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艺汇 刘春艳 牛建均 蒲 翔 李来来 李 文 陈云志 晏朝操

(1.贵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德江县民族中医院土家族民族医药研究所,贵州 铜仁 565200)

土家族医学独特的医学理念和丰富的医学内涵,使土家族医学在我国传统医学中独树一帜[1]。贵州土家族主要集中在铜仁地区,由于土家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无文字资料记载,只有老一辈草医靠祖辈口传心授传承下来,因此对贵州土家医药的研究相对较晚,许多重要资料尚未得到有效地挖掘和利用[2,3]。为了解贵州土家族地区民间医药的实际状况,本文调查了铜仁地区德江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民间草医,并分析贵州土家医药文化地挖掘、保护与开发状况,提出科学合理地保护建议,丰富和发展土家族医药学,实现资源共享。

1 调查方法及内容

通过对当地的土家民间草医传承人、土家特色的医院、诊所等地方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和记录与土家族医学有关的信息,例如:特色疗法、药物资源、医药典籍、经验方和传承人发展情况等资料。采访土家族的代表性医生,以了解调查中所传递的医学知识。对医生口述土家医药知识进行录像,且在获得许可的情况,对资料进行拍照以图像形式记录下来,进行资料分类整理。

2 土家医药文化的传承与特点

2.1 土家医传承方式 贵州土家医传承方式主要为师徒传承、祖传口授,以症论病,指药指症传授。土家医传承特点,(1)家族世袭,即祖传;(2)跟师学;(3)土家医与中医地融合,民间的中医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结合了当地土家医的宝贵经验,使用土家医的技法方药。前2种方式采取的多是“现场实践教学”方式,口传心授,实用性强而理论性、系统性较差[4]。大多数土家医还是以祖传和师徒传承为主,由于传承方式过于局限保守,且土家族无自己的文字,缺乏规范科学的整理记载[5]。

2.2 土家族药物的特点 贵州土家族药物的命名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按参、七、莲、风、还阳、蜈蚣、血类命名和分类,后期由于土家族医药发展,又按植物的形态、气味、药用部位、生态习性进行命名和分类,使得土家族药物命名更加完善,并将各种土家族药物按功能和土家族医学理论进一步进行系统分类。土家医认为,具有苦、酸、涩味的药称为凉寒药,具有麻、辣、咸味的药称为温热药,具有甜、淡、滑味的药称为平淡药,这就形成了土家族药学的“三元性”与土家族医学“三元论”的一致性[6]。据调查显示,土家族药物品种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非常普遍,所以弄清品种的真伪优劣,完善土家族药物品种标准,是目前保护贵州土家民族药物非常重要的工作。

2.3 贵州土家族特色医疗研究 土家医认为人体患病主要是人体三元元气不足或受损,毒气乘虚而入所致。人体元阳受损,元气耗散,故而患病,治则取培元强元、保元纳元和赶风赶气、赶水赶湿、赶火赶毒,治疗方法以增强人体抵抗毒气入侵造成人体损害的能力,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7]。土家医药实现了科学与自然协调发展,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土家医诊断疾病方法多样,以全面了解疾病发生原因、机制和临床表现,从而弄清疾病的寒热虚实和所属病症,得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6]。尤其外治法非常具有土家族传统疗法的民族特色,常见的外治法有:外敷疗法、熏蒸疗法、烧灸疗法、小儿推抹疗法、爆灯火疗法等。用药方面,以草药为主,多就地取材,对于蛇咬伤、骨伤、痈疮肿毒喜用“生药”“鲜药”,多数为随采随用,炮制简单;对于毒性和特殊药物则进行特殊加工炮制[8]。土家方剂,常常药味简单,用量较大,药力猛厚,一般用高度白酒浸泡内服,也可口嚼或捣烂外敷[9]。

3 土家医药传承的现状

据本次走访调查,土家医年龄在60 岁以上的占75%,好几位医生已经达到80 岁高龄,民间医生呈现出男性为主的特点,本次调查女性医生只有2 位。目前民间医生的文化水平较低,高中以下学历占80%,大专以上学历占20%(4 人)。另外,90%的土家医生无传承人,老辈土家医生受教育程度不高,医学知识主要来自跟师学习或者祖传,其后代子女不愿意继续传承土家医,土家医也有祖传“不外传”的思想束缚,导致传承的范围缩小,无法继续传承下去。有70%的医者有祖传的秘方或自己经验方,并且大多传承代数在3 代人以上,在传承的过程中文字记载资料欠缺,口耳相传会有主观、模糊的成分,出现误差,导致传承出现失传、误传的现象。贵州土家族民间医生治疗的疾病范围主要有骨伤骨折、风湿性关节疼痛、皮肤病、痔疮、咽喉炎、肾炎、高血压、胃肠疾病等,以及一些外治法如:小儿推抹疗法、爆灯火疗法、外敷法、熏蒸疗法等,这可能与山区交通不便、长期潮湿的生活环境、生活习俗等有密切关系。贵州地区土家族民间医生所用中草药来源主要为通过药商购买、自己采集,采集多数为当地药用植物资源。当地人选择土家族民间医生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民间医生对常见疾病和慢性疾病治疗具有疗效显着、方便简单以及经济适用的优点。

