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陇燕

关键词:平衡思想;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行动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3-0188-01

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与人类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开展化学教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生活体验,扩展学生学习视野,还可以强化学生对某些事物的认知,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高中化学教材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往往将化学平衡、水解平衡、溶度积、电离平衡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独立分析理解与学习,没有将这几种平衡知识进行综合研究,这样学生容易片面的理解化学知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在学生现有的平衡知识基础上树立学生平衡思想,强化学生化学知识与技能,保证《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教学行动研究充分发挥效用与价值。

1.明确教学目标

其一,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发展平衡思想观念,对于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了解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涉及的化学行为,借助平衡移动的原理,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重点特点,构建出沉淀溶解的平衡模型,并且在沉淀溶解平衡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知识的本质。其二,对于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设计,通过沉淀形成、转化和溶解的过程,逐步引导学生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真正含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状态的真实存在和移动方向的思路,树立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立平衡思想时,即使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平衡思想学习基础,但是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中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多,所以首先要注重学生对氯化银平衡体系的理解与沉淀。

2.平衡思想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教学行动

环节一:教师利用先进的实时投影教学技术向学生呈现氯化银、硝酸银、硫化银等物质,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化学物质的真实存在,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是否了解这些物质?哪些是饱和溶液?哪些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由此向学生明确溶解度的含义与基本概念,加强学生对物质溶解度的认知和了解,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环节二:给予学生充足时间,使学生思考难溶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是否会发生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对难溶电解质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第一组的学生通过硝酸银和氯化银的溶解度研究,加入溶度积分析,进而推测氯化银的溶解现象;第二组的学生通过难溶于水物质的研究,分析氯化银饱和溶液中是否存在氯离子;第三组的学生同通过研究饱和溶液与溶解平衡之间的关系,分析溶解平衡的本质。由此引发学生思考,强化学生对难溶电解质的了解。

环节三: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沉淀溶解的条件,第二个是沉淀生成的过程,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两个不同的动画,要求学生细致的观察动画中发生的变化,向学生提问:碳酸钙和盐酸之间怎样反应?两者的反应条件是什么?碳酸钙是怎样形成的?激发学生对难溶电解质知识的探索欲望,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促使学生自主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探究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奥秘,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此外针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在怎样的条件下,借助沉淀的反应可以对现有的溶液进行除杂处理,强化学生学习效率。

3.平衡思想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教学反思

在学习期间,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平衡思想,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讲授平衡思想期间,教师主要以化学基础知识为媒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分析与思考,切合实际的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此外在课堂学习期间,教师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树立学生自主表达、自主动手实践的意识,锻炼学生自身的思维,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技能的掌握,利于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最后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平衡思想本质的理解,可以利用多种试剂,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自主的选择两种试剂进行实验,保证学生正确的认知难溶电解质的平衡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平衡思想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教学行动研究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化学教师应深入掌握教学任务与教学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设置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环节,不断增强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韩美玉.三招教你巧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版,2017:15

[2]郑军,潘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J].化学教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