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杨微,赵助娥

(1.贵州商学院 会计学院,贵州贵阳 550000;2.双峰县审计局 审理股,湖南娄底 417000)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审计是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为独立的监督、鉴证、评价功能。审计学课程是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学生获取审计基础知识、了解审计职业、走上审计岗位的认知课程,因此,推进审计学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审计学课程改革现状

通过查阅知网关于审计学课程近三年的研究文献发现,为推进课程改革,相关学者近年来对审计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主要围绕审计学课程与新技术的结合、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升等方面展开。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近年来,许多学者将研究重点聚焦于新技术与审计学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改革主题上,在“大数据+课程改革”方面,彭冲等(2022)讨论了新文科下大数据审计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队伍和课程思政四个方面探讨了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和实践[1];在“互联网+课程改革”方面,潘媛(2021)运用“互联网+教育”平台在教学互动上的优势,重新对教学内容及环节进行设计,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实现互动式课堂创新,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2];在“新平台+课程改革”方面,一些学者研究如何开展审计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如王笑凡等(2021)采用审计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可以有效融合在线网络课程平台与传统线下课堂的优势,跟踪学生审计学课程学习全过程,满足信息化时代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3]。

此外,由于审计学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职业性,部分学者也在探讨案例式教学法、项目载体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审计学课程中的应用。在案例式教学方面,伍瑞斌(2022)利用审计学课程教学矩阵,对审计学课程采用大案例贯穿与探究式教学的耦合方法[4]。在项目载体教学法方面,何芹(2020)等将项目载体教学法应用于审计学课程教学,阐述审计学课程项目载体教学法的实施过程[5]。在情景模拟教学法方面,王婧澜(2020)在年报审计项目中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使得审计职业模拟化程度更高[6]。在探究式教学法方面,赵海侠(2019)认为研究型大学审计学课程比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学课程采用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要好;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探究式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教学效果更好[7]。

贵州商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审计学课程建设需要满足服务地方经济与行业发展需求。因此,审计学课程改革不仅要兼顾现代信息技术给课程建设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同时需要充分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在课程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服务社会。本文结合学者研究成果,从贵州商学院的办学定位入手,利用校训文化,通过制定具有贵州商学院特点的审计学课程人才培养目标,重构审计学课程建设各环节。

3 结合校训文化重构审计学课程内容研究思路

贵州商学院校训“尚信塑品,致用立身”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以“用”为目标的应用能力培养,即有用、会用、善用;二是以“信”为核心的职业品格塑造,即信仰、信念、诚信。该校训内涵与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一致,并为审计学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文认为审计学课程建设可以从贵州商学院培养地方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目标入手,结合专业和课程特征,利用贵州商学院校训——“尚信塑品,致用立身”中蕴涵的“有用、会用、善用”元素,以“有用、会用、善用”作为审计学课程人才培养目标,重构审计学课程各环节,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知识价值的基础上,从实践中对知识和知识价值产生深度认知,最终通过价值认同实现能力和素质双提升,达成地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体研究思路如图1 所示。

图1 审计学课程重构总体思路

以“用”为目标重构审计学课程各环节,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师资队伍建设五个方面重构课程,以期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课程目标,实现学生由“识”到“智”最后到“志”的逐步提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4 以“用”为目标重构审计学课程各环节

4.1 以“用”为目标重构审计学课程教学目标

审计学课程目标的重构将以“用”为目标设置知识传授目标、能力培养目标、价值塑造目标。“用”即“有用,会用,善用”,“有用”即知识传授目标,让学生在课程中获取知识和知识价值;“会用”即能力培养目标,让学生在课程实践中对知识产生深度认知,同时通过实践激发运用知识的创造性能力,践行知行合一;“善用”即价值塑造目标,将以“信”为核心的职业品格作为价值塑造目标,即信仰、信念、诚信,从而提升学生审计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培养学生在具体审计环境中,恰当地应用审计技术,形成适当的审计职业判断,恪守审计职业道德,遵守相关法律规范[8]。

4.2 以“用”为目标重构审计学课程教学内容

基于课程目标,审计学课程教学内容重构将从两个方面开展,即课程知识内容和课程实践内容。知识内容和实践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知识内容是实践内容的基础,实践内容是知识内容的践行与深化。

4.2.1 以“有用”为目标重构知识内容

知识内容是整个课程内容的核心,课程知识内容构建合理,能让学生产生价值认同,学生的学习情感价值能够提升,学生能听进去、看进去、思进去,从而将价值认同转化为报国之志。因此,以“用”为目标重构知识内容,将以“有用”(即知识传授目标)为基础,让学生在课程中获取知识和知识价值。

