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晓杰,李成伟,刘昆仑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郑州 450001)

2015 年,我国开始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这是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高校围绕“双一流”建设开展了探究,经过改革,首轮“双一流”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果[1-4]。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流学科建设是基础,能够带动学校整体建设,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在“双一流”建设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应重视优势学科建设、特色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区经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食品工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5]。近年来,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5-7]。本文概述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设现状,分析了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建设一流学科的路径,为推进地方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学科、提升教育水平以及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1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设现状

近年来,食品类相关研究日益丰富,食品学科发展迅速[8]。经过学科的建设,目前我国开设食品相关专业的院校达300 余所,形成了完备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6]。食品相关研究人员和实验室数量、经费投入不断增加,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5-6]。基于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国内涌现出一批知名专家和研究团队,研究水平越来越高,取得了创新性突破成果,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2022 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显示,我国有8 所高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全球前十名,其中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位居前三。

我国全力推进“双一流”高质量建设,在2022 年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共有三所高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分别为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与第一轮相比,增加了华南理工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推动下,各地积极统筹推进一流学科建设,为地方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如河南工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省级(自治区)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2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积极探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设,提升学科建设水平[9-12]。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与一流学科建设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学科建设缺乏特色。部分高校的学科建设目标定位不合理,学科方向设置存在盲目性,未紧密结合地方发展实际需求和充分利用特色资源,缺乏竞争力。

二是师资力量薄弱。部分地方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尤其缺乏优秀学科带头人和创新骨干人才,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13]。

三是科研水平较低。学科团队成员间缺乏深入合作,研究力量不集中;高层次研究成果少,缺少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和高层次科技奖励等。

四是人才培养质量需提升。目前,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增加,但培养的研究生存在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14]。

五是国际影响力不足。学生的国际化交流比例较低,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的影响力不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不高。

六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地方高校教师将精力集中于基础科学的研究,存在与企业行业需求脱节的问题,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的程度低,未很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3 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措施

我国“双一流”建设明确了建设一流师资团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的具体任务。因而,要从学科定位、师资力量、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全方位建设,力争建成世界一流学科(见图1)。

图1 建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的途径

3.1 整合资源,打造特色优势学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涉及内容较多,设置学科方向需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地方高校应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凝练学科研究方向,集中力量建设特色优势学科,提高学科的核心竞争力。河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立足中原,紧密结合河南粮食资源和产业优势,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致力于大宗主粮产后储运和加工流通领域的基础理论及工程技术研究,形成了粮食科学与加工技术、粮食资源转化与利用、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与装备等学科方向,具有鲜明的粮油食品特色,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学科。

3.2 引育并举,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在学科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适合学科发展方向、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创新力强、素质优良、团结协作的一流师资队伍是一流学科的重要标志。地方高校应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一方面加大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壮大学科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培育创新人才和科研团队,为教师提供外出参加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以提高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优化教师梯队,推进一流师资队伍的建设。地方高校还应基于教师研究方向,整合团队力量,完善激励奖励机制,提高教师学科建设的积极性。

3.3 立德树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能否培养出卓越人才是衡量一流大学的重要尺度。地方高校还应构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资源协调与共享的运行机制,对培养方案、评价制度、考核指标等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在教学模式、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产学研联合培养等方面进行建设和创新,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能力,为我国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

3.4 联合攻关,产出一流科研成果

科学研究是推动学校和行业发展的原动力,高校应结合自身优势学科,整合特色资源,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发展需求,开展项目研究,实现从科研成果数量增加向质量提高的转变;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强化对教师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申请国家级、省级等科学基金项目;整合优势教学科研团队,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开展跨学科交流和研究。高校教师要加强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突破性、标志性成果,形成知识创新成果;积极承担企业的横向课题研究,破解重大技术难题,形成技术创新成果;积聚力量联合攻关,承担国家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产出重大科研成果。

3.5 对外交流,提高国际影响力

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和学生的国际化交流,高校应通过举办国际会议、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出国深造、开展国际化联合培养项目等方式,开阔师生的视野;鼓励教师与国外学者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在国际重要期刊任职等,提高教师的国际声誉;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同时招收海外学生。高校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的方式,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3.6 协同创新,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应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规划与指导,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水平;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在政策上给予一线科技成果转化人员一定优惠,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转化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示范基地等,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在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充分发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优势,深化产学研融合,推动学校与企业、政府部门的协同创新;积极与国家、行业、地方发展战略对接,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

3.7 突出特色,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高校应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特色优势,构建完善的特色文化体系,积淀学科文化,凝聚学科精神,激发学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将优秀文化有机融入教书育人过程,弘扬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鲜明粮油食品特色的河南工业大学系统发掘粮油食品产业发展的历史沿革,在传承中创新粮食文化,用优秀文化涵养一批爱粮、惜粮、懂粮、会用粮的一流人才。

4 结语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要抓住发展机遇,依托地方特色和自身优势,建设具有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全方位探索改革发展路径,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