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秋杰,秦萍萍,刘俊彤,赵江豪,杨利娟,李志刚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100029

李志刚教授是我国着名的针灸学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穴位研究中心主任,从事针灸临床、教育和科研工作三十余年,理论和临床经验十分丰富。李教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师古而不泥古,在临床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往往能够收到“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的治疗效果,其独创的“通督启神”法针刺治疗抑郁症取得了良好疗效。

1 抑郁症

抑郁症(depression)是以显着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认知功能损害、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1]。其发病年龄多为20~30岁,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2~4倍,且发病率逐年上升[2]。WHO报告显示抑郁证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导致人类死亡和致残的第二大类疾病[3],其发病率将达到总人口的10%,约90%的抑郁症患者有过自杀行为[4],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中有15%因自杀而结束生命[5],国内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为 31.6%~51.1%[6]。抑郁证具有发病率高、治愈率低、致残率高、自杀率高及复发率高等特点,常表现为情绪焦躁、快感缺失、睡眠障碍、思维困难、食欲下降、脑力劳动效率下降、负罪感和自杀念头等,很难胜任日常工作,且反复发作、反复就医,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

1.1 发病机制 抑郁症是一种多机制的复杂病症,其发病机制复杂,一般认为与生物化学、脑区及环路、自身遗传和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其主要发病机制如下:抑郁症的发生与大脑高级神经功能的紊乱有关,抑郁症患者脑区的情绪处理功能出现异常[7];单胺类递质与受体学说认为抑郁症发生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或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水平过低及其受体功能低下有关;谷氨酸及其受体学说认为谷氨酸增加可诱发抑郁症[8];神经肽及神经营养因子是引起抑郁症的重要介质,如P物质和其他神经激肽等[9];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0]和性激素[11]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神经可塑性研究发现抑郁症中枢神经的可塑性遭到破坏[12];Harrison 等[13]通过研究揭示了抑郁症与细胞因子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等。1.2 治疗 目前抑郁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脑部刺激治疗以及针灸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包括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常用的西药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的帕罗西汀、舍曲林等;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去甲丙咪嗪、马普替林等;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双重抑制剂,如文拉法辛、米那普仑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苯乙肼,吗氯贝胺等;情绪稳定剂和抗精神病药物等。中药对抑郁症的治疗与西药的单一治疗作用有所不同,中药的治疗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通过多靶点、多层次、多途径来实现。心理疗法在抑郁症的治疗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心理疗法、集体心理干预疗法、个体化运动疗法、音乐疗法等。脑部刺激疗法主要用于严重抑郁症患者,如电休克疗法、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神经外科治疗的深脑刺激及迷走神经刺激、睡眠剥夺疗法等。针灸治疗抑郁症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辨证选穴进行治疗,主要包括体针、头针、腹针、耳穴、电针等。除了上述单一疗法外,还包括两种疗法的联合使用,如针灸与西药联合使用、西药与心理治疗联合使用等,甚至3种及3种以上的疗法联合使用。

2 “通督启神”法

李志刚教授基于“督脉-脑-神”之间的密切联系提出了“通督启神”法,本法以“督脉-脑”系统为物质基础,通过“通督”方法达到“启神”的目的,主要用于抑郁症等与“脑”相关的精神神志类疾病的治疗。

