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凤

摘  要:习作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习作训练中,教师应当运用有效的习作指导策略,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中促使学生形成内在的习作动机,在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中获取丰富而多元的习作素材,在进行写法引路的训练中让学生的习作能力获得有效地提升,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作素养。

关键词:激发兴趣;体验生活;写法;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3-0012-02

Stimulate interest,experience life and lead the way of writing

——On the effective guidance strategy of primary school exercises

ZHANG Meifeng  (the Second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of Zhao'an Coun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Writing ability is one of the core qualities of Chinese language. In guiding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writing training,teachers should use effective writing guidance strategie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writing,promote students to form their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writing,obtain rich and diverse writing materials in guiding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and enable students to acquire writing ability in writing guidance training Effectively improve,so as to promote students to form a good writing quality.

【Keywords】Stimulate interest;Experience life;Writing method;Effective strategy

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采取听说结合,读写结合,内外结合(即校内课堂与生活课堂结合)等方法,把作文带进生活,写出生活中的作文,听、说、写有机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写作的兴趣,让他们不再被动地写作,而是主动写文本,大胆想象,记录他们所看到和听到的,并写出他们真实的感受。

1.在激发兴趣中形成内在习作动机

兴趣是学生了解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生的内在动机。学生对所要表达的事物有没有兴趣,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和写出作文的质量好坏。万事开头难,所以作文要以启蒙作文为基石,而启蒙作文又要从培养其写作兴趣开始抓起。教授启蒙构成的第一步是培养兴趣,而兴趣的培养又是由句到段到篇的“滑润油”,有了这“滑润油”的滋润,学生可以感到舒适,并希望写下他们所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东西。例如,当三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作文时,他们可以按照课文中的典型句段,以读促写,采取仿写、续写和改写等各种形式,进行场景,人物,对话练习等。掌握一些简单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夸张和排比……这样形式多种多样的练习,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参与的兴趣,显着激发了学生的习作热情。但是,为了让学生有写作的内容,仅仅有纯粹的兴趣是不够的,还必须扩大学生的见识面,所以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阅读报纸,或参加各种社区活动,鼓励学生真正去感受生活,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写出真实的细节和感受来。

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吹画活动:给一张白纸,让学生在上面滴一滴墨水,然后用嘴巴吹出各种漂亮的图案。学生“肆无忌惮”地进行吹画活动,肯定玩得不亦乐乎。正当学生对自个的作品沾沾自喜或对其他作品评头论足时,就要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对照课文:“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正如人们所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本段指导学生描述参与活动的情况,并学习作者使用句型和比喻来写出他刚刚活动时的情景。学生们亲历整个活动过程,个个畅所欲言,有话想说,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从中得到锻炼提高。

2.在引导生活体验中获取习作素材

作文来源于生活之中。学生普遍写不出好作文的原因是挖掘不到好的题材,要么不知写什么,要么记流水账,要么写“空心白菜”,这些都是小学生作文的常见问题。许多学生知识积累不够,社会阅历较少,他们平时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不会捕捉普通人和周围事物的异常点,也不会抓住激动人心的情绪。因而,写出的文章不是流水账,就是提纲式,或者是只有开头和结尾的“两段式”……总之,写出的只有骨架,没有血肉,既生硬又没有情感。连接骨骼和骨骼的关键是从内容开始,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生命积累。课堂基础知识的提升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习作教学中,教师更要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去体验生活,感知世界,教会学生去观察、去倾听、去感受、去描绘进而去粘贴生活,驾驭写作,让学生知道作文并不神秘并不可怕,它就是聊天,就是把说的话写下来而已。这样,学生通过体验生活后在习作中就有话可写了。

(1)从生活中引导,激起兴致。针对儿童好动、活跃的个性,教师可把多姿多彩的生活带进课堂,通过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写作的欲望。如,让学生表演问路、超市购物、迎接客人等等。在模拟表演“超市购物”这一情境中,让学生模仿营业员和顾客,再现了生活买卖的过程。学生不但模仿得生动有趣,而且学会了礼貌用语的应用,学生在玩中学说,有话可说,气氛愉快,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2)从思绪中入手,放飞思绪。情趣来自于想象的飞扬和情感的交流。如果课堂上能让学生思绪飞扬,学生就会学得更快。例如,《小兔运南瓜》这一课中,教学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孩子们,当兔妈妈看到小白兔把又大又圆的南瓜运回家时,兔妈妈问:“你是怎么把南瓜运回来的?请你们帮小白兔说一说吧。”然后指导学生看插图说图意展开想象,进而再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把自己想到的好办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在这种愉快,宽松的情境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也提升了习作水平。再如,在教学以《秋天的田野》为题的习作训练中,教师事先安排学生回去让家长带他们去秋游,注意留意走过的田野的景象和沿途自己的所听、所想和所感,回来后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景象结合同学们所讲的景象,按一定的顺序习作。学生带着写作任务进入生活,通过体验,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得到提高。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既符合生活,又减少了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负担。这次学生在习作时做到心中有物,下笔流畅,写出了秋景的特点及切身感受。“秋风萧瑟,黄叶如蝶飘零;我却闻到了泥土的芳香,感受到丰收的喜悦”等精彩词句跃然纸上。因为学生目睹了这一点,他们有话要说,写作时不会被打断,内容也会更加真实。

3.在写法引路中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作文指导应从学生的人格特征出发,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如仔细观察,积累,认真检查,精心策划,反复修改,采取各种指导方法,使学生有章可循,培养和提高他们自主写作的能力。

(1)以听导说,巧于表达。口头作文是书面作文的基础。许多老师都不理会口头作文的指导,所以许多学生都羞于说话,或者很难倾听,或者不好意思复述。为此,教师必须经常利用口头交流的机会发挥学生的语言交流功能,让学生善于“顺从”,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心声,使他们会听,说,写,从而培养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在指导口语交流:“让学生谈谈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时,说到“科技发展”这一话题难免会提到网络,当谈到“在线”时,它将为学生讨论主题打开大门,他们将对此感兴趣并谈论它。此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搜集一些跟网络有关的资料,并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做好下节课发言的准备。果然,接下来的那节口语交际课学生备料充足,极大超出了预期的效果。这说明学生甚至可以通过良好的倾听,慎思和巧说进行雄辩。

(2)以读导写,读写结合。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把握关键点,在教材的基础上,突破困难,密切关注双基培训。在阅读文本的每个单元中,读读写写,一课一得,交叉应用,及时总结,形成课内教方法,平时重方法,写作验方法等教学策略。例如,教学《长城》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把课文先默读一遍,了解文章的脉络,挑出好词好句。同时,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首先要提到观察方法,当人们看东西时,必须选择合适的角度并按顺序观察,或上或下、或远或近、或整体或部分。同时,观察要细致,展开联想。通过反复读、思考、分析、议论,放手让学生去感受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和写作特点。课后马上布置临摹作文,要求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写身边的一处景物。这个过程是“外化—内化—外化”的过程,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思维和写作能力也得到提高。

小学生的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字技巧的训练,而是培养观察、思维、组织等能力的综合。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把作文带进生活,打破写作的神秘,为学生创造一些快乐的场景,学生们将乐于写作,作文真正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个性化表达。

参考文献

[1]张伟.读得懂 喜欢听 我会评—儿童视角下的小学习作评价探索 [J].语文教学通讯,2020(09)

[2]郭会荣.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习作训练方法初探[J].甘肃教育,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