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超艳,魏永侠,郭便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宝鸡 721016)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以“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 +”“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国家战略性需求,带动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先进制造、数字化、智能化提到了战略发展层面[1]。2019年,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做出了建设工业设计专业新工科的部署,赋予了工业设计专业新的历史责任和新的发展要求。在这样的发展机遇下,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理念必须紧密贴合国家战略、产业升级和新工科建设的新思想、新结构、新模式,探索符合地方高校的新工科教育理念,树立以工科基础为内涵、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服务地方企业为责任、培养设计思维和创新精神为目标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

1 新工科教育变革对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时代需求

从2017年提出新工科建设以来,教育部为推动新工科建设,先后印发《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等文件,遴选并培育建设了一批未来技术学院[3]。在《中国制造2025》中,国家高度重视工业设计,提出要将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化的先进设计理念贯彻到工业设计的各个环节[4]。面对新工科建设的快速推进,高校新工科教育也在加速变革,特别是对作为交叉学科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时代需求:必须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如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版)等;必须主动适应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新技术,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互联网+”等;必须更加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满足企业对工业设计人才能力的需求[5]。

2 地方高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教师工程素养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工业设计专业教师队伍大多毕业于各高校设计类相关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比较单一,部分高校在教师的招聘中过分强调学历和科研成果,缺少对教师工程实践经历和设计实践经验的考核,部分教师存在毕业即上岗育人的情况,缺乏工程素养,导致教师在教学科研的过程中出现设计理论强于实践、创意偏离实际的情况[6],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中,也对行业教师、导师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2.2 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力度不够

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里有很大比例的实践教学内容,从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来看,专业课程的实践实验教学环节相对比较薄弱。另外,对于省属本科院校中工业设计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特色不够突出,过于重视通式平台课程的学习,而忽视了创新实践训练和设计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设计综合能力不能充分满足用人单位以及服务地方企业的需求。

2.3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稍显不足

学生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育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对于工业设计专业而言,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主要通过课程设计、实验、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近几年,由于专业的发展,原有实习基地和实习的形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部分学校也缺少实际工程项目的训练环节,从而导致学生的从业适应能力偏弱[7]。学校应该通过建立工程实训中心、开展多重形式的实践环节,让现有的实践实验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率。

3 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

3.1 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

宝鸡文理学院为省属地方高校,根据学校办学层次及所处地方和行业特点,根据新工科建设要求,将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工业设计问题发现、定义、分析和综合解决的能力,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和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创新设计及其相关的产品结构设计、设计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设计人才[8]。毕业后能够胜任产品整合创新设计以及相关研究、策划、教育和管理等的工作岗位,尤其能为宝鸡地区机械装备行业相关产品设计提供技术支撑及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成为所在单位的设计或管理骨干。

3.2 专业课程群的建设

工业设计专业的知识结构主要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和个性发展课程六大类课程知识点构成。在专业相关的课程中,着力构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三大课程群,其知识的应用由单一逐渐发展为综合应用,专业课程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渗透性与互补性[9]。通过课程群的构建,加强知识点间的衔接与联系,学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各项专业技能。

根据课程知识点间的关系,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大纲、在实践环节制定以“核心课程 + 主题设计(依托项目或设计竞赛)”为主要形式的培养路径[10],将课程理论内容、设计表达能力等通过主题设计进行实践强化,每类课程间的内容紧密关联、难度逐次递进、能力逐渐从单一向综合发展。从第一学年的认知实习到第二、三学年的各类课程设计,再到第四学年的毕业设计,学生通过各类实践环节提升对核心理论、设计表达、技术基础、设计思维等课程的理解,不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并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3.3 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

开展经常性教学研讨活动,强化基于成果导向的OBE (Outcomes Based Education)工程教育理念[11],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推行基于构思-设计-实现-运行(Conceiving-Designing-Implementing-Operating)理念的CDIO 实践教学主导模式[12],通过在“做中学”和“项目驱动” 教学方法实现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掌握。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借助学校驻地宝鸡装备制造业名城资源,开展校企科研合作和高校教师进企业活动,通过高校教师直接参与校企科研项目、实地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企业需求,参与企业一线工业设计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践素养。组织教师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校院两级积极利用校内外资源,通过学术报告、教师培训等形式,加强教师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同时教师可利用MOOC 平台等线上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从而强化教师新工科意识,提升教师的新工科素养,拓宽其视野[13]。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申报,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教育部、省级研究与实践项目申报,设置学校新工科、新文科研究实践项目,让教师在参与项目中深化对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3.4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重视课程内实践,工业设计是一项设计性活动,学生理论素养最终都要以实践作品来体现,教师要在日常理论课程中重视学生课程内实践,从作业布置、批阅、点评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邀请行业专家进课堂,对一些实践经验要求高的课程,可通过聘请行业专家讲授或开展专题讲座,来提升课程学习效果。建立工程实训中心,整合学校资源,建设实践教学队伍、完备的实践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建立健全培养应用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升校内实践教学质量。抓好校外实践活动,制定校外实践教学方案,安排教师带队指导,让学生在参与企业一线实践活动中,开阔视野、体验工作、检验理论、提升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竞赛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国家、省、市级各类设计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每年筹办校、院级设计比赛,在竞赛中让学生交流学习成果,检验人才培养效果[14]。参与科学研究项目,立足科教融合,依托教师的科研项目,特别是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工程和科研意识,学会利用掌握的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