2.1“督脉-脑”系统 《素问·骨空论篇》曰:“督脉为病,脊强反折……上额交巅,上入络脑。”《难经·二十八难》曰:“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十四经发挥》曰:“督脉者……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均指出督脉循行入脑,与脑相通,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医学衷中参西录》曰:“脑为髓海,实由肾中真阴真阳之气,酝酿化合而成,缘督脉上升而灌注于脑。”《医林改错》曰:“灵机记性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长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髓上行入脑,名曰脑髓。”由此可以看出,督脉是将精微物质输送至脑的通道,正如《杂病源流犀烛》曰:“督脉为精气升降之道路”“督脉-脑”系统的精气充足,则“精神内守”。因此,“督脉-脑”系统是“通督启神”法的物质基础。2.2“脑-神”理论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曰:“头为诸阳之会,位居至高,内涵脑髓,脑为元神之府,以统全体。”《医林改错》曰:“灵机记忆不在心而在脑。”《医学衷中参西录》曰:“神明之体在于脑,神明之用出于心”“秉先天之道……其本在脑……其用在神,行于身后,循脊入脑。”《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头者,诸阳之会,上丹产于泥丸宫,百神所集。”《道藏·谷神不死论》曰:“头有九宫,上应九天,中间中宫,谓之泥丸,又曰黄庭,又

曰昆仑,又名天谷,其名颇多,乃元神所住之宫。”李时珍明确提出“脑为元神之府”。谢海洲教授也指出脑窍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蕴藏于脑窍之中,其功能作用皆出自于脑窍[14],由此看出脑与神的关系十分密切,脑主宰人的生命活动,元神来源于先天,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则是在先天元神的基础之上通过后天获得,脑不但主先天之神,亦主后天之神。因此,脑与神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不可割舍。

2.3“通督”之法 “通”的思想最早源自《黄帝内经》,中医对“通”有两方面的认识,一是气血津液等正常运行,二是五脏六腑处于正常的功能状态。《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通法”即是在仲景的这种思想指导之下建立起来的,属于中医的治疗大法,历代医家对此多有阐述,如《备急千金要方》曰:“欲疗诸病,当先以汤荡涤五藏六府,开通诸脉,治道阴阳,破散邪气,润泽枯朽,悦人皮肤,益人气血”,《证类本草》曰:“通可去滞”,《医学真传·心腹痛》曰:“夫通者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可以看出通法在中医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曰:“经络受邪,入藏腑,为内所因……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就本病而言,无论是有形实邪还是精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等导致的督脉壅塞不通,皆会引起脑髓失养,神机失用,发而为病,因此,运用“通”法使督脉通畅,保持精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使脑窍功能活动正常,才能达到“启神”的目的。

2.4“启神”之效 “神”按其来源可以分为先天之神和后天之神,先天之神称为元神,与生俱来,最早见于《颅内经·序》;后天之神称为识神,是人出生后形成的,最早见于《魏书·释老志》曰:“凡其经旨,大抵言生生之类,皆因行业而起……识神不灭。”神能主宰人的生命活动,如《素问·六微旨大论篇》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神亦能调节机体适应外界的环境,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主明则下安……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指出神乱则形变,抑郁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便由“神乱”导致,即由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异常引起,因此治疗抑郁症的关键在于使患者的精神状态恢复正常,达到“精神内守”“正气存内”的状态。《灵枢·本神》篇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曰:“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素问·针解篇》曰:“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指出了治“神”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以“通督”之法达到“启神”之效既是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根本途径,也是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3 其穴位组成及配穴原理

百会又名三阳五会,位居头之巅顶,属督脉,为足太阳、手足少阳、督脉、足厥阴肝经之交会穴,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指出百会具有“主心烦闷,惊悸健忘,忘前失后,心神恍惚”的作用;《张氏医通》曰:“头者,天之象,阳之分也,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朝会于高巅。”即为百会穴;《针灸资生经》曰:“百病皆主”“人身有四穴最急应,四百四病皆能治之,百会盖其一也。”《黄帝内经集解》曰:“脑为髓之海,其输穴在于其盖,即督脉之百会穴。”百会位居巅顶,亦为督脉之要穴,与脑髓直接相连,可起到调控髓海,调畅督脉,调神醒脑的作用,因此将百会作为“通督启神”法的首选穴位。

