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超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长春130021)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痰湿型月经后期49例

刘志超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长春130021)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痰湿型月经后期的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49例月经后期痰湿型患者进行辨证分析后,以参苓白术散为基本方进行加减治疗,达到促排卵、恢复正常月经周期的效果。结果 治愈28例,好转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84%。结论 参苓白术散治疗痰湿型月经后期效果显着。

参苓白术散;痰湿型月经后期;临床体会

月经后期指月经周期延长,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现代医学将之称为 “月经稀发”,是临床常见的月经失调类疾病。长期的月经周期延后可引起患者精神紧张、焦躁不安、心烦易怒,严重影响女性同胞的机体及心理健康。笔者收集了本院妇科门诊患者49例,以参苓白术散为基本方剂,随证加减进行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9例,均为我科门诊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诊疗的患者。年龄在16~40岁,未婚者21例,已婚者28例,病程15天~4个月。伴头晕心悸、胸闷泛恶者22例;伴腹泻便溏者18例;伴心烦易怒、经前胸乳小腹胀痛者9例;伴腹胀、纳呆食少者17例;伴腰酸、耳鸣、盗汗者8例;经血量少者14例;带下量多、形体肥胖者28例。

1.2诊断标准[1]症见月经周期超过35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连续发生2个月经周期以上,月经持续时间及月经血量基本正常。排除月经初潮后、早孕、并月、居经及绝经前后等生理现象。排除全身性疾病及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经期延后。

1.3治疗方法

1.3.1基本方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5g,茯苓20g,白术25g,白扁豆12g,山药20g,陈皮15g,砂仁9g,薏苡仁9g,法半夏5g,甘草5g。

1.3.2随症加减见头晕心悸、胸闷泛恶者重用党参,加苍术、佩兰、泽泻;见腹泻便溏者加莲肉、芡实、肉豆蔻;见心烦易怒、经前胸乳小腹胀痛者加柴胡、郁金、延胡索、川楝子、乌药、益母草;见腹胀、纳呆食少者加木香、山楂、神曲、麦芽;见腰酸、耳鸣、盗汗者加杜仲、续断、菟丝子、炙鳖甲;经血量少者加当归、白芍、川芎、枳壳;见带下量多、形体肥胖者加车前子、决明子、白果、乌贼骨。

1.3.3服用方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中、晚3次口服。月经后半个月开始服用,月经血止则停药,为1个用药疗程。一般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

2 结果

2.1疗效标准治愈:服药1或2个疗程后月经周期后恢复正常,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好转:月经周期虽恢复正常,但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未愈:治疗2个疗程后月经周期无变化。

2.2治疗结果49例患者,治愈28例,占57.15%;好转17例,占34.69%;无效4例,占8.16%。总有效率为91.84%。

2.3典型病例王某某,女,17岁,未婚,身高154cm,体重52kg。2012年10月4日初诊。患者既往月经欠规律,13岁月经初潮,月经周期45天。末次月经为2012年7月28日。月经周期延后2个月余。既往经行偶有小腹闷胀感,经血量中,色暗红,无血块。自诉平素大便不爽、不成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厚腻,脉沉滑。B超检查子宫附件无明显异常。中医诊断:月经后期,证属痰湿型,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茯苓20g,白术20g,陈皮15g,苍术20g,山药20g,白扁豆12g,薏苡仁12g,砂仁9g,乌药15g,香附15g,丹参15g,鸡血藤25g,法半夏5g,牛膝5g。服药6剂后月经来潮,根据症状调整方剂:党参15g,茯苓20g,白术20g,陈皮15g,苍术20g,山药20g,柴胡15g,当归20g,白芍25g,丹参15g,法半夏3g,甘草3g。其后连续随访3个月,患者月经周期恢复正常。

3 讨论

参苓白术散出自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功专健脾益气,渗湿止泻。该方药性温和,温而不燥,补而不滞,渗利湿邪而不伤阴津。临床多用于脾胃虚弱,痰湿内生者。正如汪昂在 《医方集解》中所云:“此足太阴、阳明药也。”笔者将其用于治疗妇科月经病之月经后期,收效颇显。月经以血为物质基础,以气为行经之动力。女子只有气血充足并且运行通畅,月经才能正常。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一身运化之枢机。若脾胃虚弱则其运化失职,最易酿生痰湿之邪。而痰湿之邪下注冲任,滞塞胞脉,气血运行受阻,血海难以满溢,则经行延后。其病因不论虚实,日久都可以伤及脾胃,有损脾脏运化,不化生气血精微,而成生痰之源。笔者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月经后期证属痰湿型,意在取其健脾、渗湿的作用。方中党参、白术健脾益气;茯苓健脾利湿;陈皮健脾行气化痰;三药共为君药,使脾健气旺,尚能补而不滞,使气机通畅,以利于化痰除湿。山药补脾养胃、益肺生津,可助党参、白术补气健脾;薏苡仁健脾、淡渗、利湿,可助茯苓健脾利湿;法半夏化痰燥脾,助陈皮化痰除湿;三药共为臣药。百扁豆补脾化湿,助茯苓、薏苡仁除湿健脾;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可助陈皮、半夏之功,两药共为佐药。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药性,为佐使之品。全方共奏健脾益气、淡渗利湿化痰之效。痰湿型月经后期的根本在于脾胃。生活中饮食偏嗜、过食肥甘者,劳累、久思忧虑者,素性抑郁喜怒者,都可伤及此后天之本。而脾胃受损虚弱,运化失常,则易酿生痰湿之邪,阻碍胞宫气血运行,使血海满溢失常,发为月经后期。笔者以参苓白术散为基本方加减正是遵循中医治病求本的基本原则,使脾胃健运,枢机升降正常,从而达到 “气行则痰湿自除”的目的,故治此证临床常能获效。临证治疗时,针对主病机,以 “健脾、益气、除湿”为治疗大法,同时根据临床兼伴症状,通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灵活运用,从而达到 “脾胃健运、痰湿得化”的目的。

[1]欧阳惠卿.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8.

10.3969/j.issn.1672-2779.2013.22.083

:1672-2779(2013)-22-0109-02

吴义红

201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