生们提出提纲中存在的问题,老师也提出相关建议,达到由师生合作,共同完善提纲的目的。学生们在这一环节不仅发现了其他同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更加深层次地了解了知识之间的关系,形成一课的知识体系。这才是本环节的真正目的。

2.品课本——提问题

不难理解,主要是指对复习课提出问题。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由于不同学生的问题不尽相同,在提问这一环节需要老师较高的统筹能力,即提问需要有顺序——可以是一框一框的问,这样可以避免混乱。而且,为了节省时间,教师可以通过某一学生的某一问题关联回答周边问题,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学生们在学案中记录自己的问题是一方面,更要记录问题的答案、解决思路等。同时,由于是复习课,可以参考以前的学案以“温故而知新”,看自己之前提出的问题,可以获得新的启发。

3.品生活——来分享

通过学生的发言来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心得涵盖的范围很大,比如:对某一知识点的独特理解、由知识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事情等等。分享的范围没有限制,只要是学生自己的心得、感悟就可以。这一环节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有些学生被书本局限,思维不发散,因而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分享的。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在于老师引导学生建立发散性思维模式,打破原有思维的局限;二是有些学生有很好的分享内容,却不敢或者不愿意分享。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在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愿意当众说话的学生,可能愿意在一少部分人面前分享。小组组长在发现组内的精品分享之后,可以分享给班级同学。二是教师的引导作用,即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让学生们感受到分享中的乐趣,久而久之,便会形成热爱分享的学习氛围。本环节有助于增进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更可以增进学生们学习的乐趣,获得长久、持续的学习动力。

4.品能力——做练习环节

这里指的是做课后相关练习题。而且,做完之后要及时整理,可以裁剪或者抄下,最好可以归类整理,并注上答案以及思路、体现的知识点。这一部分由学生在课下完成。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看自己学新课时整理的错题,盖住答案,看自己是否还会做错。第二方面是在复习课后所做的综合性的练习,用同样的方法整理在学案上。

由于本文着重介绍了复习课的操作方案,所以笔者再来谈谈复习课的操作模式与新课操作模式的区别。

“一品”模式下复习课的操作方案与新课的操作方案之间的区别是由复习课与新课之间的区别决定的。首先,二者的课容量不同,新课是以框为单位进行讲解的,而复习课是以课为单位进行讲解的,课容量变大,这就要求复习课更加具有统筹性,更加注意各框知识之间的关系。其次,二者虽然都是“一品”模式,但二者的顺序却不同——复习课把提纲放在最前面,而新课把提问题放在第一环节。这主要是因为复习课要求学生们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把提纲环节放在最开始,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关注度,又可以重点介绍。最后,二者的重点不同,新课主要在于重点知识点的讲解,而复习课要把知识一网打尽,即复习课将侧重整合,统筹知识点。

笔者虽然已经较为详尽地列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案,但深知在实践中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届时欢迎各位教育工作者的批评与意见,仅以本文与大家交流。

参考文献

[1]何善亮.复习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建议[J].当代教育科学,2012(2):37-40.

[2]吴立建.一堂复习课的教学实录与反思[J].数学通报,2006,45(1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