印堂穴在1990年颁布的国家标准《经穴部位》和1991年颁布的《针灸穴名国际标准》中均归属于经外奇穴,在2006年9月18日发布的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中将印堂穴由经外奇穴改为督脉穴位,其定位不变。印堂穴首次出现在《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素问·刺疟篇》中“刺疟者……先刺头上及两额两眉间出血”首次提出印堂穴的定位,位于头部两额两眉之间,头部穴位为临床治疗抑郁症的有效穴位[15],且在督脉循行线上,具有通督活络、安神定志之功,故李教授将印堂穴纳入“通督启神”法的组穴中。

人中穴又名水沟穴,位于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的交点处,上接鼻窍通于天,下连肺窍通于地,人居其中,故名“人中”,属于督脉穴位,是督脉与手阳明大肠经的交会穴,具有醒神开窍,舒筋利脊,救逆止搐,镇静安神的作用。人中穴属于十三鬼穴之一,在临床上常用于精神神志疾病的治疗,如癫痫、癔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正如《针灸大成》所云:“主失笑无时,癫痫语不识尊卑,乍哭乍喜”,所以李教授将其作为“通督启神”法的重要组穴。

百会、印堂、人中3穴皆位于头部,与脑髓相通,且均分布于督脉的循行线上,“病变在脑,首取督脉”[16]“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等均是3穴主治神志疾病的理论基础,3穴合用,能奏“通督启神”之效。在临床治疗中,除了三大主穴之外,李教授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随症加减:如肝郁气滞加期门、肝俞、合谷、太冲;气郁化火加行间、内庭、侠溪;痰湿阻滞加丰隆、阴陵泉、足三里、中脘;阴虚火旺加太溪、三阴交、涌泉、照海;心脾两虚加神门、内关、心俞、脾俞;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百会;心胆失调加外关、足临泣、阳陵泉等。

现代研究也证实了“通督起神”法的科学性,陈秀慧等[17]针刺百会穴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发现患者脑内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活性明显升高;马莉等[18]针刺百会穴治疗抑郁症发现患者血浆中单胺类递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明显增高;邱艳明等[19]电针百会、印堂治疗抑郁大鼠,大鼠下丘脑5-羟色胺增加、下丘脑5-羟吲哚乙酸降低;徐世芬等[16]针刺百会、印堂治疗抑郁症收到了显着的临床疗效;罗伯托·刚萨雷斯等[20]电针百会穴和印堂穴有效缓解了抑郁症的症状,并对控制抑郁症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刘汉平等[21]针刺人中穴治疗抑郁症神经症取得了良好疗效,以针刺人中穴为主治疗产褥期抑郁症有较好的疗效,尤其适用于轻度产褥期抑郁症患者等。由此可见,针刺百会、印堂、人中3穴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良好。

4 操作手法

患者仰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针刺百会时,右手持0.30 mm×40 mm无菌针灸针,针尖朝下,以45°对准穴位将针快速刺入皮下后,使针体与皮肤成15°向脑后方向平刺0.5~0.8寸,行小幅度捻转手法使之得气;针刺印堂时,左手拇、食二指将穴位局部皮肤捏起,右手持0.30 mm×25 mm无菌针灸针从捏起的上端刺入,使针体与皮肤成15°向下平刺 0.3~0.5寸,行小幅度捻转手法使之得气;针刺人中时,左手拇、食二指捏起上嘴唇人中穴处,右手持0.30 mm×25 mm无菌针灸针从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刺入,使针体与皮肤成30°向上斜刺0.3~0.5寸,行快速提插捻转手法,加强刺激,使眼球红润流泪为度。

