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

摘 要:通过思维地图在音乐课堂实践中的科学运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经历隐性思维显性化、显性思维工具化和高效思维自动化三个阶段,激发学习音乐的潜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促进积极的审美意识和个性人格的形成,使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得以发挥和彰显。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思维地图;音乐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5-0099-04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Using Mind Maps in Music Classroom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LI Jing  (Xiamen Dongdu Second Primary School, 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scientific application of mind maps in music classroom practice, students can experience three stages of implicit thinking explicitization, explicit thinking instrumentalization, and efficient thinking automation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music, so as to stimulate the potential of learning music and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music ability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positive aesthetic awareness and individual personality, so that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function of music courses can be brought into play and manifested.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usic; Classroom teaching; Mind map; Comprehensive music ability

音乐教育是我国小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学生在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对音乐的注意、观察、感知、理解、想象、记忆、思维、表现等方面的音乐综合能力。虽然教育教学在不断地深化和改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课堂教学模式偏于传统、教学手段不够灵活、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将教学重点放在灌输音乐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上,导致学生对音乐课不感兴趣、知识技能学习缺乏逻辑性,缺乏音乐思维能力训练、小组合作活动效率不高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会影响到音乐教学的持续健康发展。

思维地图(Thinking Maps)是化信息为知识的可视化工具,由David Hyerle博士于1988年开发的促进学习的视觉语言。思维地图包括8种,分别是圆圈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树形图、括号图、流程图、复流程图和桥形图。与思维导图不同,思维地图也被称为“八大图示法”。思维地图是用来建构知识、发散思维、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可视化工具,每一种图都对应着一种具体的思维技能,被广泛运用于个人、团队的沟通交流,同样适用于各学科的教学。

但丁说过:“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音乐是声音和时间的艺术,具有抽象的特点,很难用直观具体可见的形式如实地呈现。如果说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像鸟儿一样自由地飞翔,根据课堂实际科学地运用思维地图,就像给鸟儿插上翅膀后能飞得更高更远,更好地体验音乐的快乐和美好。学生可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经历隐性思维显性化、显性思维工具化和高效思维自动化三个阶段。激发学习音乐的潜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审美意识和个性人格,使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得以发挥和彰显。

1.吸引注意,运用思维地图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认知和理解能力不足,对音乐教材中的作品内容不够熟悉,容易对教学内容产生心理距离感,对音乐课缺乏兴趣。如果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需要选用适当的图示,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加音乐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提升音乐学习能力。圆圈图是由一个小圆和一个大圆组成,中心词在小圆图,与中心词相关的联想写在两圆之间,联想可以是文字或图片。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目标设定一个关键词,例如圆圈中心是文字“音乐记号”,让学生联想自己认识过哪些音乐记号,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将升记号“#”、降记号“b”、顿音记号“▼”、换气记号“∨”等各种记号绘制在大圆圈内,中高年级的孩子除了绘制记号,还可以在旁边用文字标注出各种记号的名称,复习和巩固学过的音乐知识。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4课欣赏《春》,选自意大利着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维瓦尔第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如果在课堂开始部分就向学生介绍相关的音乐知识,如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色和魅力,或是这首协奏曲的描写手法,无法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展示一幅春天的图片,以一起踏上寻找春天的探险之旅的口吻,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并在《春》的情境中进行联想,用圆圈图(见图1)展示自己从音乐中联想到的阳光、微风、小溪、鸟儿、欢歌等美好的事物。通过寻找春天、发现春天、感悟春天,感受音乐主题与四个音乐插部所表现出的不同情境,激发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清新流畅的旋律中焕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2.缜密训练,运用思维地图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逻辑性

当前使用的新音乐教材在编排内容方面更有系统性,但学生在经过课堂学习之后,在整理归类相关的知识技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方面还缺乏一定的逻辑性。教师将传统教学中的线性语句转化成可视化绘图,通过思维地图再现大脑的思维过程,给学生提供了一条最直接的路径,使他们能够展现并交流他们正在思考的概念性知识和丰富的思维模式。思维地图对音乐学习的帮助,远远超过了课堂上常见的对信息的线性表征。

(1)观察比较,运用树形图学习音乐分类知识

树形图是数据树的图形表示形式,以父子层次结构来组织对象,是枚举法的一种表达方式,可以用来归纳一些容量大、内容丰富的音乐知识。《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感受与欣赏的领域部分,要求3—6年级的学生认识常见的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西洋乐器主要是指18世纪以来,欧洲国家已经定型的管弦乐器、打击乐器、键盘乐器,西洋乐器的种类繁多,有些乐器外形相似容易混淆。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西洋乐器的王国,通过认识各种乐器的图片,听辨其独特的音色,再用树形图(见图2)来归纳和总结音乐知识,让学生学会梳理音乐知识,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进一步感受每一种西洋乐器独特的音乐魅力。

(2)感知体验,运用复流程图分析练声方法和步骤

复流程图主要用来展示和分析因果关系,在中心方框里面是重要的事件,左边是事件产生的原因,右边是事件的结果。可以通过展示关键词的先后顺序,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和结果。歌唱教学是音乐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思维训练入手,在五、六年级音乐课堂的练声的环节中运用复流程图(见图3),先让学生了解发声练习的具体要求,再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实践活动,领会练声过程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体验用柔吐音的发声方式来表达抒情优美的情绪,用硬吐音来演唱坚定有力的乐句等。积极思考什么是良好的演唱姿势,从而理解和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这种全新的尝试对于优化课堂的歌唱教学方法,以及提高歌唱教学的课堂效率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3)促进理解,运用双气泡图对比不同音乐作品

