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章法

摘 要:近年来,批判性思维成为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批判性思维成为中学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中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以信息技术学科为例,深入分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式,通过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改变教学方式、明确技能指标三方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开展提供更多思路。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4-0185-04

Analysis on the cultiv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th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middle schools

ZHENG Zhangfa (Fugong Middle School, Longhai District,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ritical thinking has become the training goal of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How to integrate critical thinking in teach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is article will take the subje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o deeply analyze the way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ical teaching provides more ideas.

【Keywords】Middle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ritical thinking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人才需求也不断变化,具有批判性思维已成人才必备条件,有助于提升人才的学习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培养的学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密切相关,既能够优化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又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中学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应明确本学科对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培养效果。

1.了解学科与学生基础情况

(1)遵循信息技术学科特点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发展时间短,学科特点与其他传统学科有所不同,因此任课教师应遵循学科特点融入批判性思维。中学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应明确以下几种学科特点,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第一,信息技术学科具有综合性特点,同时包含计算机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广泛的教学内容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基础条件;第二,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基础性特点,适合大部分中学生学习,可扩大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影响范围;第三,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实践性特点,实践是培养思维方式最有效的途径;第四,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工具性特点,有助于优化该社会环境下学生的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开放性特点,教学评价方式多元化,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例如,闽教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包含的两次综合活动,主要内容是作品展评,可充分体现中学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并发挥其思维培养作用,教师组织学生对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发现作品的优势与缺点,在评价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重视课堂监督

中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贪玩且自律性较差是其主要年龄特点。信息技术学科使用电脑进行教学,受到互联网影响,学生在课堂中可接收到的信息多种多样,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果。中学生在接收信息时,难以对接收到的信息内容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便需要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加强课堂监督力度,规范学生使用计算机设备的要求。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初期,教师应全程监督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保证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为批判性思维培养创造良好基础条件。后续教学中划分信息技术课堂学习小组并设立组长,由组长负责监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例如,闽教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以平面与立体设计为主,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难免接触视频、图片等形式的信息,极容易被课堂以外的信息吸引并影响学习效果,导致计算机掌握情况不佳,无法养成批判性思维。因此,这一阶段的中学信息技术任课教师更应重视课堂监督,避免学生的思维游离在课堂之外而难以强化计算机掌握程度,影响批判性思维培养效果。

(3)了解学生基础情况

中学各班级学生较多,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会导致大多数学生无法融入课堂,影响教学质量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效果。因此,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之前,任课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开展不同程度的教学,使每一位学生可参与到信息技术课堂并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批判性思维。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不同,课堂学习效果会相差较多,为保证教学效果,任课教师可采取以下方式了解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第一,布置相对简单的信息技术实践作业,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第二,鼓励学生课堂中遇到问题时举手提问,教师可借此机会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第三,观察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情况,教师在课堂中应深入学生群体,直观了解学生的基础掌握情况。例如,在开展闽教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布置平面设计作业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方式,适当降低教学难度,重点关注基础薄弱的学生,保证其可参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并形成批判性思维。

(4)重视课程整合

中学信息技术同时包含其他学科的知识,综合性极强,是中学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批判性思维之前,应重视对中学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充分发挥该学科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作用。教师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中学课程整合,优化批判性思维培养效果:第一,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使其形成系统化知识体系;第二,整合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经验,将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增加信息技术课堂的趣味性;第三,整合信息技术教学可用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课程整合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整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积极影响。例如,闽教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中,平面设计与三维模型构建与美术课程息息相关。因此,任课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时,应着重对美术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整合,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作用。

2.优化教学方式

(1)营造平等学习氛围

批判性思维需要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因此信息技术课堂不应只是教师的单向灌输。为提升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效果,任课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在课堂中营造师生平等的学习氛围。第一,教师应变换自己在课堂中的身份,以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身份参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第二,使用现代化技术开展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思考的机会,同时加深学生对现代技术的认知,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第三,教师对学生自主思考的结果进行正确引导,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营造平等的学习氛围是开展批判性思维培养工作的环境基础,学生在平等的学习氛围中思维更加活跃,借此培养批判性思维效果显着。例如,在开展闽教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三课时,教师可让学生自主思考平面设计的色彩搭配,为学生创造更多机会表达对色彩搭配的看法,师生在课堂中具有同等地位,学生课堂思维活跃、自主思考意愿强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

(2)创建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近年来中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所学知识。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创建教学情境,让教学围绕问题展开,使学生在课堂中探讨问题,积累信息技术相关经验。第一,教师应明确每节信息技术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确定课堂中心问题并将中心问题进行展开,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成若干细节问题供学生探讨;第二,教师在课堂中正确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身看法与理解,使学生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学生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思考能力被最大限度发掘,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与此同时,在情境教学中,增加了学生间交流的机会,可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有助于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例如,闽教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中“准备平面设计素材”一课,教师可为学生创设搜集素材的情境,让学生探讨搜集素材应注意的事项,在这一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还可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习惯

