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丽云,朱立宗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 545004)

1 建设背景

“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做出的重要部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重要制度创新[1]。2019年,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1+X”试点院校申报工作,认真研究国家关于“1+X”职业教育改革相关政策,顺利入选首批汽车领域“1+X”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院校。作为首批试点院校,结合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三全育人”试点项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重视遵循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等职业教育内在规律,围绕试点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充分发挥“1+X”证书制度在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促进评价模式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效能[1],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 工作举措

为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性、系统性、普遍性与针对性、长期性、灵活性的统一,有效建立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融合的教学制度,使教育需求与国家政策、产业市场需求相结合,使学校育人与企业育人协同统一,使学生个体个性化发展与职业化发展统一,能够服务民族产业与本土品牌,服务广西“14+10”千亿元产业和广西九张创新发展名片,我校精心布局、精准施策,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按照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职业技能证书培训站与考核站要求完成各项建设,重点深化职业教育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三教”改革)[2],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具体举措为:

2.1 健全机制保障,确保试点推进顺畅

2.1.1 组织保障

加强“1+X”项目组织领导,完善机构,明确分工。我校建立了“1+X”试点办公室,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项目建设总方案负责人,并成立项目建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教务处处长担任;二级学院院长任项目建设规划与实施小组组长,以此层层落实,加强对建设项目的有效管理,确保建设项目的有序推进。

2.1.2 经费保障

我校严格执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有关经费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及《重大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科学统筹财政拨款、学费及其他事业收入等,优先保证“1+X”证书项目正常的教育教学支出,确保项目建设相关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做到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确保顺利实现项目建设目标。

2.1.3 制度保障

我校对照上级发布的关于“1+X”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并按项目建设要求建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实行“1+X”质量管理考核。教学考核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考核相衔接相融合,要求创建的考核内容能反映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典型岗位(群)所需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在考核体系中,严格考核纪律,明确过程管理范围,实行考核工作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立“1+X”监督管理制度。学校行政部门负责“1+X”试点专业有关工作的指导,定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和监督。对承担试点工作的二级学院实行绩效考核,对专业“1+X”教学培训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

2.2 深化教师改革,提升教学水平

2.2.1 积极学习相关政策,提高教师考核标准

为做到精准施策,学校组织相关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及工作研讨会,组织成立政策研究小组,专人负责学习国家政策、培训评价组织通知文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并在信息平台上及时发布、建档,以掌握最新信息。“1+X”拟构建“纵向多层递进、横向多元复合”的职业教育学业证书体系框架[2],因此职业院校教师将面临更大的专业技术挑战。我校教师虽具有汽车维修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但“1+X”是全新的职业技能证书考评模式。为做到“书证融通”,我校将职业技能证书等级标准列为“双师型”教师考核基本要求。

2.2.2 积极组织专项培训,提高考评员比例

为满足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1+X”证书考核站考评员数量要求,我校汽车类专业积极参与北京中车行在广西举办的“1+X”专项师资培训班。经考核,参培教师全部顺利获得汽车运用与维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考评员资格。为了扩大考核站和培训站的试点规模,目前为止我校汽车类专业拥有“1+X”考评员和培训师资格的教师人数占汽车专业课教师人数的56.3%。

2.2.3 积极开展外引内培,提高教师水平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内在要求。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都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1+X”证书制度更是对教师提出了“育训结合”的挑战。为了帮助教师了解企业真实工作过程与生产标准,掌握结构化、序列化学习情境的构建和归纳能力,能够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职业技能,我们着力研究结构化教学团队优化路径,锻炼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通过浙江吉利、上汽通用五菱、广西汽车集团、宁德时代等企业的校企合作项目,选派相关教师到企业参加关于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新能源电机控制系统、新能源电器设备等新能源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生产实践及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培训、专业教学标准培训、课程开发培训、教学法培训、最新技术工艺培训等。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成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广西技术能手工作室、博士工作站,把企业标准和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中,为打造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师团队奠定了基础。

