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新

(河北省围场县医院门诊输液室,围场 068450)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常遇到各种慢性及危重症病人,由于抢救、长期卧床、静脉输液药物刺激等原因引起的静脉炎,周围血管变硬,血管腔隙变窄,弹性减弱,皮下瘀血及局部红肿、硬结乃致皮肤溃疡,会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通过10年的临床护理实践证明,用中药湿敷达到良好效果,治愈率达95%以上,对保证治疗、解除病人痛苦积极有效的措施。在临床的运用中简单实用之,副作用少,值得大力推广。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选择2011年1至10月实行中药湿热敷治疗的住院患者28人,年龄14~78岁,男17人,女11人;术后病人6例,晚期肝脏疾病12例,重型脑挫裂伤7例,脑梗死3例。

1.2 方法 采用中药处方:槐花20g,赤芍10g,川芎10g,牛膝8g,三棱6g,莪术6g,紫草6g,蒲公英10g,路路通10g。将以上中药加水适量煎熬,取汁后将小毛巾或纱布浸泡湿热敷局部,温度在45~55℃之间,每次敷半小时,每日3~4次。所用的小毛巾或纱布浸泡容易变凉,可用热水袋保温,可同时湿热敷几个部位。中药湿热敷期间由固定的责任护士为病人进行操作及病情观察。

1.3 适应症 主要适用于各种原因输液引起的静脉炎、周围血管硬化、血管弹性减弱、皮下瘀血;局部炎性硬结 (尤其肌肉注射部位);I.II期褥疮;淤积性乳腺炎早期及脉管炎。

1.4 药理作用[1]本方剂具有消炎散结、防止岀血、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防止血栓形成等作用。其中赤芍含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新苷、鞣质、挥发油、蛋白质等,芍药苷有镇静、镇痛、解痉、解热、抗炎和抗溃疡作用。川芎是活血化瘀药物,能使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有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作用,川芎所含的有效成分——川芎嗪,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镇静及降压等作用;可加速骨折局部血肿的吸收,促进骨痂形成,有抗组胺和抑制多种杆菌的作用。赤芍、丹参、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药物还能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对去除凝血块均有一定的作用。槐花含芸香苷、槲皮素、鞣质等,有抑菌作用,是一种良好的凉血止血药物,能缩短岀血时间,降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蒲公英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素、胆碱、菊糖等,有清热解毒作用及较强的杀菌和抑菌作用;提取液有拮抗内毒素作用。

在临床上,此方常用于早期褥疮,淤积性乳腺炎,肌注引起的局部硬结、红肿,预防感染及长期输液引起的静脉炎和皮下瘀血,保持血管壁的弹性。护理操作过程中,这些症状经常出现,特别是输液引起的静脉炎药物刺激使血管变硬、管腔变窄,不但给病人造成痛苦,而且也给护理操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保证不了一次性穿刺成功。临床实践操作中,用中药湿热敷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是一个积极有效的措施。

2 典型病例

患者刘某,因患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住院手术治疗,术后身体十分虚弱,贫血较重。长期的静脉输液输血,周围静脉血管均硬化,皮下瘀血严重,部分血管处于闭塞状态,穿刺处青紫。一提输液注射患者就很痛苦,护士也为寻找静脉穿刺而烦恼。经使用次中药湿热敷1周后,血管条件明显改善,皮下瘀血明显减少。

患者郑某,由于脑外伤严重昏迷住院手术治疗,患者长时间深度昏迷,护士对其皮肤护理不够认真到位,患者尾骶部出现二期褥疮,利用此中药湿热敷4天后症状明显好转,控制了褥疮的进展,不但减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避免了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患者杨某,男55岁,由于车祸导致左上肢肱骨骨折、双下肢股骨干骨折,属多发性骨折病人。此患者在住院期间无家属照料,左上肢及双下肢不能随意活动,肌肉注射、静脉输液及其它治疗性操作只能在右上肢进行。由于药物的刺激造成右上肢静脉处疼痛、红肿及条索状改变,影响了病人的临床用药。责任护士使用此中药湿热敷4天后,静脉的条件明显改善,敷至1周后疼痛、红肿、条索状的临床症状全部消退。

3 讨论

临床护理实践中用次中药治疗的病例很多,效果显着,即能控制很多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又能减轻病人的痛苦,使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减少护理工作负担。在为病人用中药湿热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观察指标 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责任护士严格掌握中药湿热敷的适应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使病人得到合理治疗和护理,最大限度降低病人的痛苦。

3.2 责任护士应准确掌握静脉炎的判断标准和疼痛程度的判断标准。

3.2.1 疼痛程度的判断标准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判断标准[2]。 0级:无痛;1级 (即轻度疼痛):有疼痛感但可忍受不影响睡眠;2级 (即中度疼痛):疼痛较明显,忍受不住,睡眠困难患者要求用止痛药物;3级:疼痛剧烈,无法忍受,睡眠严重受影响,强烈要求用止痛药物。

3.2.2 静脉炎的判断标准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规定指标[3]。一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二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三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3.2.3 避免烫伤意外发生 在使用此中药湿热敷时,护士必须亲自操作,并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避免烫伤及其它意外发生。

3.2.4 其它 此中药制剂必须标明外用,切勿造成病人误服。中药湿热敷期间,密切观察疗效,并详细的记录病人湿热敷部位的临床表现。皮肤有破溃的不宜用湿热敷治疗方法。

[1]杨丽.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73,146-176.

[2]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2-53.

[3]付春燕,赵雁.静脉输入硫酸镁预防诺维苯所致静脉炎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16-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