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长兰,柯繁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自身定位与教育服务的重要选择与方式,近年来伴随教育深化改革,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提升就业效率,转变就业模式成为重要目标。高职院校需要转变认识,提高认知,重新探索具有高职院校自身特色与社会发展紧密融合的产教融合模式,提高校企合作效率,推动高校、企业、学生主体协同高效发展。

1 创新认识机制

1.1 思想认识创新,理解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性

过去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模式,普遍存在同质化严重、缺乏市场化等众多问题,从根本上理解是对于产教融合缺乏科学的认知。要提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效率,首先对于高职院校管理及教师团队有思想认识层面的全面颠覆与改变,理解高职院校推进产教融合的根本原因,核心目标,把校企合作上升到与学校发展、教学管理同等重要的高度,真正从高职院校内部去实现思想认识的创新,才能在根本性上影响最终的落地执行[1]。四川长江职业学院自成立至今,从学院办学定位,专业学科设置,教学管理方向等维度都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与学生的充分认可。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上也做出了一些尝试与努力,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四川长江职业学院要全面提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需要从几个方面创新思想认识:一方面是从国家对于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认识要充分创新。当下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到深化改革期,从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转向产教融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技能发展,社会深层次的技能人才需求目标。另一方面是对于产教融合,要脱离以往的认识,对于企业的认识,对于企业对于学生发展与教学推进的认识,需要重新理解,深入研究,重塑校企合作关系[2]。

1.2 运营思维模式转变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一方面是重新认识和理解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运营与打造思维的转变。高职院校的定位、专业设置、教学管理,一直以内没有呈现出具有特色化的发展模式,教学与就业,教学与创业,校企合作的运营,都普遍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次的运营思维。因此,创新认识还需要迭代对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路径选择,通过系统性的分析,充分将高职院校的特色定位与地方政府,学生就业,经济社会环境深度融合,形成更具特色的运营能力[3]。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积极探索对于特色发展的模式,基于港资背景的特点,如何充分融合,对于运营思维的转变极为关键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机制,应该在运营思维上更开放,更活跃,更市场化,更尊重企业与学生。更开放的运营思维是实现差异化成功的重要方式,接纳更丰富的社会资源与运营模式,探索更新的可能性,这是运营思维转变的一个关键点。作为民办高职院校,拥有更高效的决策机制和市场化的企业背景,这让四川长江职业学院能够有机会尊重企业和学生,将企业、学生、高校三者有机结合,形成更为完善的运营机制。过去纯粹以高校自身作为绝对主体和权威,主导和强势的进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方式已然不能适应当下需求。尊重企业的需求,尊重学生的需求,反推高校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校企运营模式,这也是互联网思维尊重客户,以用户与客户为导向的运营思维[4]。

2 运营机制创新

2.1 运营机制上尊重市场化经济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一直以来强调与市场经济的融合性,但教学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普遍缺乏更好的连接口,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实现教学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模式。要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有效发展,首先要尊重市场经济,尊重市场化运营原则。尊重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是尊重校企合作伙伴的市场发展,理解校企合作方的市场地位,在产教融合中建立平等互信,具有市场能力的合作模式[5]。另一方面是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积极调整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以市场化为导向,结合企业需求,快速调整,有效实施,让学生在市场环境快速变化的背景下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适应时代变化。结合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的自身差异化定位及发展模式的构建,在运营机制上尊重市场化经济主要是要结合自身港资特点与区域市场环境的特点进行运营机制创新[6]。四川长江职业学院港资背景是学院的一个重大特色,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具有高度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有着众多优势资源与企业,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的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需要积极接轨香港企业资源,寻求双方合作的契合点,充分结合香港优势产业及企业,形成异地校企合作模式,这将推动学院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上形成新的方式,符合当下最前沿领域市场背景与企业发展。此外,作为四川具有特色的民办高校,坚持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深入研究地域市场环境,对于地域市场的产品、企业、客户、发展模式有充分的认知,深入与四川及成都优势产业融合,文化创意产业、互联网技术信息、新能源等产业都是未来区域市场重点产业,学院校企合作与地方政府对于城市发展方向及产业规划定位融合,这是形成学院未来专业设置、教学管理、校企合作的重点基础。

2.2 构建具有信息化与特色化的空间运营机制

信息技术正在不断发展,技术迭代更新的频率在不断加快,万物互联正在快速实现,所有的产业,所有的技术,所有的业务结构都在与互联网技术融合,打破物理空间限制。校企合作过去的模式中,建立物理空间的实训中心,训练基地等方式一直是常用的合作方式,也是形成校企在产教融合中相对深入的一种运营模式。高职院校多以建设实训中心作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物理载体,对于落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直以来有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强调结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对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上,更倾向于于实训中心的方式增强学生在技能获取上的效率。以四川长江职业学院为例,通过打造川港特色的不动产发展中心、川港动漫与创意多媒体发展中心、川港社会体育发展中心、创新创业中心等物理空间,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产教融合模式。物理空间的打造和运营,是校企合作的窗口和重要连接点。信息化的空间运营机制,是要让空间形成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有效融合,将实训中心等物理载体在线下形成体验与交互,深度沟通的平台,着力于打造成为与市场接轨的重要端口,也形成校企合作线下运营平台[7]。在线上通过更多的技术手段,实现远程构成、信息快速交互、技术应用、平台资源沉淀等模式,将空间运营的模式,从传统模式迭代为互联网融合模式。四川长江职业学院打造川港特色发展之路,川港两地的企业、教育资源、学生互动通过线上线下模式的融合,学院将从线下与线上两个部分,持续积累资源,研究教学课程,深入学生需求,形成全阶段的评估模式,提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效果。

2.3 管理机制创新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管理机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方面是组织结构的创新。过去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相对传统,高校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高校自身与市场接触较少,对于市场化的企业运营模式,对于企业合作的诉求点,一直以来理解粗浅。组织结构的创新是支撑管理有效的一个关键点。组织结构的调整创新是要符合共同合作诉求。伴随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模式不断发展,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模式正在不断创新[8]。高职院校要实现更具备可持续性的校企合作模式,应该深度参与校企合作组织机构的建设,运营和管理,采用多种合作模式,包括校企共同成立组织机构、校企共同成立企业、高职校企与外部企业的合作等,开放性的组织结构。四川长江学院作为民办高校,自身就是企业投资设立,具备市场化背景的教育主体,应该在多种合作模式的基础上,大力构建更多元的校企合作形式。另一方面是建立对于外部合作企业以及运营组织主体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往高职院校对于外部企业的吸引力普遍较弱,没有给予明确的政策吸引点,没有落实具有市场化和盈利能力的合作方式,这是校企合作普遍停留表明的问题。高职院校具备更开放市场化的条件,在政策制定上,应该充分考虑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立足于自身,切实考虑企业需求,放低姿态,才能实现长期合作的可能性。此外,高职院校要突破局限,站在能够最大化地发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效果的目标层面,积极优化自身组织结构,牺牲部分权益,与企业共同探索,共同投入,共同产出,实现同步发展。

3 结语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职业教育与当下社会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需要从认识层面重新调整,树立对于校企合作的新思维,这是能够促使校企合作长远发展的基础。在运营过程中,充分尊重市场经济,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色发展路径,并以开放性的态度构建合作组织结构和科学的管理模式,结合有效的激励制度与保障体系,形成生态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机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