对于审计学课程内容的重构,要从三个方面构建以“用”为目标的知识内容:一是引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中的审计四阶段重构知识内容结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广泛运用于社会审计、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该模式将审计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承接业务与计划审计工作阶段、风险评估阶段、风险应对阶段、出具审计报告阶段,运用该模式重构知识内容结构,不仅可以简化教学章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高效获取审计知识,还可以从审计实务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审计学课程体系与审计实务内容,将“有用”与“会用”相结合。二是在基础理论篇增加审计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章节,提升知识价值。三是增加知识价值内容。通常的授课内容只包括知识,而没有向学生传达知识价值,故难以形成价值认同,难以达到“有用”课程目标。

4.2.2 以“会用、善用”为目标重构实践内容

基于“会用、善用”能力培养目标,让学生在课程实践中对知识和价值塑造内容产生深度认知,同时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践行知行合一[9]。因此,“会用”实践内容构建需要根据知识获取目标层次要求,设置适当的实践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认同知识价值和价值塑造内容的价值。

可以依托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从承接业务与计划审计工作、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审计报告开展全流程“跟踪式”审计实践。以计划审计工作为例,将学生分成4~5 人一组、组成审计小组,每组选取贵州本地典型企业进行模拟审计评价和分析,为该公司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并将制定的策略制作成PPT,上课时随机抽取两组进行分享。之后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以选取的公司持续进行审计实践,保持案例与实践内容的连贯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贵州经济及行业发展情况,以符合地方人才需求。

4.3 以“用”为目标重构审计学教学方法

以“用”为目标,要求教学方法能够实现“有用、会用、善用”三重目标,为实现这三重目标,教学方法必须让知识“活”起来,就是将知识“激活”[10];而“激活”的路径,不仅要从教师讲授的视角来设计,还要从学生学习的视角来构建。

审计学课程目前借助学习通智慧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采用了混合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但是却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程任务没有挑战度;二是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不匹配,没有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三是教学方法的使用在课程组中未实现统一性和灵活性并重,究其原因是课程组没有建立针对性的课程活动库、课程案例库等资源等。

因此,审计学课程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法的重构:首先,增加翻转式教学法、TBL 教学法、基于BOPPPS 理念的有效教学法[11],增加课程学习的挑战度;其次,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问题设置课程活动库,实现课堂教学的灵活度和统一性;最后,建立经典审计事件案例库、实践案例库、课程思政案例库,拓展案例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4.4 以“用”为目标重构审计学教学评价体系

以“用”为目标,要求教学评价围绕知识、能力、价值三个维度进行全方位考核,因此需要将目前的知识和能力考核转变为知识、能力、价值[12]并重的综合性考核。目前审计学课程的考核方案由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20%、10%、10%、60%,平时成绩由出勤及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组成。目前的课程考核方式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成绩构成比例不合理,期末考试分数占比较大,学生选择在期末考试前集中复习,忽视平时的学习;二是考试过于简单,期中、期末对考试范围内的知识加以记忆和理解,便可以通过。为实现知识、能力、价值并重的综合性考核,审计学课程考核应做如下改革:首先,调整各类考核占比,将期末考核占比降低为40%,过程性考核调整为60%;其次,改革期中、期末考核方式,期中考核可以采用知识技能竞赛、课程汇报、小论文等多种方式,期末考核可以增加设置情境的综合性案例,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从而增加课程考核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最后,注重过程性考核的反馈,对学生过程性考核的反馈不仅要分析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程度,还需要分析学生审计实践技能的熟练程度和审计职业伦理的把握情况。

4.5 以“用”为目标增强师资队伍素质

专业课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力军[13],建好审计学课程必须使教师理念认同和能力胜任相匹配。审计学课程授课教师要定期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提高审计业务能力;同时要加强学科研究,了解新技术、新经济形势下审计领域新变化及审计行业的前沿知识和技术;要以“四有”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自己具有远大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学识和仁爱之心,才能够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让学生能学、会学、好学,而且能够学好,最终成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审计专业人才[14]。

5 结语

课程目标是课程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标,承载着学校教育价值目标,是将学校的办学思想融入课堂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14]。本文以贵州商学院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切入点,研究以“有用、会用、善用”为目标的审计学课程改革,探索地方应用型高校课程建设的特色化,以期能够不断完善审计学课程建设,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审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