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致虎

摘 要:本文主要从职业倦怠感的概念出发,以公立初中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感”表现和背后的原因机制。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师;职业倦怠感;表现;原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6-0015-02

人们对于职业倦怠感的最早认知来源于美国作家格林尼的小说《一个枯竭的案例》,该小说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曾经引起了轰动。这篇小说中就提出当人们在长期压力、紧张等焦虑情绪下从事某种职业后,可能会出现一种歇斯底里的病症。接着70年代的时候,美国的临床心理学家福鲁顿伯格就提出了“职业倦怠”的概念,并认为这种状态是人类心理亚健康的一种表现,极其容易在重复率极高、且工作强度较大的工作场景中发生。显然,中小学教师职业确实也符合“职业倦怠感”产生的温床,且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今天广大的中小学,尤其是公立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职业倦怠感”,并影响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体验。现以初中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加以说明。

1.初中语文教师职业倦怠感表现

通过观察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日常以及和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及学生的谈话,我们发现初中语文教师职业倦怠感的是客观存在的,且几乎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倦怠感。简单总结和归纳其表现如下:

(1)工作满意度低下

在调研中,许多初中语文教师表示,他们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能找到的成就感非常有限。总结起来,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初中语文教师工作压力较大。除了周末以外,语文课基本上是一天一节,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备课,而上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改作业的任务接踵而至,尤其是对作文的批阅,往往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第二,在初中阶段,许多语文教师往往还承担班主任、年级组长甚至是一些校内科室的干事,部分语文教师身兼数职,这就意味着教师时间的碎片化,很多工作无法再要求精益求精,只能算是勉强完成。“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一看工作全是复制粘贴”几乎是他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2)工作积极性下降

尽管今天的社会已经不是简单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时代,但是经济因素对于教师个人工作积极性的激励作用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吃大锅饭”的问题,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由于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薪资依然按照教师职称和岗位等级来确定,而教师的职称和岗位情况往往受到教龄和限额的直接限制,这就意味着在“干”和“干多”的教师往往是年轻教师,而那些教龄较大或者职称等级高者往往属于“干少”这个群体。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未评职称和年轻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3)教学效能感低下

赫尔巴特提出,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也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教育和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应到具体的初中语文教师教学中,我们认为只有那些能实现“教学相长”双赢的教学活动才能保障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显然,对于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而言,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多体验到的是“付出式”的“教”的状态,较少的能体验到所谓的“长”。

(4)教师职业危机感和无力感凸显

近些年来,在基础教育阶段,包括初中语文教师在内的优秀师资的流失比较严重。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便是因为优秀师资本校找不到存在感或者说成绩感并不强。这些优秀师资主要是专家型教师和高学历教师。专家型教师已经超越了教学新手和教学熟手阶段,他们对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专业发展有一定的认知和规划,且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高度,更倾向于从学生核心素养视角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这就使得他们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格格不入,甚至被视为异类。而那些高学历教师的困境主要在于相当部分校领导、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均认为中学教师没有必要有那么高的学历,在同事中,他们也常常被认为是“爱出头”的“书呆子”,高学历非但未能给他们带来便利,反而成了他们日常教学和同事间交往的“原罪”。外部环境的不友好动摇了专家型教师和高学历教师继续任教的决心,而教师职称评聘对于这两类人群的不友好则加快了他们离职速度,甚至有人直接打着不能“唯学历论”的旗号,公然打击初中的高学历人群。这样的工作环境带来队伍危机感使得优秀教师丧失了安全感,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无力感倍增,从个人专业发展角度看,离职似乎是最佳选择。

(5)身心健康状况不佳

包括语文教师在内的广大初中教师普遍存在身心健康问题。从身体健康情况来看,视力降低、咽喉炎、腰椎间盘突出、静脉曲张等几乎是初中教师的专业病。从心理健康情况看,教师人际关系环境相对比较简单,这就决定了教师整体上相对比较单纯。另外,我们总是强调教师需要为学生疏导不良情绪,却鲜少考虑教师的消极情绪该如何排解的问题,长此以往,教师的心理健康必然也是处于亚健康状态。

2.初中语文教师职业倦怠感的产生原因

(1)社会的误解

不同职业群体间存在一定的误解是可以理解的。当前社会上对于包括初中语文教师在内的教师队伍本身存在一定的误解。首先,社会上很多非教师人群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是非常舒服的,甚至是清闲的,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师。其次,社会上普遍对于教师的收入存在一定的误解,对于“教师绩效工资”和所谓的十三个月工资抱有明显的不平衡感,甚至以教师有两个假期作为“占便宜”的证据。最后,社会上普遍对于语文教师存在认知上的偏见,当学生语文学习成绩较好的时候,他们一般会归因于学生小学阶段基础打得好,而当学生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他们又会希望教师能负起责任,认为是教师的原因。这些误解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和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尤其是年轻教师。

