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春

摘 要:数学科目是一门思维性和综合分析性占比非常大的重要课程,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所以在教授数学科目时,教师必须让学生习惯独立思考。一个好的习惯的养成过程非常长,影响也非常久远,学生的思维活跃,正是打基础的好时期。数学科目要求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熟练运用到题目中,独立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更熟练地运用知识和学到的技巧。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学生数学学习的独立思考问题做出探讨。

关键词: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小学数学教育;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6-0186-03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dependent Thinking Ability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ZHANG Mingchun (Huafu Guangcai Primary School, Liuchuan Town, Jingyuan County, Baiyin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Mathematics is an important course with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inking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tudents are very dependent on teachers. Therefore, when teaching mathematics, teachers must make students get used to independent thinking. The process of forming a good habit is very long and the impact is very long-lasting. The active thinking of students is a good time to lay the foundation. Mathematics subjects require students to integrate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ed and apply them to problems proficiently. Independent thinking can help students use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learned more proficiently. This article combines many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to discuss the independent thinking of students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Keywords】High school students; Independent thinking ability;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education; Training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坚持、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最终期望的目标。数学是应用型科目,在学生之后的成长路途中,数学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数学难题的能力,不仅是家长对学校的期望,更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遵守的准则。很多学生都认为数学很难,如果在数学解题中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之后学生面对其他科目的难题有积极影响。学生刚刚踏入校园,很多事情需要依赖教师完成。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独自解题的习惯,慢慢引申到让学生独立处理事情。

1.独立思考能力概述

所谓独立思考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没有其他人的指导和影响下,通过自行思考对某个问题进行思考、挖掘以及实验的过程,全程自己解决来自生活或者学习中的各项难题,与此同时,学生在通过自己的方式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不免会遇到不懂之处,这样也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程度有一个明确认知,通过自我解决问题及时发现自己的劣势,找准方法及时完善,以此使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充分提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方面是否具有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勇于主动,是学生挖掘、思考、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前提。

2.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需要互动的过程,单纯按照教和学的模式进行,课堂效果肯定达不到预期效果。学生自制力差、活泼好动,让学生保持四十五分钟的高度集中非常困难,需要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变换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集中精神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难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让学生对之后的数学学习更加期待。兴趣是最好的引导老师,学生有了期待,就会对自己更加严格,会自觉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想在相关领域取得更多的成就,得到更多的夸奖。学生刚踏入学校难免会不适应学习节奏,离开父母后学生会把教师当作依赖对象,在回答问题时习惯由教师引导,这种习惯性的依赖会给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困难,教师必须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之后的成长和成才。

(2)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符合素质教学的要求

教学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生活水平不断调整,现如今我国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包括让学生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道德水平、审美能力和劳动能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德行方面更加注意。学校需要与家长合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通过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独自处理情绪,让学生学会自己调整状态,学生的成长要渐渐地脱离教师、脱离家长,学生必须具有独自生活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从小培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习惯,之后把这种习惯带到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加轻松自在。

(3)通过提升独立思考能力,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引导,但绝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解题过程,可以给予线索让学生独自分析,独自解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吸收知识,将教师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方便之后的使用。教师讲授的技巧是根据自身经验进行的总结,学生只有在运算过程中慢慢调整,用自己所理解的语言去概括,用自己的思考方法去调节,才能让这些方法真正适合自己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改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戒掉对教师的依赖性,遇到困难时学生也会习惯冷静下来独立思考解决,而不是一味地寻求帮助。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可以做到独立解题,可以做到认真听讲,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吸收效果。教师在课堂中也不必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可以专注于知识点的讲解,这样讲解的效果会更好,课堂流程也能有序进行。

3.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虽然已经有很多学校和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方式方面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和调整,但仍然有很多教师难以打破传统的教学局限性,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无法得到体现,综合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这样的教学方式,无论对学生的性格还是心理都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往往会出现学生胆怯、害怕遭遇批判,不敢在课堂上发言的情况,这种情况若一直得不到改善,会直接阻碍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道路。另外,还有部分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非常少,总是直接将解题思路和方法告知学生,然后再安排学生课后复习,一旦学生处于没有任何约束的环境中,复习效率一般比较低。

