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强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平顶山467000)

肾康注射液佐治慢性肾功能49例

袁小强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平顶山467000)

目的 总结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两组常规的治疗方法不变,观察组加用中药针剂静滴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cr、Ccr、BUN值的变化情况与治疗前相比较,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均有明显差异,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能显着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肾功能,延缓肾功能衰竭进程。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药针剂;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

中医学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属“关格”“虚劳”“水肿”等范畴,早期多因湿热瘀阻,中期乃以脾肾亏虚为本,夹以瘀血阻络为标,脾肾虚衰为本虚。肾脏替代治疗是治疗CRF的主要手段,但费用高并有较多并发症,在应用上有其局限性且不适宜于早、中期CRF的治疗[1]。为了提高早、中期CRF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生存质量,近一年多来我们以中医理论指导应用中药针剂佐治早、中期CRF患者,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早、中期CRF患者98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54例,女44例;年龄36~75(47±15.5)岁;病程12~16(8.7±4.5)年;患者全部有慢性肾脏病史,并且未进行过肾脏替代治疗;其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22例,糖尿病肾病20例,肾病综合征19例,高血压病良性肾小动脉硬化15例,狼疮性肾炎6例,高尿酸血症肾病5例,慢性肾盂肾炎5例,慢性间质性肾炎3例,梗阻性肾病2例,多囊肾1例。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内生肌酐清除率(Scr)在20~59ml/min,24h尿量均在500ml以上。排除肝功能异常、合并感染、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急性肾衰竭病情难以控制、血液系统疾病者、原发疾病较重、不合作患者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两组患者资料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原发病、并发症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均予低盐、优质蛋白、必需氨基酸、低磷、易消化高营养饮食,同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抗感染、控制血压、降血糖等综合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不得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针剂肾康注射液(由西安嘉惠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704013)100ml加入5%葡萄糖液300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前后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素氮(BUN)值。

1.3 统计学分析文中统计及检测所得数据采用SPSS17.5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n)、率(%)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素氮(BUN)值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cr、BUN值的变化情况与治疗前相比较、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均明显降低,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cr值的变化情况与治疗前相比较、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均明显增高,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n,%)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CRF病因在于久病致使脾肾衰败,脾虚健运不力,肾虚气化无权,正虚邪实的病机贯穿始终,正虚多为气血阴阳俱虚,邪实多由脾肾衰败导致湿浊内停,郁而化热,聚而成毒,浊毒外泄不得,壅遏三焦,则百病生。治疗的关键在于扶正以驱邪、通下泄浊、活血化瘀[2]。中药针剂肾康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复方注射剂,国家中药二类新药,主要由大黄、黄芪、丹参、红花等组成。方中君药大黄具泄浊通腑之功,辅以黄芪为臣补气温阳,配伍丹参、红花等活血药,能够达到泻下导浊、益气活血及消除水肿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还表明大黄中的大黄酸、大黄素、黄芪中的黄芪皂甙等成分能有效延缓CRF的病程发展[3]。我们通过应用中药针剂治疗CRF49例临床观察发现,中药针剂肾康注射液能降低Scr、BUN值、升高Ccr值,具有改善肾脏微循环的作用、可迅速改善CRF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缓了CRF进程,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1]刘姝,卢茗.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3,41(1):107-108.

[2]敬满芳,敬佩.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30例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2012,6(5):52-53.

[3]李树春,李凯,代瑞琴.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J].中国民间疗法,2009,17(9):40-41.

10.3969/j.issn.1672-2779.2013.20.025

1672-2779(2013)-20-0037-01

吴义红

201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