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晨华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 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3-0116-01

有关合作学习的组织实践方法,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几点要求。作为教师,我们要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上来审视和利用合作学习,跳脱出传统形式化的合作,低效的学习,突破窘境,提高效益。下面是笔者总结出的一些经验和建议,希望能够使广大教师少走弯路,避开误区。

1.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

高效的教学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任何一个小小的不妥之处都将成为教学的败笔,最终满盘皆输。组织合作学习,不仅需要在特定的时机之下,还需要找准内容和材料,用对方法。显然,单纯追求形式上的创新,盲目的设计问题和要求,是永远无法体现出合作学习价值的。教师必须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综合性的考量,研究有无讨论价值,是否具有挑战性,再三衡量后,再设计合作学习活动。这才是有效合作的保障与前提。我在每学期开学前,都会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如针对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我将“全等三角形”、“实数”、“轴对称图形”、“整数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一次函数”这五部分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归纳,找出最容易出错的难点和重点,提前设计好了合作学习的任务。在真正实施之前,再根据学生们的实际学情,对设定好的任务进行合理化调整,每每都能取得不错的成效。

2.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步骤

不可置否,合作学习是由学生这一主体群开展的,但教师也并不是在直接提出问题后就失去了作用,教师对整个合作学习过程的设计与把控更是尤为重要的,否则学生们的学习将会是盲目的、低效的。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之下,合作学习的整个流程和形式应该体现出差异化,否则几次下来,学生就会倦怠。这里以“轴对称”一课的教学为例子,基于本课内容的特点,合作学习的任务可以设计成实践性的,要求学生结成小组,在课堂内寻找轴对称图形。最后,将各自找到的物品和图形集中在一起,探讨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解决几个问题: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怎样找到它的对称轴,是否有多个对称轴。这一问题就可以作为最后师生集中探讨的问题,在讨论中顺势引入本课核心概念。这样的任务设计不仅体现了开放化,也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任务在学生丝毫不抵触的情况下轻松完成。

3.尊重并满足学生差异

班级中的数十名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等方面各不相同,如何使合作学习照顾到全体学生,是组织教学的一大难题。其实,相对于教师一对全体化的传统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更能有效体现出学生的差异,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多加入一步——分类。分类也就是将学生按照学情的不同进行层次的划分,再将他们分别划入到不同小组中,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除此之外,还可以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有参与的机会,降低他们参与合作的门槛。例如,笔者一次在课堂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将5个不同的几何体进行分类,有哪几种分法?学生开始搜集自己掌握的知识,从不同角度来解答问题,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提出了按照几何体的外形来分类的看法,中等生表示可以按照几何体表面的平面数量来分类,部分优等生想出可以根据几何体顶点的个数、体积大小来分类。简单的一个问题激起了全体学生的应答,我对他们的每一种看法都表示了肯定,也特别表扬了那些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增强了他们下一次参与合作学习的信心。

4.认真落实小组评价

评价并不单纯是指出对错,还要包含表扬与惩罚,同时指出不足,这样学生才有进步的空间。合作学习的成果是团体努力的结果,教师在评价结果的同时,很容易忽视对学生个体的赞赏,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失落感。为了进一步增强评价的公平性、全面性,教师可以在每一次的合作学习中都制定出新的评价机制。例如,本堂课的评价由学生完成,本组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评价,让他们看到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在下一堂课中,教师就可以将对各个组及组员的评价记录下来,发送到学生的邮箱中,既有针对性,又节省了课堂时间。抽选小组进行评价容易使其他组学生的热情被浇灭,要慎用。及时、有效的评价是合作学习不断取得新突破的一股动力。

总之,组织合作学习是一项系统性的任务,课前的准备,时机的把握,任务的设计,合作后的评价缺一不可。有效的合作学习将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垫脚石,使师生朝着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不断迈进,教学效益不断提高。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也会伴随着各类问题的出现,但是我们决不能气馁,要为学生的学习、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余长珍.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4(02):147

[2]杨彩苹.合作学习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02):134-135

[3]刘欢.论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4(0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