(2)职称评聘制度进入瓶颈期

中学教师职称评聘程序相对比较复杂,且直接关系到教师工资收入,这就直接决定了该工作的复杂性,加上当下各学校教师职称按照比例核定限额,这就直接决定了职称评聘竞争的激烈性。而职称评聘工作的理想是“可上可下”,而现实则是“只上不下”,这就意味着一旦更高级别的职称比例满额以后,剩下的教师无论多么努力,都无法评聘职称。这使得相当部分中青年教师努力和学习后劲不足。

(3)工作压力过大

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压力普遍比较大,以为他们中的大部分不但承担了足额甚至是超额的教学任务,甚至其中绝大多数还兼任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校内科室干事等工作。这就直接导致初中语文教师工作量过大,而那些在寄宿制中学的初中语文兼班主任的教师,承受的工作压力更大。

(4)学科本身的属性

很多外行认为初中语文是一门非常容易教好的科目,在他们看来,即便是没有教师,学生也能通过自学完成学习任务。显然,这样的认知是错误的,如果语文教学是这样容易的事情,语文课程的设置就没有必要了。换个角度而言,正因为相比于其他学科学生的语文起点更高,而学无止境,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语文基础知识点的单调重复性、大语文学科知识的复杂性以及语文学科教学效果的厚积薄发和润物细无声,使得语文学科本身的效能并不显着,更不用说通过一两次考试便能完全体现出来,甚至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所学、所感往往更多体现在课外,包括在其他学科理解和学习中。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师必须得有一个非常好的心态,否则很容易被打击。

(5)教师个人问题

一是,教师这一行是最需要终身学习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教师都有时间、有精力、有动力坚持继续学习。而一旦教师意识到终身学习的必要性而无法实践后,便会产生一定的焦虑和压力。二是,教师行业需要不断同学生、同事、家长甚至领导不断沟通,然而人是具有个体差异的,有些教师性格相对比较内向,因此在上课或者沟通过程中容易出现“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的问题,长此以往,教师可能会“破罐破摔”,“我行我素”。三是,家庭生活和谐与否也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感产生的原因,目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多为女性,当他们被困于家庭生活时,往往无法集中精力开展教学。

总之,导致当前初中语文教师职业倦怠感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能对症下药。

3.降低初中语文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可行性建议思考

当前初中语文教师职业倦怠感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从语文教师个人视角出发,则可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我们认为想要降低初中语文教师职业倦怠感也可以这两个因素出发,且将重点放到主观愿意的解决上。

前文已经提及,初中语文教师之所以出现职业倦怠感,很大程度上便是由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长期处于高重复率以及高压性的状态,且这种状态又被外界所不理解所致。解铃还需系铃人,而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在面对外部压力的时候实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游刃有余,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则可以主观操控的方面出发降低或者消灭“职业倦怠感”带来的消极影响。

(1)不断提升自己的初中语文专业素养

我们一般认为的教师专业素养包括教师专业知识储备、教育教学技能以及教育教学理论修养,且以上三个内容是需要不断更新和与时俱进的。初中语文教师队伍普遍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他们习惯于满堂灌和教教材,但问题就在于语文本身就是一门非常“活”的学科,在今天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语文学科的内容正在不断被更加丰富化,作为教师如果我们不能把生活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那就真的变成了世人眼中的“孔乙己”,一天到晚只会“之乎者也”、照本宣科,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不用说学习兴趣了。况且,我们的教育本来就应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教材,更要学会“用教材教”,并以教材为主体进行有效的、拓展式、深入式的教学,让学生在每堂课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新鲜的收获。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2)从长时段的眼光看职称评聘和工资晋升

许多教师之所以产生职业倦怠感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职称评聘和工资晋升,其实说白了就是所谓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教师工作如此艰辛,却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收入这使得教师们普遍感到挫败。其实当我们从长时段入手看问题的时候,问题反而简单了。

首先,我们可以将近十年教师收入横向地作比,我们会发现近些年教师工资涨幅还是比较大的。从纵向来看,教师职业的收入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其次,尽管教师职称评聘存在较大难度,但是国家近些年正在改革相关问题,按照当下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和其他行业某些体制的改革力度,教师职称评聘工作的彻底改革仅是时间问题,我们得相信国家政府。

最后,尽管教师职称评聘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从总体上而言,能够在职称评聘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往往更多是那些工作效率更高、教学效果显着的教师。我们得相信奋斗和努力的意义。

(3)教师个人还得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问题

真正的爱和负责任往往是以及推人的过程,同理,教师一定要先爱自己才能去爱学生、爱工作,也才能干好工作。身体才是革命的资本。因此,我们并不提倡教师以牺牲自己的身心健康作为教育学生的代价,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典范,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玉玲.中学语文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刘泽环.初中语文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

[3]介曼曼.西北民族地区初中教师职业倦怠原因的个案研究—以G省L州D县为例[D].兰州大学,2017

[4]邓睿.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5]郭璐璐.中学语文教师职业倦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6]李立雄.浅论中学语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D].湖南师范大学,2008

[7]何素平,效天庆,贺虎,唐莉.欠发达地区初中语文教师素质调查与思考[J].甘肃高师学报,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