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慧,徐伟,王晓凤,刘增妍,胡琦,臧运霞

(青岛黄海学院,山东青岛 266427)

2000年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订,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修订,2017年修改订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发布《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和《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已形成了法律、政策、行动的新格局,国家对专利日日重视。近年中国高铁、港珠澳大桥落成中,涌现大量高质量专利,同时专利申请及授权量出现了大幅增长,据《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报告(2010)》统计数据显示,近25年来,我国高校累计获得中国专利授权总量为15.002 9 万件,数字庞大。英语类的专利授权量也在惊人的增长。据《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报告(2010)》数据显示,我国高校专利转化率普遍低于5%,国外,专利转化率能达到30%--47%。如何提高高校专利转化率,促进高校专利进一步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我国高校英语专利的种类及现状

1.1 我国高校英语专利的种类

目前国际专利分类格局已从四分天下逐渐演变为三足鼎立,目前分类方法众多,该文只阐述下列两种英语专利分类法。

1.1.1 按照发明类型分类

(1)发明型英语专利,包括:产品发明,如机器、设备、仪表,如一种辅助记忆英语单词随机生成器;方法发明,如英语教学方法系统和电子终端、一种英语单词快速点读笔等的通讯类、机械类及工艺类方法,包括新产品的制造方法和用途发明等。

(2)实用新型的英语专利。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他们的结合物的革新和创造,如设备、仪表、装置、用具等的创造。如英语学习机、英语学习与健身一体装置及使用方法、一种英语口语语音纠正系统。

(3)外观设计型英语专利,对产品的包装、装潢、标贴、产品的某个零部件作出的新设计。如一种英语教学工具箱包、一种英语听力训练用耳麦等的专利。

1.1.2 按照FC 分类的英语专利

按照FC 分类体系有:用途、材料、效果、方法、装置、结构。英语类的专利,可以把用途、效果、方法、装置、结构等总结到一起,例如:英语教学方法系统和电子终端,英语学习机。用途、材料的可以作为一类。例如,一种英语教学工具箱包等。

1.2 高校英语类专利存在的问题

(1)科研部门问题。目前高校英语类科研所,多是对教学、方法、设备等的研究,或者从事英语类专利申报工作,而实际产生产品的研发为主的应用型研究模式的极少;(2)教师认真从事专利研究转化研究的少,高价值的英语专利少。(3)学生对专利更是了解甚少,让学生了解专利的名称:2018年授权的英语专利 “一种用于英语教学的智能型英语教学系统”“一种组合式英语卡片学习装置”。利用这些英语专利,作为引子,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想象力,能够提高专利的转化率。

2 高校英语专利成果转化模式

目前高校英语专利成果转化及运营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有的高校或科研机构确实重视研发,但是产品与社会脱轨,导致科研、专利等只有量而无质,有的重视效益,专利授权量多,含金量不高,即高价值的专利缺少。

2.1 高校英语专利转化采用合作申请模式

这是以一种比较好专利运营模式,高校科研紧密和企业、和尖端技术联系,高校了解企业的设备、进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发,提供高、精、尖的配套的研发技能。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和场地,便于马上投入生产,产生的利润也快,这是一种良性的高校英语专利成果转化方式。缺点是失去了高校培育人才的功能,高校的尖端的技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这种由企业运营,就是技术的商业模式。如一种英语信息化教学用远程教学系统装置等。

2.2 高校英语专利转化采用转让模式

高校英语专利的转让是专利运营非常主流的形式之一。就是技术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模式、中介模式,它不属于高校专利技术转化。

2.3 高校英语专利转化的许可模式

专利许可是指专利权人将其所拥有的专利技术许可他人实施的行为。高校英语专利,多采用这种模式。这是一种不利于高校科研发展的模式,这是一种典型的科研和产品应用脱离的例子。

3 高校英语专利成果转化培育路径

高校的英语属于基础课程,在高校开展英语专利成果转化培育研究,能让学生自觉地将学习和生活接轨,产生创意和想法。

3.1 以“用”为引领,研究高校内现有的英语专利,有针对性促使其转化,并培育学生的创意

高校内现有的英语专利的转化,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市场和价值为导向。科研部门及教师,在教授初期,用外观设计类英语: 如“—种英语教学工具箱包”,讲解,由浅入深地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中期用实用新型英语专利,作为案例、讲解。后期用“方法及工艺类”的高价值的、有生命力的英语专利,作为案例,逐步与产品、生产力结合,最终师生努力下,能产生优质的以提高课堂效率或企业产量和生产效率的新装备、 新工艺,并促使其转化。

3.2 以教师、学生、科研部门协同创新和培育,促使高校英语专利转化

将目前学校教师自己获得的英语专利名称,按照英语专利的用途、材料、效果、方法、装置、结构,公布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心中,让他们嵌入到生活中,到学习和研究中,逐渐形成创造型、研究型学习的校园。师生结合自身学科特色和科研领域优势,组建校内、校外跨院系跨学科的科研团体,同时鼓励教师以兴趣为驱动的协作、自由式探索研究,形成多个方向集成科研创新的局面。这种协同创新和培育,是最优良的循环模式,专利的转化可能一蹴而就。

3.3 建立人才流动的校校、校企联盟培育机制

英语专利的产品化是项系统工程,存在大量的风险,高校自身难以独自完成,高校要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充分调动学生、教师、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的相互信任和优势互补,建立校企英语专利转化联盟,并加大科研投入,缩短研发时间,抓住市场机遇,获得更多利润,体现联盟效应,高校的教学资源、社会声誉、科研声誉、社会认可度等得到一定收益。专利转化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3.4 培育高价值的、高质量的、有生命力的、与生活接轨的英语专利,促使其转化

高校英语专利转化率低,高价值的专利缺乏,专利的生命力弱、专利转化的调研缺乏,专利的市场了解不够,这是由现行高校制度造成的,教师多从学术研究角度单兵作战作为研究目的,缺少市场了解,必然导致难于市场化。目前英语类的专利应多在用途、效果、方法、装置上,寻找高价值专利,进行培育,加速其转化速度,形成良性的转化机制。

4 结语

笔者认为,在创新视角下进行高校英语专利成果转化培育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分类高校内现有的英语类专利。将高校英语专利,按照用途、材料、效果、方法、装置、结构,分到不同专业的学生中,深入学生的课堂和生活中,逐渐形成创造型、研究型学习的校园,这种培育,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专利的转化。高校进行独立的研究的时代已过时,团队的合作、共享,才是王道。(2)高校部门之间协同创新和培育,促使英语专利成果转化。利用大学的科研资源的优势,师生之间的协同创新,促成专利改变校园和学生生活。(3)建立校校、校企联盟的培育机制。高校通过人才交流的形式,对英语专利进行培育和转化。该转化方式使社会上的企业科技资源与高校科技资源充分融合、 优化产学研,达到资源最优化的完成整个专利转化过程。(4)选择高价值的、有生命力的英语专利作为培育重点,促使其转化。英语类的专利应在数字资源等跨学科的方法、装置上,寻找高价值专利,进行培育。总之,高校英语专利利用得好、转移转化得好,就可以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的很多高校英语专利,申请的时候就是死的,所以,作为专利转化的领军人,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寻找优势的高价值的专利,促使其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