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静 牛春风

降白汤治疗骨髓增殖性疾病(白细胞增多型)1例报道※

旋静 牛春风*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血液科,长春130021)

骨髓增殖性疾病,又称骨髓增殖性肿瘤,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这些疾病临床表现相似,以骨髓过度增殖为特点。而临床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骨髓纤维化以白细胞增多为主。中医将此病归于热劳的范畴,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中医将此病辨为气滞血瘀,痰凝毒结型。治则以行气化瘀,化痰散结为主,方药使用自拟降白汤进行治疗,效果显着。

降白汤;白细胞增多型骨髓增殖性肿瘤;个例报道;中医药调试;热劳

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是一组肿瘤性疾病,也称“骨髓增殖性肿瘤”。对于其治疗,临床上虽有比较系统的治疗方案,但其治愈率及生存期却并不理想。骨髓增殖性疾病的部分患者后期会发展为急性白血病,最终患者因出现严重贫血、出血或反复感染、心力衰竭等临床症状而死亡。因此,对于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治疗,还要进行不断地临床实践与探索,以便发现更加有效、更加完善的治疗方法,从而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使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治疗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中医对于白细胞增多型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病机认为是:气滞血瘀,痰凝毒结,故临床中予以行气化瘀,化痰散结的方药进行治疗,经临床治疗,发现自拟降白汤治疗该类疾病切实可行,以下是对我院应用自拟降白汤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例的临床报道。

