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郁郁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遵义 563000)

教师教育是一项需要多方机构和人员参与的复杂工程,没有相关机构和人员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合作,教师教育的目标难以实现[1]。构建以高职院校为主体、地方政府主导、幼儿园积极参与的“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协同培养机制,形成“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共同体。为使共同体中各主体在培养优秀幼儿园教师为目标的引领下,充分发挥优势互补、共建教学资源,使教师教育共同体、“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协同模式能有效运行,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以保障各主体的权利与义务[2]。

1 遵循国家顶层设计,加强“院园协作”

为纠正以往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体系呈现封闭状态、各教师教育机构在教师教育系统中处于各管一段的现状,根据《教育规划纲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规定“要不断深化教师教育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强化职前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发展的有机衔接”“健全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构建高职院校“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协同运行机制。在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中,幼儿园作为教师的“入口”,须对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质量提出要求,发挥监督职能。地方政府、高职院校、教研机构根据反馈信息来及时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培养与培训方案,建立教师联合培养机制,解决幼儿园教师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需要之间不适应的矛盾,实现“出口”与“入口”的无缝对接。

2 建立协同规划机制

构建高职院校、地方政府、幼儿园“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共同体,在此共同体中,三者基于做好幼儿园教师教育的目的,建立健全三方协同规划机制。目的是保障共同体的有效运行,促进幼儿园优秀教师的培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协同创新理念指导共同体的发展,使高职院校、地方政府、幼儿园三者之间能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为优秀幼儿园教师的培育献计献策,实现共同体。三方协同规划机制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是推动幼儿园教师教育变革的有力抓手,是确保幼儿园教师教育共同体促进幼儿园教师教育改革的有力保证。三方协同规划机制在高职院校教师教育共同体中起着引领作用和纲领性作用。

3 建立管理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教师教育共同体首先应建立组织机构,组织机构中必须包括高职院校、地方政府、幼儿园中的行政领导、专家、工作人员。行政领导应包括教育主管部门领导、高职院校中主管教学工作的领导、幼儿园园长等,专家主要包括高校教师、教研室、教改专家、幼儿园教师等。其次,建立行政管理部门、高职院校、幼儿园的集管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联动机制,由行政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高职院校(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团队。行政领导、各方教师、教改专家组成的组织机构使共同体得以有效运行。最后,三方协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与机制。三方协同参与人才需求调研,针对高职院校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实践锻炼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三方职责清楚,分工明确,灵活处理高职院校教师教育协作培育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形成一种长效机制,确保高职院校教师教育共同体科学有序地发展。

4 建立价值认同机制

幼儿园、高职院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思想文化上存在一定的隔阂、部分价值观念不一致,长期以来,幼儿园、高职院校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之间仍然按照传统的权属关系在各自封闭的体系内履行自己传统上“各管一段”的义务,也正是这样,导致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之间资源的条块分割、互动协调不足,为此构建“三位一体”高职院校教师教育协同运行机制,应建立高职院校、幼儿园、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价值认同机制。建立价值认同机制首先须确立共同发展的责任意识。培养优质幼儿园教师是三方共同的责任,幼儿园与高职院校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只有协作才能互利互惠、实现共同发展。三者在协作发展、培育优秀幼儿园师资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教育价值与教育理念,三方在碰撞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加深理解、统一认识,形成双方共同的价值与理念。

5 建立激励动力机制

激励含有激发动力、鼓励行为的意思[3]。其实质就是调动高职院校、幼儿园、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高职院校教师教育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一个人得到有效激励时,他的能力、主动性、创造性能得到高效发挥[4]。各部门与机构在协作培养优质幼儿园教师时,也应通过各种激励充分发挥各部门、各机构的资源作用。因此,三方为了实现共同培育优秀幼儿园教师的目标,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首先,激励机制的建立健全必须考虑服务与管理对象的特殊性,如高职院校教师与行政领导、幼儿园教师与园长,应根据对象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激励办法与政策,激发和调动参与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激励机制应根据“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共同体新建教师评价制度与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从而激发高职院校教师积极参与到学前教育事业中。鼓励高职院校教师、幼儿园教师将实践成果、科研成果积极应用于教师教育中,激发高职院校教师积极参与学前教育的教研教改。当然幼儿园也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鼓励、支持教师实现专业成才,激励、支持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教改课改实践。