培养批判性思维首先应学会自我反思,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因此,教师在转变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时,应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不断进行自我批判。中学阶段的学生思考问题主观性较强,会将自我意识充分体现在谈论内容中,提升与其他学生发生争执的可能性。当两种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学生原有的主观认知受到攻击,便会刺激学生开始自我批判,更新思想认知,形成正确的批判性思维。打破学生原有思想认知是信息技术课堂改变教学方式的目标,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辩论,倾听他人思想观念的同时去反思自身思想观念,达到自我反思的目标,长期保持这种教学方式可使自我反思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例如,闽教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制作平面设计素材特效一课,不同学生对特效的理解不同,使用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应引导学生表达自身对特效使用的看法,不同的看法之间便会形成思想冲突,引发学生间的争论。在争论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反思自身的观点,有助于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并形成批判性思维。

(4)开展小组教学

小组教学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法通过交流与探讨开展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小组教学同样适用于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可提升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效果。第一,教师应合理划分学习小组,保证小组成员思考方向的多样性,为思想结合与碰撞创造更多机遇;第二,小组成员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交流探讨,交换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学生接收其他看法后将其与原有想法进行结合与调整并形成全新的思维方式;第三,学生在小组探讨中消除偏见,对课堂内容形成较为全面且客观的理解。为保证小组教学的效果,教师应遵循避免批评、言论自由、设计教学方案、发散思维、融合优化思想几项原则,提升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效果。例如,闽教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中的三维实体模型构建难度较大,教师可采取小组教学的方式,组织学生探讨三维模型的构建方式,帮助学生拓宽三维模型的设计思路,优化三维模型的构建流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吸取别人优秀想法并反思原有流程的缺点,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提供自主思考空间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思考空间,并增加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信息技术教师在结束常规教学内容后,应预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用于在计算机中实际操作教学内容并自行探索其他相关知识。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后,教师应重视备课工作,在课前充分了解课程内容,将其进行精简与重构,降低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讲授时间的占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真实体验到本节课知识的操作难点与易错点,并着重进行记忆,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例如,在学习闽教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五课时,教师应预留较多时间用于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合成平面设计作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

(6)鼓励学生敢于挑战

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是转变教学方式以实现批判性思维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也是中学生应具备的特质之一。为鼓励学生的挑战精神,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改变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第一,信息技术教师应接受学生的挑战,避免在教学中形成权威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挑战积极性;第二,教师应接纳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包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班级学生可尽能地参与课堂内容并勇于挑战;第三,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应鼓励学生间相互挑战,为学生设定可实现的挑战目标,提升学生挑战成功的概率;第四,信息技术教师可组织学生欣赏并评价优秀的作品,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例如,开展闽教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两次作品评价活动课时,学生在相互欣赏并评价平面设计作品后可依据自身喜好选择挑战对象,将其作为努力目标,分析自己作品与目标作品间的差异,形成批判性思维。勇于挑战是批判性思维的一种体现方式,选择合适的挑战对象与挑战方式可提升学生挑战的信心,优化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效果。

(7)更新教育观念

中学信息技术是一门重视实践的学科,因此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转变教育观念,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为提升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作用:第一,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应避免知识的单向传递,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二,将信息技术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三,教师应重视课堂活动对学生的教育效果,积极开拓信息技术课堂活动形式,增加学生间思想碰撞的机会。更新教育理念是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的基础条件,中学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应充分了解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式,以此为基础调整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效果。闽教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以设计为主,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因此任课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这一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作用。

3.依据技能指标进行培养

(1)树立批判意识

批判意识是批判性思维的技能指标之一,教师为学生树立批判意识有助于加快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速度并优化培养效果。批判意识就是敢于挑战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批判意识,为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思想基础:第一,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带头作用,始终保持追求真理的热情与挑战权威的精神;第二,信息技术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反向思维与辩证思维,开阔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新世界;第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形成独特的见解。树立批判意识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第一步,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应作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

(2)提升学生的批判技能

信息技术是中学阶段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最佳学科,批判技能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应重视提升学生的批判技能。批判技能可分为如下所述的四个级别,教师应针对学生不同的批判技能级别明确提升策略:第一,学生具备阐述能力,可对信息技术的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并发现不足之处;第二,学生具备评价能力,可全面把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并进行分析总结,最终形成自己的看法;第三,学生具备推理预测能力,可结合已有知识展开推理和预测,获得书本以外的信息技术知识;第四,学生具备自我反省能力,可对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进行修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批判技能级别,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学生的批判技能。

(3)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是批判性思维的技能指标之一,因此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应重视增强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实现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目标。为增强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将信息技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课堂中提出中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相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并使其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第二,教师应教会学生梳理思维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降低学生自我调节的难度,自我调节效果更加显着;第三,提升学生的自律性,使其养成自我管理、自我反思的好习惯,结合习惯养成情况去对学生加以引导,便可增强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闽教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以设计为主,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优化自己的作品以增强其自我调节能力,通过不断发现作品中的缺点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具备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形成批判性思维。

(4)明确继承与批判的关系

继承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依旧以书本中的内容为主,批判是继承不断发展的结果,因此教师应明确继承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前提条件。培养批判性思维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升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效果,教师需重视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的效果,保证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基础。批判性思维是学生的最佳思维方式,同时可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加满足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继承与批判关系紧密,只有熟练掌握并理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出更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形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达到中学信息技术科目的教学目标。中学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应明确继承与批判的关系,充分发挥继承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速度,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对中学生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4.结语

学校及教师应重视信息技术学科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作用,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提升培养效果,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思维方式。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最大限度地提升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承担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责任,为中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使其满足中学培养目标的同时符合社会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高俊丽,李美凤.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与方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