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龙

摘 要:在当今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针对现有教材体系中传统文化元素不足的问题,本文以小学语文课程为切入点展开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旨在为教育从业者提供可行的参考和借鉴,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中华传统文化更有效的渗透。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中华传统文化 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4.005

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是当前小学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语文作为教学学科,既是知识传递的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媒介。然而,在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中,不少教师过于注重科技和时尚元素,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相对较低,导致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有限。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有效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

1.丰富教学内容,构建深度课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体现在丰富教学内容、构建深度课堂等方面。首先,融入传统文化能够为教学注入丰富的内涵,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接触到更为广泛和深刻的文化内容。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历史演变和语境的演变,进一步激发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其次,融入传统文化有助于构建深度课堂,使学习不再仅仅是死记硬背,而是更具有思辨性和探究性。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教师能够设计更有深度和启发性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这种深度的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运用能力。此外,传统文化的融入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学生将更容易接纳并理解不同语境下的表达方式,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2.开阔学生眼界,提升核心素养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在开阔学生眼界和提升核心素养水平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引入传统文化元素,教学过程变得更为多元和开放,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语文的世界。首先,传统文化的融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其接触到更广泛的文化背景。学生在了解古代文学作品、传统诗词等的同时,也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传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种开阔的文化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其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交融的社会。其次,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智慧和艺术的感悟。学生通过欣赏古代诗文、传统戏曲等,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对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独特塑造。这种审美体验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还提升了其艺术欣赏和创造能力,进而提升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传统文化进行交叉学科的引导,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培养高尚品德,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高尚品德、促进其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导,学生在语文学科中不仅仅能获得语言技能,更能涵养道德情操,在全面发展中实现更为积极的成长。首先,传统文化强调崇德向善的价值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通过接触传统诗词、经典故事等,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人崇尚仁爱、孝悌、忠信等美德的情感渗透。这种道德价值的传承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提升其品德修养。其次,学习传统文化能激发学生对人性、情感、责任等方面的深层次思考。通过品味古代文人的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情感的深沉和责任的担当,进而影响其在学习和生活中更为主动、积极的态度。这种情感的培养有助于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更加坚韧、成熟。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仪式等元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学习古代经典中的交往方式,学生能够感受到尊重和理解的重要性,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4.激发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更能传承中华传统精髓。这种融入不仅仅是对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是对中华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从而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首先,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这种自信并非盲目的民族自豪感,而是基于对文化传统的深入了解和认同,使学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有底气地与其他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其次,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助于传承中华传统精髓。学生通过接触古代文学、诗词歌赋等,能够深入感悟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不仅是对文学艺术的传承,更是对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的传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延续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的引导也有助于构建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认知。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现状

1.现行教材体系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并不充分

一些教材内容偏向现代题材,对于古代文学、历史、传统礼仪等方面的涉及较少。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全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影响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

2.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方式相对单一

大部分传统文化的教学仍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具体的实践活动和生活融入。这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停留在知识层面,难以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和应用,影响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入领悟。

3.教师对于传统文化教学的准备和理解程度存在差异

一些教师可能因为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难以在教学中进行深入引导和解读。这导致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未能得到足够的传统文化启蒙,使得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受到限制。

4.评价体系未能充分考虑对传统文化学习的评估

在现行的评价方式中,对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能力、思考和表达能力的考察相对不足。这使得学生在传统文化学科学习中缺乏有效的反馈和引导,难以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动力。

三、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1.转变思想认识,扎实教学理论

要实施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需转变思想认识,扎实教学理论。通过深入学习相关教育理论,理解传统文化对语文学科发展的积极影响,形成有利于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认识到传统文化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教学理论层面,教师要明确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是促使学科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而非简单的附加任务。

以《雪梅》的教学为例,传统文化渗透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如诗经、古文词汇等实现,以此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解读《雪梅》中的古诗词,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通过讨论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思考当代社会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通过这一例子,学生不仅能够深刻理解《雪梅》的文学价值,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2.阅读经典读物,吸取文化精髓

