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阁 翟凤霞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2016级,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玉荃名医工作室,河南 郑州 450000)

胡玉荃教授是中医妇科主任医师、教授,河南省知名妇科专家,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及集成工作指导老师,从事妇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50年。胡师深谙中医经典,善取诸家之长,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擅长诊治多种妇科疑难杂症。子宫腺肌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是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良性病变[1],中医可归属于 “痛经” “癥瘕”等范畴。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30~50岁的经产妇,目前原因尚不明,可能与各种宫腔操作手术增多有一定关系[2]。临床表现为痛经,月经不调 (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不孕,贫血等[3]。西医治疗本病效果常不理想且副作用大,中医辨证论治本病优势显着。笔者有幸侍诊学习,兹将胡师治疗子宫腺肌病验案2则收集整理如下,并附理法方药分析,期望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参考及新的思路。

1 验案举隅

案1李某,女,34岁,2016年5月3日初诊。患者以 “经前1周及经期腹痛、月经量多2年,加重半年”来诊。近2年,患者无明显原因经行腹痛,量多,近半年症状加重,末次月经:2017年4月18日,前4天量极多,经血顺大腿流淌,色暗红,质黏稠,有血块,伴腹痛 (按揉及饮热水后无缓解),后量少淋漓,10天净。平素经前喜食冷饮,时有外阴瘙痒,口干渴,纳差,眠可,大便偏干,舌质红,苔黄,脉沉。孕3人流1足月剖娩2,未上环。查阴超提示 “子宫腺肌病、剖宫产刀口憩室”。西医诊断: (1)子宫腺肌病; (2)剖宫产瘢痕憩室。中医诊断: (1)痛经;(2)癥瘕; (3)经期延长; (4)月经过多,证属瘀热互结型痛经,治以理气止痛,清热化瘀,方药:(1)经前药:黄芪15 g,金银花30 g,蒲公英30 g,败酱草30 g,白花蛇舌草30 g,炒薏苡仁30 g,蒲黄炭10 g,五灵脂10 g,茜草炭12 g,菟丝子30 g,墓头回15 g,海螵蛸12 g,墨旱莲30 g,小茴香10 g,白芷10 g,甘草6 g。共15剂 ,日1剂,水煎服,以黄酒和红糖水送服。 (2)经期药:①通胞调经合剂100 mL,每次50 mL,日2次,共5瓶。②月事喜丸每次1包,日2次,共1盒。③茴香颗粒6 g,香附颗粒10 g,各10包,每次1包,日2次。

2016年6月6日二诊:原子宫腺肌病,经量多,腹痛,经治疗腹痛明显减轻,末次月经:2016年5月22日,距经期16天。方药: (1)守初诊方,13付,日1付,水煎服; (2)经期药:①通胞调经合剂,每次50 mL,日2次,共5瓶。②经血宁胶囊,每次2粒,日3次,共1盒。

2016年7月8日三诊:服药后月经量较前减少,经前未再痛经,经期第2天腹痛1天缓解。末次月经:2016年6月18日,6月23日净 (6天净),经色鲜。距经期10天,舌质红,脉沉。方药: (1)守5月3日初诊方加白术12 g,12付,水煎服,日1付; (2)经期药:守5月3日初诊方 (2)。

3个月后电话随访,诉痛经基本消失,量色可,经行7天左右净。

按:患者以经行腹痛为主诉,彩超提示子宫腺肌病,中医没有 “子宫腺肌病”这一病名,本证可归属于中医 “痛经” “癥瘕”等范畴。中医辨治痛经,认为有虚实之分,即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病因由气血运行不畅,冲任阻滞所致。其病位在冲任、胞宫,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辨证论治: 《景岳全书·妇人规》记载: “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虚痛者,于既行之后”[4]。本案中患者腹痛按揉后无缓解,月经量多,色暗红,质黏稠,结合舌脉,当辨属瘀热互结型。经前为经血下聚胞宫,经血将泄之时,若贪凉饮冷,则使胞宫气机失利,瘀血留滞胞宫。血瘀日久,易于化热,出现瘀热并见之证。 《成方便读》指出: “血瘀之处,必有伏阳”。若瘀热不除,又易灼阴耗血,加重瘀阻状况[5]。治法以理气止痛,清热化瘀。方用胡老师自拟经验方“经痛舒”加减。蒲黄炭、五灵脂 (失笑散)活血祛瘀止痛,能去血中瘀滞,为君药;金银花、蒲公英、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墓头回、墨旱莲等凉血化瘀清热,使瘀滞散而血中蕴热得除;小茴香温经止痛,防药物过于寒凉;炒薏苡仁健脾清热利湿,使脾气健运而湿除热去,血脉通畅;黄芪补气行血,防诸药伤正;红糖性温能活,黄酒活血脉、行药力、化瘀血而加强活血止痛之力。经期服茴香、香附颗粒以行气止痛,使气行则血行。配合胡老师自拟院内合剂通胞调经合剂以 “急则治标”缓解疼痛,根据月经周期分阶段治疗,3个疗程奏奇效,可见胡师辨证用药一斑。

