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其纯

摘 要:幼儿时期是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幼儿的民族自信与自豪感。幼儿园是儿童学前教育的主要场所,如何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幼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幼儿区域活动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并根据当前幼儿区域活动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有效渗透策略。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幼儿园 区域活动 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4.057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随着信息的爆炸和文化的多元融合,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尤其在幼儿教育领域,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塑造儿童健全人格,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的起点,其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于塑造幼儿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渗透,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能够促进幼儿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1.增强幼儿的民族自信与自豪感

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渗透对增强幼儿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首先,通过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能使幼儿在玩、乐、学中深刻体验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在幼儿角色扮演中引入传统节日的服饰、习俗,在幼儿手工艺术活动中使用传统工艺,能够让幼儿在参与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通过参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区域活动,幼儿能够在亲身体验中建构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潜移默化地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再次,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传统文化元素可以成为想象力的媒介,启发幼儿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鉴赏能力。例如,在绘画活动中引入传统的绘画技法,或在表演活动中对古代神话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表达和艺术审美。

2.促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通过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融入中国传统的诗词、手工艺、民俗等传统文化元素,能使幼儿在自由、富有趣味性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触、感知、理解并逐步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幼儿能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而非只通过教师的说教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在中国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游戏、互动等方式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通过这些区域活动,幼儿在实践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传统文化,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知,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乐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区域活动既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也更容易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其更深刻地理解并习得传统文化的内涵,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认知,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3.促进幼儿的人格健全发展

幼儿园区域活动在传承和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促进幼儿的人格健全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幼儿可以在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中接触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培养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感,引发情感共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通过在区域活动渗透传统文化,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传统文化中的诗歌、绘画、手工艺等丰富多样,这为幼儿提供了独特的学习平台。参与这些传统文化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还有助于培养幼儿对文学艺术的浓厚兴趣,有助于幼儿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世界。

再次,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促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习惯,中华传统文化强调礼仪道德等优秀的品质,这些美德通过活动的形式渗透至幼儿的生活,促使其在集体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为幼儿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4.锻炼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对锻炼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幼儿园区域活动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社交场景,通过参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游戏、合作项目,幼儿能够在集体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例如,传统文化活动中涉及团队协作和互助,促使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分享与团队精神。

其次,传统文化活动涵盖丰富的仪式感和礼仪规范,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幼儿能够逐渐领悟社会交往的规则和礼貌。例如,在传统文化节庆中,幼儿参与礼仪性的表演或活动,学会尊重他人、与他人相处,进而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

再次,参与传统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情商和沟通能力。传统文化强调情感表达和交流,如通过歌舞、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情感,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同时也锻炼了幼儿表达自我的能力,促使其更好地理解和回应他人的情感,从而在社交互动中更具社交智慧。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对于幼儿的人格发展与健康成长意义重大,然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必须要与区域活动进行巧妙融合。当前幼儿园开展的区域活动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

第一,教育者应当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厚性,充分理解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厚内涵,领会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此为基础,科学地设计区域活动。但是在实际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中,一些传统文化活动的设计流于形式,虽然模仿了传统文化的表象,但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也没有充分考虑到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的多样性,这就使得传统文化活动形式僵化、趣味性不足,难以发挥价值。为此,在传统文化活动中应当注重挖掘文化历史背后的内涵,设计能够引发幼儿兴趣的活动元素,使之成为幼儿亲身体验和感知文化的机会。

第二,一些传统价值观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已不再适用,或存在一定的争议,如果忽视了这些问题而盲目的开展传统文化活动,选择不恰当的活动内容,反而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在区域活动中需要审慎选择和解读传统文化元素,确保内容符合现代社会的教育理念和伦理观念,在传统文化中挖掘有普遍性和时代性的价值观,以适当的方式传达给幼儿,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价值观。

第三,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平衡创新和继承之间的关系,要在传统文化活动中引入创新元素。继承传统文化不应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需要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引入新颖的教育元素和现代科技手段,确保区域活动内容不仅具有文化性,更能够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助力。同时,要特别关注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以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方式呈现给幼儿,通过引入故事、游戏和互动式的活动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更易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渗透策略