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读物,使其吸取其中的文化精髓。首先,选用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学作品、经典故事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深入解读文本,学生可以领略到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形成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去吸取文化精髓,深刻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传统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通过分析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道德准则等,学生能够从中感知到传统文化对人类思考和行为的深刻引导,进而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在《大脚丫跳芭蕾》的教学中,通过深度解读故事中的经典元素,例如描写古典舞蹈和引用古典诗句等,教师得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以舞蹈为例,通过教师细致解说古典舞蹈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古代文学的美学特点。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深入参与,模拟古典舞蹈场景,增强学生对古典艺术的感受。同时,透过对古典诗句的深入解读,学生能够体验到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理解诗歌在文学中的地位。

3.挖掘文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为了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更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教师需要挖掘文化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通过深入研究相关经典着作、名人名言、民间传说等,更好地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到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教师还可积极寻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多样化教学资源,如音乐、绘画、手工艺等,以提供更多元的学习体验。通过引入这些文化资源,学生可以在多个感官层面体验传统文化,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其中的内涵。

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引入中国古代经典着作和先贤名人的经典语录,如《论语》中的经典名句或者引用孟子的格言。通过深入解读这些文化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章中表达的“中华崛起”的文化内涵。例如,通过学习《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句子,学生可以领悟到“崛起”需要不懈学习的道理;而通过讲解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等名言,学生将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个人成长的启示。

4.抓住教学时机,渗透传统文化

首先,教师需灵活运用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以确保传统文化元素在适当的时机被引入。通过在相关课程中嵌入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师能够使学生在自然而然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同时,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问题导向、讨论、小组合作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深入思考和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

在《扁鹊治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设计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传统医学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深入解读扁鹊治病的经历,教师可以在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时候,灵活地渗透传统文化元素,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古代医学的特点。例如,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扁鹊所运用的治病方法和医学理念,同时关联到古代医学对于身心健康的认识。通过提问,如:“古代医学是如何理解人体的阴阳平衡的?” “扁鹊采用的治病方法与现代医学有何异同?”引导学生在积极讨论的氛围中逐步领悟传统医学的独特之处。

5.组织实践活动,落实文化传承

首先,通过设计并组织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教师能够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进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其内涵。实践活动可以是参观博物馆、古迹,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历史沉淀;也可以是手工制作、传统礼仪体验等,总之要使学生在参与中对传统文化有更直观的认知。同时,实践活动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

在《四季之美》的教学中,通过组织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季节观察和感悟。通过手工制作四季手工、编写季节诗歌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四季之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入古代诗词、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元素,使学生在实践中融入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例如,在制作四季手工的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代表每个季节的传统图案,如春天的梅花、夏天的荷花等,并通过解释每个图案的寓意,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先民对四季的热爱。同时,编写季节诗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介绍古代文学中与四季相关的经典诗句,让学生在创作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

6.优化教学评价,增强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需要重新审视教学评价的体系,确保其中包含对传统文化学习的评价指标。通过合理设置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点、能力要求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内容,能够使学生在评价中更全面地展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应用。同时,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表达个人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和思考,注重发掘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中的创新和个性表达。

在《父爱之舟》的教学中,通过优化教学评价,教师可以巧妙设计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章中的父爱表现、人物性格等方面,深刻体察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文字表达、情感体验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评估,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真正实现对传统文化的领悟和应用。例如,在评价任务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父爱的表达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中蕴含的家庭观念、亲情价值等传统文化元素。

综上所述,随着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推广,教师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手段,构建更为丰富的教育体系,探索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活动,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理解,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真真《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当代家庭教育》2023年第17期。

[2] 吴小虾《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华夏教师》2023年第24期。

[3] 殷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8期。

[4] 叶全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新智慧》2023年第20期。

[5] 万玉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