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润

(广东省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中医科,中山528425)

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56例

张海润

(广东省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中医科,中山528425)

目的分析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分析临床疗效的研究。方法抽样选取112例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人并均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即正常组进行正常化的西药常规治疗,而实验组则进行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的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医治效果。结果实验组病人通过治疗后,痊愈的有21人(37.50%);正常组病人通过治疗后,痊愈的有12人(21.43%);而且实验组的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病症通过治疗后的改善情况要比正常组的好,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是十分有效的,疗效明显,副作用小,是值得推广的。

胃食管反流病;半夏泻心汤;腹针;西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今人们的生活也逐渐多元化,然而随之而来的精神和身体的压力也越来越多,这也导致了大量的各种疾病频繁的出现,其中就包括胃食管反流病,此病表现为一系列的胸口疼痛、持续性反酸等症状,需得及时进行治疗,否则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鉴于此,我院通过使用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医治方式,效果良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其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月期间医治的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人中,抽样选取112例并均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其中正常组56例,男28例,女28例。年龄20~61岁,平均(42.3±5.5)岁,病期0.5~11年,平均(5.1±1.8)年;实验组56例,其中男28例,女28例。年龄22~63岁,平均(43.8±5.6)岁,病期8个月至10年,平均(5.6±1.7)年。两组病人的其他基本资料,如疾病史、不良嗜好、临床表现以及生活环境等都没有显着性的区别,差异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相当高的比较性的。

1.2医治方法正常组病人进行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的常规西药治疗,包含西沙必利的服用(每天三次,一次10mg)[1]等。而实验组则进行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的治疗,具体步骤是:①由我院专业的相关医生依据胃食管反流病的病症,制定恰当的半夏泻心汤配方;②再依据病人的个人病症再加入一些特殊的药材,如胃阳盛的病人加入适量的牡丹皮、蒲公英等,胃阴虚的病人加入适量的北沙参、百合、麦冬等等;③用水熬制成药液,每天一剂,两次服用,温热后再进行服用;④并且同时期进行腹针的专业医治[2]。

1.3判断标准在进行相关的医治后,对比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和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其具体治疗效果分为:无效(病人的相关病症没有改善,胃镜检测指标也无改善)、有效(病人的病症情况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疾病仍要发作,胃镜检测指标也有改善的趋势)、良好(病人的病症明显改善,疾病的发作次数也基本较少,胃镜检测指标也明显得到改善)、痊愈(病人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测也显示一切正常)。主要症状具体包括烧心、胸痛、反酸[3]。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治疗后,实验组的医治效果明显好于正常组的病人,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病症通过治疗后的改善情况比较,实验组的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病症通过治疗后的改善情况是要优良些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情见表2。

表1 治疗后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的对比(n=56,%)

表2 治疗后两组病人的主要病症改善状况的对比(n=56,%)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主要是表现为胃以及十二指肠等部位内的液容物反向进入食管而引发的一系列[4]以胸痛、烧心、反酸等症状的综合性疾病。如果不给予及时的治疗会导致食管黏膜由于被胃酸的侵蚀而出现溃烂的病状。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的医治方式可谓是中西结合,以安全、科学、方便、简洁等众多优点,而被多数医院实施,尤其是对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更是十分理想的方式。本文研究说明,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的治疗方法,是对于医治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较为理想有效的手段,也是值得我们大力支持和推广的医学技术之一。

[1]江超先,刘兴勤.半夏泻心汤配合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2010,25(2):135-136.

[2]高望望.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7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2):212-213.

[3]张萍芳.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5,5(1):69-70.

[4]潘霜,蓝青强.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文献分析[J].山西中医,2011,27(5):50-51.

谷精草——治疗喉痹之王

【歌诀】

喉痹药王谷精草,

疏散头面风热了,

头面咽喉齿目痛,

轻浮升散诸疮消。

【释义】 谷精草轻浮升散,善疏散头面风热、明目退翳,用治风热上攻所致喉痹、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眼生翳膜者。又因其味辛而散,取其能疏散风热,故能治疗疮疡热毒。

【药解】 谷精草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Eriocaulon buergerianum Koern.的干燥带花蕾的头状花序。

性味归经:辛、甘,平。归肝、肺经。

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主治:①用于风热目赤,眼生翳膜。②用于风热头痛,齿痛。③用于喉痹,风疹等。

用法用量:煎服,5~10g。

各家论述:

1.《开宝本草》:“主疗喉痹,齿风痛及诸疮疥。”

2.《本草纲目》:“谷精草体轻性浮,能上行阳明分野。凡治目中诸病,加而用之,甚良。明目退翳之功,似在菊花之上也。”

【常用药类】 灯芯草主心经,能清心降火,治疗心火上攻之喉痹;谷精草长于走表,能疏散头面风热而治风热上攻所致喉痹。【临证应用】 治疗风热上攻之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眼生翳障,常与荆芥、决明子、龙胆草等配伍;治疗风热头痛、齿痛则常配伍薄荷、菊花、牛蒡子等药。

——摘编自人民军医出版社《临证药王歌诀》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3.030

:1672-2779(2013)-13-0041-02

张文娟

201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