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倩

(河南省南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南阳 473000)

慢性支气管炎是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由于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大量碳排放增加,致使冬春季雾霾天气明显增加,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病率明显增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我们自2011年10月—2014年4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麻杏二三汤加味方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风寒束肺型)急性发作48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96例患者均为我院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例,按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55~71岁;病程2~21年。对照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53~70岁;病程2~22年。两组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均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例,±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例,±s)

组别平均年龄(岁)平均病程(年)治疗组22 65.2±4.6 15.1±4.1对照组20 64.2±4.2 16.0±3.5例数48 48性别男女26 28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79年11月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修订标准[1]:1)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以上。2)排除肺结核、尘肺、肺脓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鼻咽疾病等具有咳嗽、咯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3)喘息型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具有喘息症状,并经常或多次出现哮鸣音。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风寒束肺证证候[1]。1)主症:咳喘痰多,恶寒肢冷,痰白清稀多泡沫,痰易咳出。2)次症:咽痒,不发热或低热,口不干渴,鼻塞,流清涕,尿清长,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滑。

1.3 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3)年龄(18±65)周岁。4)病程<3天者。

1.4 排除标准1)检查证实,由结核、真菌、肿瘤、硅肺、刺激性气体、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慢性咳嗽喘息患者。2)并发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3)合并心血管、肾、肺、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5)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1.5 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给予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抗过敏等治疗的同时,给予“麻杏二三汤加味方”(炙麻黄9 g,炒杏仁10 g,炙甘草6 g,葶苈子10 g,紫苏子12 g,白芥子12 g,清半夏15 g,茯苓15 g,陈皮15 g,蜜款冬花10 g),水煎2次,共取汁800ml,早晚两次餐后分服。对照组则常规给予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抗过敏等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日。

1.6 疗效观察方法

1.6.1 疗效性指标1)根据症状分级量化评分表(表2),记录咳嗽、咯痰、喘息、哮鸣、发热等改善情况。2)可能相关症状(恶寒、发热、口干咽痛、二便异常、气短、乏力等)。3)相关体征(痰质、体温、呼吸、脉搏、舌苔、脉象、肺部听诊)。4)相关理化检查(胸部X线检查、血象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根据需要检查肺功能)。

表2 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症状分级量化评分表(例)

1.6.2 安全性指标1)一般性体检项目检查。2)血、尿、便常规检查。3)心、肝、肾功能检查。4)若出现不良反应,应详细观测记录其临床表现、严重程度、检测指标异常、消除方法及时间等,为客观评价安全性提供依据。

1.6.3 疗效标准依据《中药新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疾病疗效(证候)判定标准:临床控制: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证候积分减少≥95%,其他客观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显效: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显着减轻,但未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证候积分减少≥70%,其他客观检查指标明显改善;有效: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有减轻,但程度不足显效者,证候积分减少≥30%,其他客观检查指标有改善;无效:咳、痰、喘症状及哮鸣音无改变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1个月内仍未恢复到发作前水平,其他客观检查指标未见改善或反而加重。

1.7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疾病疗效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97.9%,对照组95.8%,经Ridit分析,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μ=3.46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疾病(证候)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主要症状评分比较两组的咳嗽、咯痰、喘息、哮鸣等评分在治疗后均显着下降,但治疗组在咳嗽、喘息的治疗后评分显着低于同期对照组。见表4。

表4 两组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别例数时间咳嗽治疗组48治疗前2.42±0.25喘息哮鸣2.53±0.22 2.18±0.12治疗后0.42±0.11*△0.85±0.12*0.50±0.15*△0.98±0.20*对照组48治疗前2.39±0.20 2.21±0.16 2.50±0.17 2.15±0.19治疗后1.30±0.10*0.91±0.14*1.20±0.20*1.05±0.21*咯痰2.19±0.18

2.3 不良反应治疗组2例因服用中药液温度低,服用后胃中不适,加温服用后1天消失;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属中医学“咳嗽”或“咳喘”病证范畴。其在冬春季的急性发作每因感受风寒、雾霾等外邪而引发。肺主皮毛,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外邪袭表首先犯肺,致肺主宣肃失司;若外邪引动内蕴之痰浊,痰阻气逆,肺失宣降,从而因痰而咳,因咳而喘,咳喘并见。故该病急性发作时在临床上常见的反复咳嗽外,还可伴有呼吸急促,气喘痰鸣。因此治疗上应以散邪祛痰宣肺为治则,总以祛邪为要。

麻杏二三汤加味方是由已故中医学家焦树德教授着名经验方麻杏二三汤中莱菔子易葶苈子化裁而来,焦老生前习用麻杏二三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感冒咳嗽等表现为风寒痰盛病证者。方中炙麻黄、炒杏仁、炙甘草是三拗汤辛温散邪、宣肺平喘;葶苈子、紫苏子、白芥子是取三子养亲汤降气消痰,用葶苈子易莱菔子意在增强该方降气消痰平喘之功,与三拗汤配合,一开一降,方中另结合燥湿化痰二陈汤之清半夏、茯苓、陈皮和化痰止咳的蜜款冬花,全方共奏宣肺平喘、降气化痰止咳之效。在本组研究观察中,治疗组在服用“散寒平喘汤”治疗后,总有效率(97.9%)虽近似于对照组(95.8%),但等级资料分析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主要症状的评分结果中,两组在治疗后均有显着下降,但治疗组在咳嗽、喘息的治疗后评分显着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提示对于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风寒束肺型)急性发作,在常规治疗中结合使用“散寒平喘汤”可显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痛苦。另一方面,本方药物组成平淡无奇,费用低廉,患者乐于接受,非常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