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迪,段汀龙,邢燕,刘会晓

(河南城建学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作为我国的法定城乡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中,处在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关键层次,兼具规划管理与指导城市建设实施的重要作用。传统的“控规”教学在理论与实践环节均存在诸多不足,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本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控规”本身的特点与作用,旨在提高学生对“控规”理论的深入理解与掌握,提高“控规”编制与当前城市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适应性,使规划成果更加适应城市建设管理与规划实施的需求,以应对新时期城市复杂的发展状况[1]。

1 控制性详细规划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教学内容与方法偏传统,与实践环节缺乏针对性对接。“控规”理论教学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授的多为传统“控规”编制理论与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创新性的思考。时代在发展,规划的标准与知识不断更新,新的时期城市建设对规划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难以从教材上接触新的标准与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对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环节往往不明确,导致在设计环节开始后无从下手,不清楚具体的设计重点,这使得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重复理论知识的讲解。

(2)设计实践环节注重常规“控规”编制方法与内容的训练,与当前社会转型发展变化及管理实施需求脱节。“控规”基础理论要适应当前城市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传统的设计课程题目仍偏重于大面积新区建设类型,已不能适应未来规划精细化管理与实践的需求[2]。常规的课程设计指导多侧重于物质形体规划内容与方法,较少关注未来规划管理及建设实施的关键内容,使学生不清楚规划如何有效指导实施,脱离市场经济规律研究“控规”指标就失去了其意义。

(3)缺乏与其他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融合。城市设计对提升城市空间环境品质、改善城市风貌具有重要作用,城市设计导则对指导城市规划管理与实施较传统“控规”更为深入细致,但由于其非法定性,在实施方面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控规”与城市设计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就非常必要,而“控规”课程设计是将二者进行结合的最佳方式。但目前城市设计实践环节的课程安排与“控规”实践环节是脱离的,使得学生未能在“控规”阶段掌握城市设计导则的内容,城市设计实践环节也更多关注物质空间本身的设计问题,较少考虑后期城市管理与实施方面的内容[3-4]。

2 控制性详细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2.1 理论教学环节

2.1.1 更新“控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培育学生创新能力

近些年,规划领域的诸多标准都在更新,规划理念与研究重点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关注社区营建、适老化设计、儿童友好型规划、街区尺度与活力的关系等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越来越多。“控规”理论教学应紧扣时代发展主题并更新知识体系去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例如2018年颁布实施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中强调不同层级(15 分钟生活圈、10 分钟生活圈、5 分钟生活圈、居住街坊)生活圈配套设施的完善,而“控规”是将配套设施进行补充规划并保证其落地的关键环节。建议在理论教学环节将最新的规划标准内容融入课堂,增加规划专题式教学内容,结合不同类型“控规”实际案例,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动性与学习热情,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控规”理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与研究[5]。

2.1.2 强化理论知识节点与设计实践环节的对接

“控规”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是进行“控规”设计实践的基础,在理论教学环节,应强化介绍“控规”控制体系内各个知识节点与设计实践的关系,不仅阐明知识内容,更需向学生强调在设计环节针对某项“控规”指标的编制方法与逻辑,提供可供学生参考的标准与技术准则目录,用实际“控规”成果案例向学生呈现设计实践的表达内容与重点。

2.1.3 增加调查研究环节在教学工作中的比重

“控规”编制的实质是制定规划管理的依据和政策,与单纯的物质形态规划相比,其更多的是辨析土地开发的利益权属、确定适宜的利益分配、协调不同利益方的冲突。当前“控规”教学仍旧侧重训练学生通过“摆房子”追求空间体量的美学关系和视觉效果,并以此为依据来推敲地块划分、确定开发强度、制定建筑红线和交通行为管制等内容,缺乏对市场经济规律的了解,与规划管理与实施相脱节。在“控规”教学中,需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开展相关调研、沟通与协调工作,现场踏勘去观察分析不同城市功能区域及不同类型“控规”编制的特点,直观地感受不同城市用地的空间效果并领悟其“控规”指标内涵,培养学生的规划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及社会经济思维,强调在调查研究过程中的经济分析、价值判断与利益协调等方面的能力训练[6-7]。