4 土家医药口述资料实践案例

指诊是土家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的一套诊断疾病的方法,适用于诊断各种疾病,指诊看病犹如脉诊,每个指甲与脏器相关,但目前会使用土家指诊的医生已经非常少了。80 岁土家医生柳任华在诊断疾病过程中,运用号脉和指诊相结合,辨证论治,治疗无数患者。据柳医生介绍,这是祖辈口耳相授传下来,他14 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学医,经过不断地实践积累总结经验,通过观察指甲的纹路、颜色和指形的改变等来诊断疾病,并且擅长小儿推抹、爆灯火疗法等土家特色疗法,在当地颇有声望。

89 岁龚尚金医生,1959 年开始自学中草药书籍和进行中草药搜集。60 年来用中草药治疗毒蛇咬伤400 余人,没有一人死残。治口腔牙痛、糜烂约7000 余人,水、火、电、硫酸伤300 余人,子宫脱垂、胃十二指肠溃疡、陈旧性无名中毒腐烂数千人,受到患者好评。特别是经多年临床实践成功地自制了蛇药龙、龙共牙痛散、水火烫伤粉治疗蛇伤、牙痛、水火烫烧伤,疗效特奇。

5 土家族口述医药文献传承与发展

5.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土家族医药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后继无人。由于土家族医药知识历代是靠口耳相传,师带徒等形式传承下来的。只剩下一批中老年土家医生,年纪较大,文化水平偏低,经验方和祖传秘方也无文字记载,很难留住土家医药的根[10]。要解决土家族医药人才匮乏的问题,首先要重视土家族医药知识保护和挖掘,让更多人了解土家医药,并学习土家族医学特色疗法,开展土家医临床特色专科专病建设,充分发挥土家医技医术优势与特色;其次要做好名老土家医的传承工作,将传统医技医术、独特诊疗方法传授下去。

5.2 加大土家医药的挖掘力度和资源保护 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有的土家族药物资源成为濒危药物或珍稀药物。例如:土家药胡豆莲具有较强的清热、镇痛、消炎、抗癌等作用,据民间医生介绍其用于镇痛具有独特效果,但现在只能采集到少量或只能采集到标本[10]。要加大对贵州土家族医药进行抢救性发掘,通过调查相关土家医药传承状况,整合与研究土家族医药发展规律,对民族特色疗法、炮制方法和工艺地整理和挖掘具有科研价值,还可以采用数据库的方式有效实现土家医药的资源共享[11]。

5.3 对土家民族医药疗法的评价应该放宽标准 目前对现代医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标准非常成熟,但条件非常严格,而民间土家民族医药疗法由于无文字记载,医学理论基础非常的薄弱,开展现代医学技术评价标准需要投入大量成本,民间医药很难满足适应现代医学理论和方法的检验[12]。因此,对土家民族医药疗法评价标准要符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建立相对独立的评价体系。应该深入实地调查民间医生的从医背景、行医生涯和群众对医生的评价和口碑,而技术方面的特征则包括主要学术观点、经验和操作方法,从这些方面的评价中能够得出一个基本的判断,有没有进一步发掘的前景,需要的是专家的评审和进一步临床验证。

6 总结

中医药起源于民间,民间医药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主要力量。目前,现代医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导致民间方药和疗法得不到有效保护,民间医药有进一步衰落的趋势[13,14]。土家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疑难杂症、养生保健、治未病等方面有独特优势。近几年,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下达文件要求做好民族民间特色诊疗技术与验方的抢救挖掘和整理工作,可见对民间民族医药工作的重视程度。目前,关于实地调查的贵州地区土家医药文献较为缺乏。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土家医药文化,实现其活态传承,本文对贵州土家民族医药资源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根据现状提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建议,使土家民族医药更好地发展和传播。同时对土家族医药的发展提出保护策略,这也适当地填补了对土家医药保护研究方面的空白,促进贵州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加强贵州民族医药文化地挖掘、保护与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