2.2.4 加强校际经验交流,提高试点工作标准

“1+X”证书是当前国家职教改革的新举措,但同时在教育培训评价组织选择、教师积极性调动、证书经费使用管理、试点院校工作组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我们就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1+X”证书机制建设、培训组织、考务管理、经费使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调研,与各考评院校增加交流频次,再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和选取相应的考核内容和证书类别,从而确保我校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务管理规范化。

2.3 深化教材改革,丰富线上线下资源

“1+X”证书试点的关键是“课证融通”,做到“育训结合”。由于职业技能证书相关知识与技能在专业教学课堂体系建设及学生知识建构时以碎片化、割裂化形式存在,导致“育训结合”的实施存在难度。因此我校汽车类专业团队先对参加2019年考评的学生进行补救教学和强化实训,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配套教学开发微课视频、动画等数字资源,开发适用性活页教材,帮助学生理解技能考评的重点及难点。对于试点专业重新梳理课程体系,优化课程与证书技能衔接点,调整部分课程标准内容,形成“X 课程”,并启动“X 课程”教材编写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教材管理的政策规定,规范教材审核程序,管好课堂用书。

2.4 深化教法改革,课证互嵌共生互长

“1+X”证书制度旨在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实施“1+X”的试点专业,我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以能力为本位,重构了培养体系、优化组合了教学内容,对照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重新分析及选取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并对其所涉及的职业活动,按工作性质与要求分解成工作范畴。根据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要求,按照职业技能证书等级划分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开发“X”课程,如在《新能源汽车底盘构造》《新能源汽车电气设备构造》《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等课程把证书要求的技能点融合到课程中,育训结合,学生学完相关课程后,就能达到证书要求技能的水平。除了试点证书外,我们与企业反复研讨,针对其他证书标准进行了研究,增加了对应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课程。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后,根据自身的情况,在我校可考取《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电机电池技术》《新能源汽车悬挂转向制动安全技术》《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空调舒适技术》等初、中级证书。

重构教学组织形式,努力构建行动导向的教学体系。利用职教云等大数据智能化学习平台组织开展混合式教学,创设“合作探究”“为学而教”的学生主动式学习课堂,着力打造有用、有景、有趣、有效的“四有”课堂[3]。把培训考证资源转化为线上教学资源,把“1+X”证书技能培训打造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打造“金课”[4],推动学校实现教学质量“变轨超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5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共定培养方案

与上汽通用五菱、广西汽车集团、浙江吉利、宁德时代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资源组织实施教学、培训。组织企业工程师、“双师型”教师共同组建培训教师团队,提高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我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校内经反复讨论形成初稿后,再邀请合作企业、专家为人才培养方案把脉,共同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任务情境,对照职业技能证书标准优化知识与技能衔接点,共同研讨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选择与开发,共同开发新型活页式教材。集本地知名企业专家、优质职业院校专业团队专家意见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方案的质量不断得到优化、提高。

3 主要成效

重点围绕交通产业发展、立足柳州,面向广西、东盟、“一带一路”倡议需求,以“1+X”证书试点的专业(群)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重点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有效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探索建设“广西交通学分银行”,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畅通新能源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提高学生就业创业本领,促进其灵活、高质量就业[5,6]。我校智能新能源汽车“1+X”证书考评工作主要呈现以下特色:

一是考评导向更加鲜明。在坚持“书证融通”原则的同时,结合原有《新能源汽车悬架转向制动安全技术》考评项目,把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吉利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等知名企业的岗位技能标准相结合,达到与企业岗位技能标准紧密连接的目标。二是考评体系更加完善。学院教务处、财务处、后勤处、保卫处等部门协调配合,与兄弟院校、企业组成考评联盟,采用第三方考核。三是考评过程更加公开。考评过程采用摄像设备全程录像,保证每个项目考核公开透明。四是考评结果更加客观。考评模块分为4 个小项目,最后得分是4 个小项目的综合平均分,考评成绩更加合理、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