6 建立支持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机制中的“三位一体”实质上是指为教师教育开放化、一体化、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充分整合地方政府、高职院校、幼儿园等各方资源,实现学前教育学生人才培养、课程资源建设、培训实施、实践指导的联动发展。因此高职院校“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共同体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当地政府部门的领导与协调,离不开各方人员的共同努力,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保障是必备的资源基础,为此三方,特别是当地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应为高职院校教师教育共同体提供资金与经费保障,且应适当地增加参与协同培育学前教师教育的幼儿园、高职院校经费,使教研教改、资源建设、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教育平台的开发与利用等拥有充足的资金。其次时间与人员是该项工作得以运行的重要支持保障。幼儿园与高职院校教师由于平时工作比较忙,为此,应设置专门的岗位、抽调专门的人员推进相关工作。高职院校与幼儿园应支持本校教师积极参与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事业,给予相应的支持与鼓励,减少其他事务对参与高职院校教师教育相关工作的影响。高职院校与幼儿园在选择相关人员时,应选择对高职院校教师教育具有浓厚兴趣,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训实践经验,拥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教师,其次还要考虑教师层次结构,在学科、年龄、职称上要有一定的层级,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

7 健全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

为实现高职院校教师教育领域资源的无缝衔接、共享资源、有机融合,高职院校、地方政府、幼儿园应形成三方协作、三级联动、主体多元、开放合作的学前教师教育新格局,充分发挥不同教育机构部门的优势,健全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首先有助于构建新型院园合作模式,推动高职院校院园合作的转型。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机制能够加快高职院校的校园合作及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破除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矛盾,激发创新发展的活力。其次可以优化区域幼儿园教师教育资源配置。高校与幼儿园在资源配置、功能上都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但是需要由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主导,促使高职院校、幼儿园加强交流与合作,使院园真正实现双主体教学,即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加深合作,使之实现共同提升师资质量,共建共享教育教学资源[5]。在政府主导下,高职院校与幼儿园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教师教育上的优势,实现高职院校教师教育资源的有机融合和全面共享。再次健全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使三方在培养优秀幼儿园教师目标的引领下,统筹各方资源,积极发力,加强沟通交流。

8 建立评价与督导问责机制

首先,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建立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以专家为主体的考核教师教学评价机制以及重视教学过程的教学评价机制。根据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以学前教育教师、幼儿园教师、学生、行业专家等为评价主体,全方位、多角度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该评价机制中不仅注重完善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注重考核学生的技术技能、专业素养、道德素养。幼儿园积极参与到高职院校教师教育的评价中,以学前教育教师需要的专业素养、实践技能等全方面考核学生,使学生拥有幼儿园教师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素养。建立健全针对教师教育教学的评价机制,评价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以此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其次,建立健全督导问责机制。教育督导是教育治理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履行着政府在管理学校中自我监督与指导的职能[6]。在“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协同机制中,同样需要建立健全督导问责机制,针对高职院校教师教育共同体中,高职院校、幼儿园的规范办学、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课程设置、实训基地、教师教学、教育教学质量等情况实施教育督导。以培养优秀幼儿园教师为着眼点,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使各方对优秀幼儿园教师有着新的定义与理解,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岗位能力的培养,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师生的实践智慧,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理论知识、科研能力,提升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水平。

在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构建教师教育的协同创新机制是当前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重大趋势。“三位一体”是指地方政府、高职院校、幼儿园打破三者间的壁垒,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目前,我国正处于教师教育转型的关键期,高职院校教师教育发展面临着诸多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亟须突破自身的瓶颈与外在的困境,从而推动学前教师教育的特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