4.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对应的有效措施

我国部分学校关于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平时也是填鸭式教学,教师习惯性地主导课堂的节奏和方向,习惯让学生跟随。教师只注重知识传输,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数学教育中,部分教师对数学概念和方法并不作深入讲解,只要求学生背诵,教师对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标准就是是否熟记。但这种运用是死板的、不灵活的,学生只会做教师讲解的题目,考试中的题目稍微变形,学生就难以理解。这种学习并不是真正的学习,因为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只是囫囵吞枣,将知识印在脑海里罢了,并不会实际运用。现在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涉及的方面更广,学习压力也与日俱增。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教师难免会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教师不能把自己的压力和任务转移到学生身上,教师应该改变方法、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在实际活动中渗透独立自主教学

教育事业是一个长期的事业,教书育人的目标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具有耐心,让学生把学到的内容逐渐渗透到现实生活中。数学学习不仅存在于课堂中,还存在于课余时间或者教师带领的课外活动中。教师应该学会充分利用手中的各种资源、各种时间穿插进行数学教学,在实际活动中渗透数学教学。在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更愿意配合教师,积极参与。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和实际活动或者周围的场景进行提问,这样更易于学生理解问题,更能够凸显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利用踏青的活动渗透独立自主教学。踏青周围有很多事物,包括各种形状的植物,各种形状的屋子,还有学生带来的各种形状的零食或者用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物品进行提问,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形状,并且做出延伸,回答出问题的形状之后,还可以再举例哪些也是同样的形状,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在之后的过程中如果有碰到圆形或者正方形、长方形之类的事物,引导学生积极抢答,在激起学生好胜心的同时,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以翻阅课本,可以和同学讨论,但是不能向教师求助。

(2)在教学过程中借用生动形象的案例

学生的年龄特征导致其不能一直保持认真听讲,并且有些学生比较好动,在凳子上坐的时间长了就会控制不住自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用语言讲解,还要让学生动手参与,这样也是给学生活动的机会,锻炼学生动手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活动时会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让自己的视觉触觉等集中到活动的手上,教师此时在旁引导效果会比较好。学生在刚刚结束数学课时,首先接触到的是数字,在认识数字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将数字拟人化,让学生觉得数字能够活动起来,觉得数字非常有趣,并不是死板地印在课本上的文字。在讲解数字加减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学生举例子,也可以用身边的东西举例子,身边实际存在的东西让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到,兴趣会比较高。在教师看来,数字的加减非常简单,但对身心发育还不成熟的学生而言,这些知识很难。在学习数字加减的时候,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数这个技能,所以教师在提问几加几的时候,可以把这些数字换成同等的物品,如学生的铅笔学生人数。提问一加一就可以换成现在有一个学生,又来了一个学生,一共是几个学生?让学生自行思考,由浅入深。

(3)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独立思考

在课堂中教师并不是主宰一切的,教师是辅助者,在课堂中教师应该让位于学生。教师的填鸭式教育并不适合现在的发展,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会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更加压抑,使得课本知识变得枯燥乏味,这样不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要求走,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也被压低。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自在且有趣的学习氛围,对学习内容逐步加深,让学生渐渐适应,并且能深入思考。学生在一年级学习了钟表的知识,学会认时间,在三年级开始接触钟表时间的计算方法。因为中间间隔较长,所以教师在讲授时可以带领学生先进行回顾、进行基础训练,之后再开始讲解时间的计算。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最渴望的事情作为问题,一般的小学课堂中都有钟表,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看钟表然后计算还有多长时间下课。教师给出放学时间和到家的时间,让学生计算他在路上花了多长时间。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鼓励,对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形成一个正向的激励。

(4)通过多个角度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应当主要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传授,而非直接传授给学生正确答案,让学生死记硬背,尤其是对抽象性比较强的数学学科而言,若不为学生传授方法,会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为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教会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大大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当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以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作为教学出发点,利用形状的不断变化引导学生学会对各种形状的面积进行计算。比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个能够活动的长方体,在课堂中将其进行拉伸便会发现长方体变为了平行四边形。教师可以抛出疑问“当长方形变为平行四边形之后,它们的面积是否会发生变化,如若无变化,为什么,如若有变化又是为什么?”当教师结束提问后,必然会引发学生热烈的探讨。那么,教师便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题目中出现两种形状,需要对两种形状的面积进行计算,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便会产生疑问“为什么长方体拉伸之后会变成平行四边形?二者之间的面积与周长是否会随着它们之间关系的变化而进行变化?”通过这种问题延伸的方式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着非常不错的效果。

5.结语

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仅对数学科目影响深远,对学生的发展也影响重大。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利用好课上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为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小清.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09).

[2]周淑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7(05).

3068500589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