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禹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000)

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落实教育目标,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只有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有效,师生才能展开高效交互,帮助教师时刻了解学生个性化成才需求,以此为由整合教育资源,优化人才教育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诉求,助其提升职业素养,继而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使学生能更好开展就业、创业等实践活动。

1 探讨以提升职业素养为关键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设意义

1.1 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综合竞争力

当前培养“双创人才”已然成为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只有学生具备创业、就业能力,才能成为活跃在市场经济及社会建设过程中的最小“细胞”,并在实践中汲取养分不断壮大,最终实现自身价值。自我国扩招以来,每年从高职院校及各大院校毕业,并涌入就业、创业市场的学生不计其数,怎样在这些潜在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高职院校需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使学生对自身所要从事的职业有精准的认知。

1.2 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

自“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推行以来,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的教学研究成果越来越多,更多教师认识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其中“职业素养”作为新时期衡量人才素养的新标准之一,需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予以体现,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关键,创设人才培养模式,助其提升职业素养,继而有效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为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成功概率奠定基础。

1.3 为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经验

优质、高效的人才培育模式需具有“动态”特性,可以在推动高职院校教育事业良性发展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化成才需求,为其更好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夯实教育基石,为此高职院校需明晰当前社会建设与发展对人才职业素养的切实需求,将其视为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之一,继而在实践中累积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经验,赋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灵活性、时效性,并为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经验,确保高职院校教育模式得以健全,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成才体系[1]。

2 探讨以提升职业素养为关键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养模式构建原则

2.1 专业为先

每个专业对职业素养的要求不尽相同,为此高职院校需以专业为导向,明确职业素养内涵,并将其渗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构建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关键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例如,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讲,教师需以遵守市场营销法律法规,树立良性竞争意识,具备商务谈判、社交礼仪、市场分析、营销技巧等能力为职业素养内涵。

2.2 以人为本

基于学生学习能力、专业素养及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能力等核心素养存在差异性,千篇一律的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方案并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成才需求,为此高职院校需秉持以人为本人才培养原则,时刻关注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实况,以此为由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成才,并可以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进程中有所收获,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助其更好地开展就业、创业活动。

2.3 创新实践

创新是推动教育事业稳健发展的内在力量,为此高职院校需立足新课改浪潮,积极学习先进育人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予以落实,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构建更富科学性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职业素养得以提升。例如,高职院校可践行“学徒制、校企合作”育人理念,积极与社会上的知名企业携手育才,为学生争取更多在工作岗位上实践的机会,在岗位实践结束后,学生需提交“岗位实践报告”,使高职院校得以明晰学生对相关职业的认知层级,以此为基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教育教学计划,使学生得以在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中深入理解职业素养,明晰自身职业素养缺陷,为其完善自主成才体系,更好参与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奠定基础[2]。

3 探讨以提升职业素养为关键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践行阻力

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以此为关键创设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综合竞争力,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为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经验等价值,为此高职院校需践行专业为先、以人为本、创新实践等原则,立足本校人才培养实况,秉持自省精神,探讨以提升职业素养为关键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践行阻力,为提出相关实践方略提供依据。目前,高职院校在职业素养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3.1 缺乏顶层设计

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无法一蹴而就,为此高职院校需秉持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育人理念,做好职业素养提升顶层设计,为践行人才培模式奠定基础,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缺乏职业素养培育顶层设计,人才培养力量极为分散,无法有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3.2 人才职业素养培育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当前有些高职院校教师存在“理论知识充实,实践经验匮乏”消极育人现象,其对职业素养的理解较为片面,无法引导学生深入诠释职业素养,削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成效。

3.3 职业素养提升方式有待优化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较为深远,有些高职院校沿用灌输式、填鸭式及口传心授式教学方法,面向学生宣讲职业素养,学生无法有效理解职业素养内涵,无法将其与自身成才理念交织在一起,降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自主性,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综合成效[3]。

4 探讨以提升职业素养为关键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方略

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顶层设计,人才职业素养培育师资力量有待提升,职业素养提升方式有待优化,严重影响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成效,为此高职院校需立足新课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新常态,思考有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之良策,旨在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综合质量。

4.1 做好顶层设计。

首先,在新生入学之初,高职院校需有计划地宣讲不同专业职素养内涵,使学生对职业素养有基本的认识与判断,随即引导学生设计职业规划,确保育人进度与学生自我成才进度保持同步,同时开展职业法律法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文化等基础教育活动,使职业素养在学生脑中的印象更为立体。其次,待学生明晰职业素养内涵后,教师需秉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过程中渗透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如高职院校可以设立“实训基地”,为职业人才标准为准绳严格要求学生。最后,在学生即将毕业阶段,高职院校需贯彻落实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大力践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育人理念,为学生提供岗位实践机会,教师需针对专业设计富有针对性的顶岗实习指导计划,使学生能通过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接触,更好诠释职业素养,在提升其职业素养及职业化程度同时,达到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4]。

4.2 提升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育师资力量。

教师作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主力军,需秉持与时俱进精神,不断学习先进育人理念,以及科学、可行的教学手段,不断累积育人经验,明晰自身人才培养缺陷,以此为由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奠定基础。

4.3 优化职业素养提升方式。

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高职院校需在创新实践原则加持下,不断优化职业素养提升方式,如聘请企业优秀管理人员和优秀毕业生为职业导师,并在新生入学之初,邀请他们面向学生群体进行演讲,使学生对职业素养有基本的认知,同时发挥榜样的力量,将职业素养的种子深植学生心中,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奠定基础[5]。

5 结语

综上所述,为更好地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其需在明晰职业素养培育价值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提升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育师资力量,优化职业素养提升方式,赋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最优表现形式,使学生职业素养得以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