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生活教育的角度出发,分析传统文化对幼儿发展的积极影响,提出了一系列策略,涉及情感、认知、社会等多个方面。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合,引导幼儿培养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幼儿在娱乐中增强认知能力。在社会交往方面,通过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和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能力。在生活实践方面,通过融入传统文化仪式,如传统饮食习惯和礼仪,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一系列策略的实施旨在为幼儿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幼儿的全面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生活教育传统文化幼儿教育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5.061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成为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幼儿教育中,如何以更为生动有趣的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引导幼儿深刻体验和理解文化的内涵,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过生活教育视角,可以寻找一种更贴近幼儿实际需求、更符合当代教学理念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在培养幼儿文化认同感的同时,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一、生活教育视角的内涵

生活教育视角强调以生活为载体,通过实际的生活经验和情境为幼儿提供深刻的教育体验。这一视角下,生活不再是简单的日常琐事,而是一个丰富的教育资源,包含着各种文化元素和道德规范。生活教育强调通过参与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养。在这一理念下,教育者致力于将教学与生活相融合,使幼儿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并内化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生活教育视角下的幼儿传统文化教育强调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生活的方方面面,幼儿能够感知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在自然而然的过程中接触、理解和接纳。这种教育模式更注重情感体验和亲身参与,通过教育者的引导,幼儿在实际生活中逐渐体验到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从日常的饮食、穿着到节令习俗,传统文化渗透其中,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

二、生活教育视角下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原则

1.文化体验原则

文化体验原则在生活教育视角下实施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指导方针之一。该原则着眼于通过情感体验和亲身感受,使幼儿在实际生活中深刻体验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在贯彻这一原则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综合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以及个体差异,巧妙设计生动有趣且贴近生活的活动,以引导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实际体验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通过传统文化游戏、手工艺制作等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幼儿得以深度参与其中,不仅在玩乐中感知到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而且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建立起对文化的深刻认同感。这样的文化体验不仅令幼儿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为幼儿深入理解和融入传统文化提供了坚实的认知基础,促使幼儿在文化认知方面建立起更为积极的学习态度。

2.情境融合原则

情境融合原则的核心理念是将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幼儿的实际情境中,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和接触到传统文化。为了贯彻这一原则,教育者需要巧妙而精心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直观地感知到传统文化的存在和其内在的价值。实施情境融合原则不仅仅强调了教学的趣味性,更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习变得更具生动性,同时也让传统文化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为幼儿潜移默化地注入文化的能量。

3.个性发展原则

个性发展原则的核心理念是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全面考虑每个幼儿的独特个体差异,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为幼儿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从而使其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更好地发展和展现各自的潜能。在贯彻这一原则时,教育者需要细致入微地关注幼儿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风格,以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最大限度地符合每个幼儿的实际需求。个性发展原则的实施旨在培养每个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独特兴趣,使其在学习中更具自信。通过充分尊重和关注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教育者为幼儿创造了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使幼儿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幼儿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也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为有益的教育体验。

三、生活教育视角下实施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1.促进传承文化遗产

在生活教育视角下实施幼儿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幼儿深入体验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更在于通过实际情境的参与,激发幼儿对文化传统的兴趣和理解。在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生活教育视角注重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游戏、手工艺制作、庆祝活动等实际情境,幼儿能够亲身感知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直观地感受到文化的传承。此外,通过了解和实践家庭习俗,幼儿逐渐将传统元素融入自己的生活,实现对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不仅要使幼儿在生活中感知到传统文化的存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实际参与,使其对文化传统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2.培养文化认同感

培养儿童的文化认同感是在生活教育视角下实施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尤其是亲身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幼儿得以在实践中建立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感受,逐渐形成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这一目标的实现对于幼儿的文化成长和心智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在传统文化活动中,幼儿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通过亲身体验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逐渐塑造出自己的文化认同感,通过参与传统庆祝活动,幼儿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弘扬的团结、互助的价值观,还体验到了传统文化对家庭团结的强调。这样的体验使幼儿在情感上与传统文化建立了紧密联系,形成了深刻的认同感,有效建立了幼儿的自信。

3.拓展幼儿的学习视野

通过将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各类生活场景,包括游戏、手工艺制作等,幼儿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得以拓展自己的学习视野。这不仅使幼儿对传统文化有更全面的认知,更培养了幼儿在多样性文化中的开放心态。在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游戏的方式,幼儿能够在愉悦中学到文化知识,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手工艺制作活动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同时也将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实际操作中,使幼儿在玩乐中学习。通过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学习传统文化,幼儿逐渐形成了对多样文化的开放心态,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接纳不同文化,使其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具包容性。

四、生活教育视角下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困境

1.传统文化认知差异

生活教育视角下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困境之一是传统文化认知差异。在教育者、家长和学生之间,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多样性。一方面,教育者可能对于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观等有不同的理解,导致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定存在矛盾。另一方面,家长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也可能存在差异,有些家庭可能更注重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而另一些可能更关注文化知识的传递。这种认知差异可能使得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在实际实施中难以达成一致,增加了教育者在传达文化价值观时的挑战。传统文化认知差异还可能表现在幼儿身上,因为幼儿可能受到家庭、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对于同一传统文化元素的理解存在差异。有些幼儿可能对传统文化抱有浓厚兴趣,有些则可能感到陌生或无法理解。因此,如何通过生活教育视角更好地解决这些认知差异,使传统文化的教育更具包容性和适应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文化教育资源不足