2.2 实践教学环节

2.2.1 紧扣时代发展主题,更新设计题目,培养学生科学的规划价值观

面对新时期转型提质的发展要求及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城市规划也将进入存量规划时代。“控规”设计题目与要求也应进行更新,改变传统的大规模城市新区类的“控规”题目,增加城市中心区、滨水区、商业区、工业区、老城更新区等不同类别的设计实践类型,尤其紧扣近些年面临的城市更新改造实践问题[8],引导学生从“控规”层面探讨旧城更新面临的社会、经济、产业、文化等多方面规划实际问题,提高专业技能的应用水平。

2.2.2 强化设计成果质量的过程把控,动态更新教学内容

突出高校的办学特色,严格把控设计成果质量,实行全过程跟踪,实时掌握学生设计实践的动态,补充教学内容,提高设计成果质量。规划设计课的学习环节一般分为“调研—分析—规划设计—表达”,课程改革中在不同的设计阶段,应以专业设计师的表达水平与实际项目的成果要求严格把控学生的设计成果,针对学生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增加专题式的专业知识与绘图技巧的讲座与培训,激发学生探索并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编制“控规”的专业技术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进入职业角色。

2.2.3 提高“控规”成果与规划管理工作的适应性,提高“控规”成果的可操作性与实施性

强化“控规”导则编制环节的训练,提高“控规”文本编制成果与规划管理工作的适应性。补充对城市发展政策、立法与管理程序相关内容的介绍,对与管理实施关系紧密的“控规”成果内容,如“控规”导则、“控规”文本、“控规”中的城市设计管控等,进行严格要求,以具体的地方城市设计导则或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等案例向学生阐明规划管理与实施的关键,要求学生在设计阶段树立规划管理与实施的意识[9-11]。

2.2.4 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与汇报能力

“控规”的课程设计采用小组作业的形式共同完成,规定每组成员3-4 人,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均衡全面,采用成果负责制,小组每一位成员对其编制的文本、图纸、图则和说明书内容负责,成果内容分为共同完成部分与分工完成部分。在设计实践环节,鼓励小组内积极进行方案讨论与交流,提高学生的专业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在课程实践的不同阶段,增加阶段性成果的讨论与交流环节,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成果汇报,要求每位小组成员都参与,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水平与汇报逻辑水平。

2.3 融合其他专业课程

在“控规”的指标确定方法中,着重训练学生利用城市设计总平面设计与三维模型推敲法,结合专业技术指标与经验比较法,合理确定“控规”控制指标体系的量化值。为提高“控规”成果的可操作性与实施性,对城市设计的表达内容与深度要求进一步强化,将城市设计导则融入“控规”成果并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弥补城市设计法定性的不足并提高“控规”在指引管控城市三维空间建设方面的效果。建议打通“控规”与城市设计题目,采用同一规划案例,既可城市设计在前,通过城市设计的成果提炼“控规”控制要素的指标定值,也可“控规”在前,进行“控规”基础下的城市设计,体会“控规”指标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并对“控规”指标赋值合理度进行反馈[12-14]。

2.4 更新课程评价标准

课程的考核重点应由传统的评价规划方案的好坏转变为考查学生在理论与规划实践中的动态学习过程。理论课程中注重考核学生平时参与讨论的次数、作业完成情况、现场调研与分析的情况等,改变学生被动式参与教学的状况,要求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控规”相关文献,加深对“控规”理论与前沿实践问题的关注。在实践课程中,将参与汇报交流情况、前期调研成果、阶段性设计成果、最终成果、小组分工完成情况等内容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中,注重对整个设计实践过程的动态把控。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共享学习资料,提供学生反馈教学过程的渠道,设置阶段性工作任务的时间节点并要求上传至网络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3 结语

转型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针对“控规”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从专业建设的角度思考如何应对新的发展形势,使学生真正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与编制方法,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与当前城市管理及建设实施的适应性。本文试图将“控规”设计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按照分阶段、递进式的教学改革思路,构建多课程融合的、激发学生能动性与创新能力的、创新“控规”成果编制内容与方法的复合式系统教学改革与实践方案,以期提升“控规”理论与实践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及应用技术水平,为更好地服务未来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