案2王某,女,33岁,2017年7月6日初诊。患者以 “月经量多,经行腹痛2年,加重半年”来诊。平素月经规律,4/28天,近两年月经后错,35~38天一潮,量较以往增多,有血块,轻微腹痛。近半年痛经较前加重,遇暖缓解,经前乳胀。末次月经:2017年5月12日,4天净,现停经55天。平素常双上肢麻木、发胀,情绪急躁。纳一般,眠可,小便可,大便偏黏,舌质暗红,边齿痕瘀点,苔薄黄,脉沉弦。患者既往孕5足月剖娩1引产1(孕6月时因宫口松弛引产)人流3。体格检查:2017年6月29日查阴超示:子宫50 mm×51 mm×47 mm,内膜厚8 mm,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宫颈多发纳囊,盆腔积液23 mm。查血HCG<10 mIU/mL。西医诊断: (1)子宫腺肌病; (2)月经不调。中医诊断:(1)月经后期; (2)月经过多; (3)癥瘕。辨证属气滞血瘀证;方药: (1)红花10 g,桃仁10 g,川牛膝15 g,茜草炭12 g,蒲黄炭10 g,五灵脂10 g,金银花炭20 g,海螵蛸12 g,白蔹12 g,旱莲草20 g,菟丝子30 g,黄芪15 g,乌药10 g,巴戟天12 g,枳壳12 g,炙甘草6 g。10剂,水煎服,日一剂。 (2)丹莪妇康煎膏,1盒。

2017年7月20日二诊:末次月经:7月9日,5天净。第1天量多,第1~2腹痛可忍受,可正常工作,色暗红,有血块。腰酸,乳胀,多梦,纳可,大便正常。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方药: (1)守7月6日第1方,去红花,桃仁,川牛膝,加蒲公英20 g,败酱草20 g,炒薏苡仁20 g。10剂,水煎服,日1剂; (2)丹莪妇康煎膏,共1盒。

2017年8月17日三诊:末次月经:8月7日,4天净,量可,色暗,有血块,第1~2天痛经,经前乳胀,小腹痛较前好转;服药时胃部仍不适。方药: (1)守7月20日方,14付,水煎服,日1剂。 (2)丹莪妇康煎膏,2盒

2017年9月7日四诊:末次月经:9月2日,5天净,量较前减少,血块及痛经均较前好转,脉沉有力,舌质淡红,苔薄黄。方药: (1)守7月6日第一方去红花、桃仁、川牛膝、枳壳,加白花蛇舌草30 g,瓦楞子15 g,蒲公英30 g,败酱草20 g,炒薏苡仁20 g。14付,水煎服,日1剂;②丹莪妇康煎膏,共3盒。

2月后电话随诊,患者经期腹痛基本消失。

按:本案中患者以 “经期腹痛” “月经过多”来诊,彩超提示 “子宫肌层回声不均”,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结合患者经前乳胀,情志不舒,舌质暗红,边齿痕瘀点,苔薄黄,脉沉弦,辨证属中医气滞血瘀证。肝气郁滞,失其调达之性,气为血之帅,气不畅则不能运血,致血行瘀滞,治当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方义:初诊时患者月经逾期未潮,给予活血化瘀药助经血下行;失笑散活血祛瘀止痛,桃仁、红花、川牛膝破血逐瘀,川牛膝又能引血下行,给瘀滞之血有出路;现代研究川牛膝能扩张宫口,使经血顺利外排。乌药、枳壳温经行气,更有 “血得温则行” “气行则血行之意”;本案中患者有过剖宫产和多次人流史,金刃所伤,致使胞宫气机失利,瘀血留滞胞脉。血瘀日久,易于化热,出现瘀热并见之证,若瘀热不除,又易灼阴耗血,加重瘀阻状况,故加金银花炭、墨旱莲、白蔹、茜草炭等以清热凉血止血。菟丝子、巴戟天调补冲任。配合丹莪妇康煎膏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二诊为经后5天,此属经后期,故去桃仁、红花牛膝等化瘀之品,加炒薏苡仁以健脾清热利湿,使脾气健运而湿除热去,败酱草凉血化瘀清热,使瘀滞散而血中蕴热得除;据患者病情变化临证加减,乃收良效。

3 小结

胡师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痛经多因于瘀,因瘀血阻滞胞宫胞脉则经血不得畅下, “不通则痛”,新血不得归经, “不荣则痛”,故经期宜因势利导,活血化瘀,促进经血外排;且痛经的治疗应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分阶段论治,而 “痛经治疗重在经前”,因此时血海满盈将泄,最易壅滞阻塞胞脉,此时也是胞宫瘀滞随经血外排的有利时机,故经前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常收事半功倍之效。

因腺肌病是一不能彻底治愈之疾病,胡师认为除药物治疗本病外,预防调护亦为治疗中不可忽视的一点。辨证遣方的同时需告知患者经前期要顾护胞宫,勿贪凉饮冷,冒雨涉水;经期注意休息及卫生,勿劳累动气;育龄期做好避孕措施,减少手术所伤等才能减少疾病的复发。

[1]KISSLER S,ZANGOS S,KOHL J,et al.Duration of dysmenorrhoea and extent of adenomyosis visualis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Biol, 2008,137(2):204-209.

[2]王鑫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进展[J].右江医学,2016,44(5):586.

[3]谈勇.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24-126.

[4]杨静宜.原发行痛经的文献及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

[5]翟凤霞,刘蔚霞.胡玉荃妇科临证精粹[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