患者张某,女,71岁。因乏力4个月,加重10天,于2016年1月21日由门诊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收入院。该患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于我院行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明显增高,建议行骨髓穿刺术,但患者拒绝,此后患者多次复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逐步升高,2个月前患者于一汽总医院及吉大一院行骨穿活检、染色体融合基因等检查,明确“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行干扰素治疗,白细胞逐步下降。10天前患者乏力症状加重,遂于我院门诊就诊,行血常规提示白细胞约22×109/L,病程中患者无发热,间断咳嗽、咳痰,无头晕、头痛,无意识障碍,胸闷、气短,无恶心、呕吐,偶有腹部不适,无咳血、尿血、便血,体重未见明显减轻。现症:乏力,胸闷,心悸,气短,咳嗽,咳痰,咽痛,饮食欠佳,睡眠欠佳,小便尚可,大便秘结。平素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曾患冠心病13病,长期服用复方丹参滴丸,病情稳定;有高血压病13年,血压最高时达到220/110 mmHg,长期口服降压药物,平时血压120~130/80~90 mmHg;曾患高脂血症3年;否认糖尿病;否认脑梗死;否认脑出血;否认肺结核;否认肝炎;左下肢静脉曲张病史31余年,病情稳定;有外伤手术史,回盲部结核切除术后50年;有输血史,输血原因:50年前手术时曾输血(具体不详);无食物过敏史;无药物过敏史。查体:血压110/70 mmHg,心率12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胸骨无压痛,周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肝未触及,脾脏未触及。辅助检查:自带一汽总医院(2013年5月24日)骨穿报告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不典型)?。自带吉大一院(2013年5月31日)融合基因检测报告:送检标本中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定量检测结果示124.46%;自带吉大一院(2013年5月30日)染色体分析报告示:46,XX,t(9;22)(q34;q11)。根据患者症舌脉,明确中医诊断:热劳,气滞血瘀、痰凝毒结;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理化检查,明确西医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险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I级。给予患者自拟降白汤中药汤剂口服,具体方药如下:海藻10 g,昆布10 g,清半夏10 g,陈皮20 g,青皮10 g,连翘15 g,贝母20 g,当归10 g,川芎10 g,独活10 g,金银花15 g,龙骨30 g,牡蛎30 g,夏枯草10 g,黄芪30 g,白花蛇舌草30 g,半枝莲15 g)配合干扰素(300万u,隔日1次,皮下注射)治疗。上方水煎取汁300 ml,150 ml早晚分次口服。以1个月为1疗程。1个月间患者监测血常规如下:(2016年1月22日)血常规示:白细胞23.82×109/L,中性粒细胞16.51×109/L。(2016年1月29日)血常规示:白细胞22.99×109/L,中性粒细胞14.39×109/L。(2016年2月3日)血常规示:白细胞18.93×109/L,中性粒细胞11.02×109/L。(2016年2月9日)血常规示:白细胞12.43×109/L,中性粒细胞7.32×109/L。(2016年2月15日)血常规示:白细胞5.67×109/L,中性粒细胞3.20× 109/L。半年后患者复查血常规,(2016年2月27日)血常规示:白细胞5.43×109/L,中性粒细胞2.28×109/L。9个月后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6.66×109/L,中性粒细胞3.15×109/L。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白细胞增多型骨髓增殖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个类型[1]。现代研究表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Ph染色体异常有关,Ph染色体中含有bcr/abl融合基因。因此在确诊时通常以Ph染色体阳性克隆为主。但是还有约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虽然经分子遗传学研究证实存在bcr/abl融合基因,但在光学显微镜细胞遗传学水平Ph染色体为阴性[2]。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特征为粒细胞过度生成。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为起病缓慢,病程长,有高代谢症状,多数有脾大,白细胞高于25×109/L,NAP减少,Ph染色体阳性,bcl/abl基因阳性。其他症状可有轻度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较常见,这是慢粒重要的体征;皮肤浸润或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则多为晚期表现;晚期还常有血小板过少,并可因此人出现紫癜、鼻出血、呕血、阴道出血等。近年来,重组α2b干扰素基本上已成为CML慢性期治疗的必备药物。干扰素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比单独干扰素治疗更为有效。异基因骨髓移植是可治愈本病的唯一方法[3]。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属于中医热劳的范畴,辨证为气滞血瘀,痰凝毒结型,治疗上以行气化瘀,化痰散结的自拟降白汤进行治疗,疗效显着。方中之黄芪,作为一个补气药,主要作用于脾肺两脏,补脾气的同时又兼补肺气,此外,黄芪还具有托毒生肌的功效,常用于气血亏虚之疮痈难溃或溃后难敛;海藻,具有消痰软坚散结之功效,过去常用于治疗瘿病。昆布,其功效主治与海藻一样,所不同的是,海藻属十八反的药,不可与甘草同用,而昆布不是;方中同时用到了陈皮和青皮,二者来源于同一植物,完全成熟的红色果皮为陈皮,颜色发青的嫩皮为青皮,陈皮主要作用于中上焦,可化痰、行气调中,而青皮则已疏肝为主,另外,二者相比,陈皮之作用相对缓和,不容易耗气;半夏,作为一种化痰药,具有燥湿化痰、消痞散结之功效,其不但能够化痰,还具有很强的止咳作用,除可用于湿痰证外,还可用于寒痰证,此外,半夏还可以降胃气以止呕,外用还可治疗疮痈肿痛;川芎,是四川的地道药材,它不仅是一个活血止痛药,同时还是一个行气药,其基本功效可以概括为“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这八个字,可用于各种瘀血疼痛症,因其具有行气之功效,故还可用于肝郁气滞证,因此,对于肝郁不舒而又有瘀血之症候,川芎尤为适用;方中还同时用到了金银花和连翘,二者都属解表药中的清热解毒药,常相须为用,其中金银花的清宣疏散之作用强于连翘,而解毒消痈肿之作用却不及连翘,此外,金银花临床上还可用于治疗暑热和痢疾;独活和解表药中之羌活在古代是不分的,书本上虽将独活划分到祛风湿止痛药,但其实独活也是一味发散风寒药,也常用于风寒表证,羌活与独活都具有止痛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风湿寒痹,其中羌活偏于治疗上半身,而独活偏于治疗下半身;当归,既可补血又可活血,同时还具有散寒之功效,补血可用于治疗血虚证,活血可用于治疗血瘀证,故当归临床上最适宜用于治疗有瘀、有寒、有痛之血虚证;贝母,分川贝母和浙贝母,二者均具有化痰止咳之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热痰咳嗽,证见痰黄黏稠、舌红苔黄、口渴等热象,其中川贝母临床上主要适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而浙贝母主要应用于外感风热之咳嗽,或痰火郁结,咳痰黄稠者,此外,贝母还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临床上应用于瘰疬、疮痈肿毒、乳痈及肺痈等;龙骨,属重镇安神药,一般应用于实证之心神不安,因其还具有平肝潜阳的作用,因此,对于肝阳上亢之心神不安较适宜,龙骨的另外一个功效是收敛固涩,敛汗并固摄肾气,常与补气养阴之药同用;牡蛎,其功效一为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证,功效二为收敛固涩,此作用与前面之龙骨一样,也常配伍补虚药,其功效三为软坚散结,能够消散癥瘕积块,其功效四为制酸止痛,临床上常将龙骨与牡蛎作为一个固定的药对;夏枯草,其最基本的功效就是清肝火,用于肝火上炎引起的诸多病症,其另一功效为散郁结,用于痰火郁结之痰核、瘿瘤、瘰疬等;白花蛇舌草与半枝莲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二者均为清热解毒药,其中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的作用,而半枝莲除清热解毒外,还具有利水消肿、散瘀止血的作用。故自拟降白汤以黄芪为君补气健脾养血,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海藻、青皮、清半夏、川芎为臣,行气化瘀,化痰散结;以昆布、陈皮、连翘、独活、当归、贝母、龙骨、牡蛎、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连翘、金银花、夏枯草为佐,以活血化瘀、清热泻火,化痰解毒散结。诸药合用,共奏行气化瘀,化痰散结之功,达到降低白细胞的作用,切实解决患者临床中的实际问题。

[1]王启秀,乜新普,徐丽云,等.现代疾病诊断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乔振华.血液科疾病[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

[3]郁知非.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三十五血液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96-98.

Jiangbai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Leukocytosis Type)for One Case Report

XUAN Jing,NIU Chunfeng
(Hematology Department,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021,China)

The 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also called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including polycythemia vera,primary myelofibrosis,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and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these diseases have similar clinical features,and characterized by bone marrow hyperplasia.The clinical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and bone marrow fibrosis with white blood cell increased.This is attributed to thermal fatigu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tegory.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CM will distinguish disease as blood stasis and phlegm poison knot type.Treatment is mainly activating qi for removing blood stasis and dissipating phlegm and resolving masses.The prescription is self-made Jiangbai decoction which has significant effect.

Jiangbai decoction;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case repor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bugging;pyretic consumptive disease

10.3969/j.issn.1672-2779.2017.10.054

1672-2779(2017)-10-0124-03

:张文娟本文校对:牛春风

2017-01-19)

吉林省卫生厅课题【No.2015Q036】

*通讯作者:350787734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