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鹏 ,沈 燕 ,王 舒 △

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 300000;2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研究所

耳鸣是耳部疾患或其他疾病所伴有的常见症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是临床常见疑难病症之一。神经性耳鸣又称感音神经性耳鸣,其强调的是患者的主观感受。患者常感觉耳内有蝉鸣声、嗡嗡声、嘶嘶声等单调或混杂的响声[1]。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增加,使本病患者越来越多。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疗效不尽如人意。中医治疗耳鸣有着悠久的历史。《灵枢》中就有多处有关针刺法治疗耳鸣的记载。现代临床Meta分析研究表明,针刺或针刺与其他方法相结合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高于单纯药物治疗或其他非针刺治疗[2]。醒脑开窍针刺法为我国着名中医针灸学家石学敏教授于1972年所创,此法主要用于治疗中风病,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为治疗原则。因其在治疗上注重调神以整体调节全身脏腑机能,故而疗效卓着,借此可异病同治,广泛应用于治疗其他各科病症[3]。笔者在导师王舒教授指导下深受启发,临证注重调神、调气,以神导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神经性耳鸣,意在从整体观念出发,局部靶向治疗与整体功能调节相结合,治病求本,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典型病例

单某,女,63岁,因“右侧耳鸣反复发作8年余”于2016年5月25日来诊,自诉2008年时因劳累过度出现右侧耳鸣,声音较小,弱于蝉鸣音,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曾于天津某医院服用清热泻火中药及针灸治疗,病情缓解。2013年因受寒冷及精神刺激,耳鸣声尖锐刺耳,如划玻璃样,服用乌灵胶囊,再次缓解。刻诊:右侧耳鸣阵发性发作,甚则呈划玻璃样声响,每次持续10~30秒,每日发作4~5次,无明显诱因,伴头部紧缩感、心烦、心悸,无恶心呕吐,无口苦,胃纳、睡眠可,二便正常,舌红,苔白腻,脉沉滑,舌下两侧可见瘀点。辅助检查:曾于外院行头部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未见占位性病变。辨证为肝肾亏虚,脾虚湿盛,瘀血阻络,清窍失养。

第一阶段治疗方案:耳周4穴(听宫,耳门,听会,翳风),百会,率谷,中渚,外关,血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足临泣,下三皇(董氏奇穴)。操作方法:耳周4穴任取2穴交替使用,针刺得气后通电针30分钟;率谷、中渚、外关、血海用泻法,余穴用补法;下三皇采用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分钟。

第二阶段治疗方案:采用“小醒脑”法取穴内关、印堂、三阴交、极泉、委中,配合耳周4穴(听宫,耳门,听会,翳风),中渚,太溪,足三里,阴陵泉,血海,腕顺穴、下三皇、足三重(董氏奇穴)。操作方法: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0寸,提插捻转泻法1分钟;印堂穴,刺入皮下后采用雀啄泻法,以眼球湿润为度;极泉、委中皆施提插泻法,以患者肢体抽动3次为度;耳周4穴任取2穴交替使用,针刺得气后通电针30分钟;中渚、血海用泻法,腕顺穴、下三皇、足三重采用平补平泻,余穴皆用补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考虑患者病程较长,拟定15次治疗为1个疗程。

患者于第1阶段治疗结束时诉,耳鸣发作次数变为1日1次或数日1次,程度亦明显缓解,耳鸣声由高亢变为细小,头部紧缩感基本消失,但期间病情反复2次。因此在第2阶段治疗时加用醒脑开窍法,调理神机,以神导气,以期令耳窍通利,清窍得养。第二阶段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耳鸣1月偶发1~2次,声音细微,症状较前明显改善,已基本不影响日常生活。嘱其避免过度劳累及情志刺激,服用补肾填精益髓,活血通络等中药以善后。

2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神经性耳鸣是耳蜗、听神经和听觉中枢通路的病变所引起,治疗多采用营养神经、扩张血管改善耳内血液循环、高压氧舱等治疗,但疗效并不令人满意。耳鸣除影响患者睡眠之外,还会造成患者烦躁、焦虑、抑郁、恐惧等精神症状,甚则引起抑郁症。因此,耳鸣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因素,积极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意义。

耳鸣一症在中医文献中早有记载。《灵枢·海论》篇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中医认为,广义之“神”泛指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主宰一切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耳鸣也可以看作听觉这一生命活动运转失常的表现。究其根本则为脏腑神机紊乱,耳窍功能失常,所以恢复脏腑功能活动的主宰“神”就成为治疗本病的关键环节。醒脑开窍针刺法的核心就在于调神,调神的概念不仅包括苏醒神志,还包括恢复脏腑和肢体功能[4]。石学敏院士认为其理论依据在于:神之所在,脑为元神之府,心藏神;神之所主,人体一切生命活动过程;神之所病,百病之始,皆本于神;神之所治,凡针之法,必先调神[5]。此法在临床广泛应用,是基于其适应症多有神机逆乱、虚实夹杂的相同病机,所以可以异病同治、灵活运用[6]。

本患者开始治疗时运用传统取穴法,病情虽有缓解,但仍有复发的表现。所以选用了醒脑开窍法(“小醒脑”)为主的方案二。其中,内关穴为主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属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有疏通气血之功,针刺本穴可使心输出量增加,从而相应增加脑灌注,促使神经功能恢复[7],为治疗耳鸣改善听力奠定了物质基础;印堂为经外奇穴,位于督脉循行线上,具有醒神清窍之功;三阴交滋补肝脾肾三阴;极泉、委中,畅通经络,调和气血;耳周4穴(听宫、耳门、听会、翳风),“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疏通局部经络,通窍聪耳,以治其标,且针刺耳周腧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耳蜗功能,提高听中枢皮层诱发电位波幅[8-9],从而改善耳鸣症状;中渚通利三焦经气,为治耳鸣之效穴;太溪、足三里、腕顺穴、下三皇,脾肾双补,以滋气血生化之源,通过调补后天以补益先天之本,肾精足则耳鸣消;阴陵泉健脾祛湿;血海,足三重化瘀通络。诸穴相伍可以调节心神脑神、醒脑开窍、滋补肝肾,共奏治病求本之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运用醒脑开窍法治疗神经性耳鸣取效的关键在于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神论治,通过调神来纠正脏腑神机逆乱,从而使多年顽疾得以有效缓解。这也对醒脑开窍法在治疗除中风以外的其他疾病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1]段建雪,杨和艳,于亚婷,等.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近10年的临床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5):69-71.[2]马文翰,张定棋,王朝军,等.国内外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临床研究 Meta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2):17-22.

[3]冯新.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延伸应用[J].光明中医,2016,31(9):1313-1316.

[4]焦玥,吴中朝,周宇,等.从传统针灸与现代针灸角度分析醒脑开窍针刺法[J].中医杂志,2014,55(9):743-746.

[5]石学敏.石学敏实用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66-267.

[6]罗丁,樊小农,石学敏.小议醒脑开窍针刺法与“异病同治”[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3):1-3.

[7]付平,贾建平,王葳,等.电针内关和神门穴对脑功能成像不同影响的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1):61-63.

[8]张涛,杭群.针灸现代研究与临床[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488.

[9]丁雷,王嘉玺,刘大新.针刺听宫穴治疗耳鸣疗效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6):43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