双气泡图主要用来作对比和比较,将两个被比较的对象分别放在两个中心圆圈内,外面单独连接的圆圈内展示两个被比较的对象间的不同点,两边的对立气泡是对比两个中心主题的不同之处,且对立的气泡必须是相对应的词义。可以运用于对比两个不同音乐主题,归纳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例如,在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2课欣赏《牧歌》一课中,教师先展示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相关图片,由一首蒙古族歌曲《金杯银杯》导入本课,再引导学生欣赏小提琴曲《牧歌》,通过双气泡图(见图4)归纳两首蒙古族民歌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在参与体验和聆听的活动中,探究对比的学习方法,感受蒙古长调悠扬、高亢的风格特点,巩固并掌握本单元的知识要点,进一步体会“家乡美”的单元主题。

(4)增强记忆,运用括号图感受整体和部分知识的关系

括号图表示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体和部分的意识。《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中表现的领域部分,要求3—6年级的学生能有感情地独唱或参与各种形式的演唱活动,认识各种演唱形式的特征是重要的前提。让学生通过括号图(见图5)了解演唱形式特征的整体知识,以及独唱、对唱、重唱、齐唱、轮唱、合唱等部分知识,再由部分区分到局部,系统地整理出演唱形式的相关知识,训练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看待具体事物,锻练思考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逻辑性。

3.思维碰撞,运用思维地图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音乐思维是指人们在对音乐现象的间接地概括的反应中,以音乐感知为基础,以智力操作为手段,对相应的音乐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是一个较为高级的认知过程,音乐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果教师只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传递,没有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充分地进行思维训练,会导致学生出现学习能力不足、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可以通过思维地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1)发挥想象,运用气泡图增强音乐想象力

气泡图是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有效工具,通过绘制描述事物的气泡图,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某些事物。对于同样的音乐,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气泡图可以运用于音乐欣赏教学环节,也可以运用于歌唱教学的聆听感受环节,让学生用相似或相近的形容词性短语表达自己对音乐的主观感受,而不追求标准答案。例如,在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6课《摇篮曲》一课中,在欣赏完勃拉姆斯的管弦乐《摇篮曲》后,教师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引导他们大胆地用各种形容词表达聆听后的感受,再用气泡图(见图6)直观地展示轻柔、亲切、温馨、抒情、甜美等关键词汇,让学生明确教学环节的目的,感受乐曲的旋律和情绪,认识音乐体裁摇篮曲,体验其音乐风格特点,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母爱亲切与伟大的情感。

(2)思维发散,运用桥形图提高音乐创编能力

桥形图的形状像一座桥,桥的中间书写“相当于”,横线上方和下方书写一组具有某种关系的两种事物,每组事物的关系是相同的,各组之间形成类比的关系,可以用来归纳很多类比的音乐知识。例如,不同音乐作品体裁的类比,不同歌曲节拍的类比等,还可以运用在一些创编环节中。

例如,在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4课歌曲《动物说话》一课中,在学习完歌曲之后的创编环节中,引导学生根据原有歌词“小鸡说话叽叽叽,小鸭说话嘎嘎嘎”,充分发挥想象,根据其他动物的图片,用桥型图(见图7)创编出不同的动物声音,如“小青蛙呱呱呱,小山羊咩咩咩,小蜜蜂嗡嗡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的动物形象和声音,在歌曲音乐的伴奏下编创歌词,并创编肢体语言进行表演,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加强表现,运用思维地图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在音乐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核心音乐素养,锻炼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力,增强合作学习能力。但在实际课堂活动中,小组合作活动往往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实际学习效率低下。流程图可以用来表现整个课堂活动环节的顺序,让学生对整节课的流程和目标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也可以用来直观地描述一个过程的具体步骤,还可以运用到小组合作环节中。

例如,在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4课《小鸡的一家》中,歌曲里一共有三段歌词,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在第一课时中将歌词全部背记下来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师把公鸡、母鸡、小鸡的卡通图片以及歌词文字运用到流程图(见图8)中,清晰地展示三段歌词内容以及各个小组的合作任务。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扮演大公鸡、老母鸡、花小鸡的不同角色,边进行接龙合作演唱。通过画面、情感和联想这三个记忆的要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效率,记忆歌词的效果事半功倍,大大加强了合作表演的效果。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思维能力训练,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音乐教学实践,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还可以利用教学拓展环节或课余活动时间,引导学生结合听、唱、创作的形式,以制作思维地图作品的方式,将学过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梳理和总结,逐步学会建构属于自己的思维体系。

5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地图的探索实践,把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作为思维训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地图进行音乐学习,是以《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为导向的新尝试。通过一阶段的音乐思维训练后,学生学会了新的思维方式,思路慢慢变得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可以同时处理大量的音乐信息,思考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较大提高,思维自由丰富而不混乱,更能感受到优美的音乐语言,发掘了音乐思维潜能,提升了学习音乐的能力,节省了大量的学习时间,有效提高了学习音乐的效率。在今后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还会继续探索如何使用思维地图这种思维工具,使思维地图的核心思想固化为学生的思维模式,努力达到全面提升学生音乐思维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赵国庆.别说你懂思维导图[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3]宋莹.思维导图从入门到精通[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4]大卫·海勒着,周丽萍译.思维地图[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

394950190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