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 虹

关键词:参松养心胶囊;心房纤颤;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1.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6-0020-02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尽管近年来在房颤的非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房颤患者最常规的治疗选择。临床上常用化学药物治疗,但长期应用化学药物治疗有不良反应。为此,笔者选择运用参松养心胶囊对57例心房纤颤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以探讨其治疗的新途径。现将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内科2006年11月~2008年6月的住院患者,均经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Hoher等检查诊断为心房纤颤患者110例。入院治疗前7天未使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7例,其中男44例,女13例;年龄(56±7)岁;对照组53例,其中男40例,女13例;年龄(56±6)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均无显着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粒,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盐酸胺碘酮片(赛诺菲民生制药公司生产)0.2g,每日3次(5~7天),然后逐渐减量至0.2g,每日1次,观察时间均4周。

1.3观察指标患者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第4周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和超声心动图、X线摄胸片、血、尿、便常规,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以判定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着意义。

2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参照卫生部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药理基地所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1979年中西医结合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显效:心房纤颤消失或减少90%以上;有效:心房纤颤减少50%以上;无效:未达到有效水平;恶化:治疗后心律失常比治疗前严重。

2.2治疗结果治疗组失访2例,共完成55例,对照组失访4例,共完成49例。治疗4周后,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见表1。

2.3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5.45%),其中腹胀2例,食欲差1例,均能耐受,经对症治疗可缓解。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9例(18.36%),其中肝功能损害2例,恶心、呕吐各2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Ⅱ度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方法是射频消融,但对于器质性心脏病合并的房颤则效果欠佳,仅25%~60%之间。主要以抗心律失常的化学药物为主。但抗心律失常化学药物多可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CAST(cardiac arrhythmia suppressiontrial)研究证明,Ic类药物可减少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心律失常,但却显着增加猝死率和总病死率。因此,Ic类药物只能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索他洛尔、胺碘酮)会引起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当患者出现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心动过缓、合并应用其他延长QT间期的药物或肾功能异常时,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既往认为胺碘酮是较安全的选择,但近来有报道胺碘酮增加心功能Ⅲ级患者的病死率。鉴于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尤其是增加远期病死率。因此寄希望于开发更加安全、有效的新药物。

参松养心胶囊是国家批准的治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其主要成分是人参、麦冬、山茱萸、丹参、炒酸枣仁、桑寄生、赤芍、土鳖虫、甘松、黄连、南五味子、龙骨等。其抗心律失常作用与甘松所含颉草酮有关。颉草酮具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能延长动作电位,阻断折返激动,能有效治疗心律失常;丹参可活血化瘀,减轻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药效学研究表明,参松养心胶囊可明显降低氯化钙所致小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对乌头碱所致大鼠的心律失常有显着保护作用,对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有明显保护作用,明显减少实验性心律失常发生及持续时间,减少早搏。方中人参大补元气,麦门冬养阴清心,五味子益气养阴,3者合用以治发病之本。山茱萸、酸枣仁养心阴、益肝血,同时选用丹参、赤芍、土鳖虫、甘松活血通络,脉络畅通,气络得养,又配伍清心安神的黄连和龙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通络、养心安神之功效;各种中药协同作用,标本兼治。组方严谨,多用途、多环节、多靶点阻断心律失常的发生,充分发挥其抗心律失常的整体协同作用,从而达到纠正心律失常的目的。加之毒性低,使用安全,对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亦无不良影响,对其治疗的依从性良好,提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房纤颤安全有效,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