生活教育视角下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另一个实施困境是文化教育资源的不足。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丰富多样的资源,包括教材、专业的教育者、实际参与机会等,以便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然而,在一些地区或学校中,可能缺乏专门针对幼儿的传统文化教材和教学资源。这可能导致教育者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面临教材匮乏、无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体验的问题。文化教育资源不足也表现在师资方面,缺乏专业的传统文化教育者可能限制了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在培养教育者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培训资源和支持,可能导致教育者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缺乏系统性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影响了教育效果,使得幼儿无法得到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传统文化体验。因此,解决这些实施困境需要综合考虑资源配置、师资培训、教育理念等方面,以提高传统文化教育在生活教育视角下的实施效果。

五、生活教育视角下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1.创设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创设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在生活教育视角下实施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策略。通过传统游戏,可以让幼儿在玩中学,例如传统的折纸游戏、踢毽子、跳房子等。这些游戏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还潜移默化地传达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社交规范。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体验到传统文化的乐趣,同时也能够了解游戏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手工艺制作也是一个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传统文化活动。通过手工艺,幼儿可以亲自动手制作传统工艺品,如剪纸、折扇、面具等,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手工技能,还让幼儿在创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之美。例如,可以组织幼儿制作传统的中国结,通过学习中国结的寓意,引导幼儿了解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单一性,使幼儿更愿意在积极、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从而更好地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2.建立生活化的文化情境

建立生活化的文化情境旨在将传统文化真实地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使其获得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可以在传统节庆时组织庆祝活动。例如,在春节来临之际,学校可以组织传统的庙会活动,邀请专业的民间艺人进行表演,展示传统手工艺品,同时提供传统美食。在这样的庆祝活动中,幼儿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舞蹈、音乐、手工制作等,使得传统文化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幼儿的生活体验中。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幼儿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组织参观博物馆、古老的庙宇或者传统手工艺作坊,让幼儿亲眼见到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这样的实地考察可以使传统文化不再停留在课本上,而是真实地呈现在幼儿的眼前,激发幼儿对文化的好奇心,促使幼儿更主动地去了解和学习。

3.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材料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材料的核心在于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媒介,满足幼儿不同认知水平和学习方式的需求,以引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通过绘本,幼儿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了解传统文化的故事、传说和风俗。例如,一本描绘传统节庆的绘本可以通过生动的插画和简单的文字,使幼儿在阅读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幼儿对文化的好奇心。还可以设计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传统文化动画,使幼儿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双重的享受。通过形象生动的角色和生动有趣的情节,幼儿可以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传统文化的内容。例如,一部以传统故事为题材的动画片可以在娱乐的同时传递积极的价值观。此外,传统文化游戏也是多样化教学材料的一部分。通过设计一些富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游戏,如拼图、记忆卡片游戏等,可以在游戏中让幼儿学习和体验传统文化的知识,满足幼儿不同的学习需求。

4.促进家校合作共育

促进家校合作共育旨在通过学校和家庭的紧密合作,共同参与幼儿传统文化教育,加大文化传承的深度和广度。学校可以向家长提供有关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通过定期的家长会议、教育讲座以及线上平台的资源分享,向家长介绍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和资源。例如,学校可以提供包含传统故事、歌曲、手工制作等内容的多媒体资源,使家长了解如何在家庭环境中引入传统文化元素。还可以鼓励家长在家庭中与幼儿分享传统故事、习俗和价值观,通过布置一些家庭作业或主题活动,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例如,学校可以要求家庭组织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或者一起制作传统手工艺品,使家长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参与者。通过家校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文化背景,有助于教育者更全面地进行文化教育。

综上所述,教育者从生活教育视角出发,深入研究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能够使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实施过程中,要遵循文化体验原则,强调情感体验和亲身参与在幼儿传统文化学习中的重要性;遵循个性发展原则,注重因材施教,为每个幼儿提供个性化的传统文化学习体验;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建立生活化的文化情境、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材料以及促进家校合作等一系列策略,在幼儿传统文化教育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这些努力不仅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愿意主动参与文化学习,也使传统文化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蓉、田彬《“生活教育理论”下学校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考》,《教育界》2020年第44期。

[2] 钱敏敏《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实施策略分析》,《家教世界》2021年第4期。

[3] 吕美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路径研究》,《教书育人》2022年第34期。

[4] 朱续杰《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有效开展的策略探寻》,《山东教育》2018年第35期。

[5] 李文英《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日常活动中的渗透》,《文渊(小学版)》2020年第10期。

[6] 刘静《初探幼儿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新课程:综合版》2019年第1期。

(潘娴,1976年生,女,汉族,江苏扬州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