1.立足幼儿特点,科学筛选传统文化内容

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发展阶段和认知水平,选择相适应的传统文化内容,在设计区域活动时要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育规律,如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对区域活动的兴趣和需求等,教师可以选择简化版本的传统文学作品、易于理解的传统手工艺等,在轻松而愉悦的氛围中渗透传统文化。

其次,传统文化内容的筛选应当具有启发性和亲和力,教师在挑选传统文化元素时应选择蕴含深刻寓意、富有故事性和趣味性的内容,通过寓言故事、富有人情味的传统风俗、游戏等元素,可以在启迪幼儿智慧的同时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使传统文化更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更容易让孩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接纳传统文化元素。

再次,在区域活动中还应注重传统文化内容的多样性,通过在不同的区域活动中引入不同类型的传统文化元素,如戏曲、传统音乐、传统手工艺等,可以全方位地激发幼儿的兴趣,促使幼儿多方面、多元化感知和理解传统文化。例如,通过音乐活动引入中国传统乐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同时拓展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广度。

最后,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点,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还应具有活跃性和参与性。例如,在户外活动中引入跳大绳、踢毽子、蹴鞠、投壶等传统运动项目,让幼儿通过亲身参与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开展区域主题活动

首先,通过精心设计区域活动环境,打造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教学氛围。例如,在活动区域摆放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以及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物品,引入简单易懂的传统书法和绘画元素,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然地接触到传统文化符号,激发对传统文学艺术的兴趣。

其次,美术主题活动可以成为幼儿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载体,教师可以在园区内设置传统手工艺制作角落,引导幼儿使用传统工艺制作手工艺品,如折纸、剪纸等,使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特色,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解传统手工艺的历史渊源,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再次,在角色扮演主题活动中,幼儿可以模拟古代的宫廷场景或民间生活场景,体验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和社交方式,了解传统礼仪、服饰、民俗等方面的知识。这种亲身体验的活动形式有助于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的提升。

最后,在绘本阅读区域活动中,引入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绘本,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现传统文化,探究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联。教师可以结合绘本阅读、绘本故事扮演等引导幼儿思考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深层次理解。幼儿在感知、体验、亲近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参与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并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3.利用传统节日,培养幼儿的民族意识

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为区域活动融入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庆祝这些中国传统节日,幼儿能够在愉快的节日氛围中深入体验传统文化的风俗特色。

其次,区域活动的设计应以互动性和参与性为重点,使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文化内涵。例如,在中秋节组织制作月饼手工活动,让幼儿亲身参与制作过程,感受传统食品背后的文化,从而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再次,组织传统文化表演或民俗游戏等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对民族传统的喜爱和认同。通过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可以促使幼儿与家庭、社区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将使传统文化教育更加全面,家庭和社区的传统文化氛围也将有助于强化幼儿的民族认同感。

例如,春节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幼儿园可以组织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引导幼儿制作中国结、剪纸等传统手工艺品。教师通过讲述《年兽的故事》等关于春节的绘本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春节的由来和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幼儿园还可以组织传统文化表演,如舞龙、舞狮等,让幼儿亲身参与,感受传统舞蹈的魅力。

4.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首先,要开展专业培训课程,帮助教师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观念以及与幼儿发展的关系,培训课程应当涵盖中国传统文学、绘画、音乐、手工艺等多个方面,使教师能够全面理解传统文化,并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引导幼儿的认知发展。

其次,采用互动式的形式让教师参与到实际的传统文化体验当中,例如学习传统手工艺、参观传统文化展览等,通过亲身经历教师将更深刻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能够更生动的通过区域活动传递给幼儿。

再次,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借助于现代教育手段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当系统的学习如何在教学中巧妙地渗透传统文化元素,使之与当代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相契合,在区域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艺术素养的有效培育。

最后,教师培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分享成功的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经验,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分享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提升整体教育水平。为了持续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可以设立专业发展计划,鼓励教师参与相关学术研讨会、文化活动等,激发教师的学术热情,保持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关注,并通过与其他专业人士的交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可以使幼儿不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在亲身参与中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深刻理解。幼儿园应当科学选择教育内容,关注幼儿的特点,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使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为幼儿的成长注入更为强大的文化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玉洁《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启迪与智慧》2020年第2期。

[2] 郭雅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对策研究》,《智力》2020年第33期。

[3] 罗欢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思考》,《新课程研究》2021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