5 典型病例

患者,女,22岁,大学生,2014年6月18日初诊。精神抑郁1年余。患者平素性格内向,不善言语,一年前因父母离异,遭受打击,精神抑郁,于当地某三甲医院治疗,诊断为抑郁症,予帕罗西汀等西药治疗,症状未得到明显缓解,遂来李教授门诊就诊。症见:情绪不宁,精神差,胸部满闷,胁肋胀痛,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失眠多梦,焦虑不安,易受惊吓,情绪低落,且情绪波动较大,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对事物提不起兴趣,小便正常,大便秘结,体力下降,体重减轻,舌淡红,苔薄腻,脉弦。病后患者喜欢独处,不愿与周边朋友同学交流,学习成绩下降,每感到有压力时便会有轻生的想法。西医诊断:抑郁症。中医诊断:郁证(肝气郁结证)。治则:通督启神,疏肝解郁。针刺选穴:百会、印堂、人中、期门、肝俞、合谷、太冲。操作手法:选择适宜的体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百会、印堂、人中操作如上;针刺期门、肝俞时,右手持0.30 mm×40 mm无菌针灸针,针尖朝下,对准穴位将针快速刺入皮下后,使针体与皮肤成30°向下斜刺0.5~0.8寸,行小幅度捻转等手法使之得气;针刺合谷时,患者手呈半握拳状,医者右手持0.30 mm×40 mm 无菌针灸针,直刺0.5~1 寸,行小幅度捻转等手法使之得气;针刺太冲时,右手持0.30 mm×40 mm 无菌针灸针,直刺0.5~0.8寸,行小幅度捻转等手法使之得气。留针30分钟,1次/d,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周再行下一疗程的治疗。针刺2个疗程后,患者精神状态较前好转,食欲增加,能够正常入睡,但睡眠较浅,开始慢慢与医生及身边的朋友同学交流,5个疗程后患者恢复如常人。现已大学毕业进入某事业单位工作,随访至今未复发。

6 小结

“通督启神”法针刺治疗抑郁症是李教授多年临床经验的凝结,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取穴精,疗效好,经济实惠,简便易行,无副作用,容易被患者接受等优势,有效补充了药物治疗抑郁症的不足,提高了临床疗效,减轻了患者痛苦,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江开达.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3-124.

[2]刘春林,阮克锋,高君伟,等.抑郁症的多机制发病[J].生理科学进展,2013,44(4):253-258.

[3]Barbw DH.心理障碍临床手册[M].刘兴华,译.3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287-354.

[4]郭田生,闫翰.自杀行为的研究进展及医学干预[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9,26(4):213.

[5]蔡焯基,汤宜朗,马辛,等.抑郁症基础与临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669-670.

[6]潘令仪,王祖承.自杀的国内研究概况[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7):7.

[7]郭琴.抑郁症患者情绪障碍的脑结构及功能机制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

[8]安锋利.眶额叶区5-HT,Glu,NO与应激性抑郁症的关系[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6.

[9]Blier P,Gobbi G,Haddjeri N,et al.Impact of substance P receptor antagonism on the serotonin and norepinephrine systems:relevance to the antidepressant/anxiolytic response[J].Journal of Psychiatry and Neuroscience,2004,29(3):208-218.

[10]Wang S S,Kamphuis W,Huitinga I,et al.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in the human hypothalamus in depression by laser microdissection and real-time PCR: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receptor imbalances[J].Molecular Psychiatry,2008,13(8):786-799.

[11]Li W,Li QJ,An SC.Preventive effect of estrogen on depression-like behavior induced by chronic restraint stress[J].Neuroscience Bulletion,2010,26(2):140-146.

[12]Hayley S,Litteljohn D.Neuroplasticity and the next wave of antidepressant strategies[J].Front Cell Neurosci,2013,7(11):1-18.

[13]Harrison NA,Brydon L,Walker C,et al.Neural origins of human sickness in interoceptive responses to inflammation[J].Biol Psychiatry,2009,66(5):415-422.

[14]赵冰,张晨,张华东,等.谢海洲教授论脑窍的生理功能[J].光明中医,2007,22(1):3-5.

[15]郭章华.刘公望教授针灸治疗抑郁症经验[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5):1-2.

[16]徐世芬,庄礼兴.电针百会、印堂为主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9):1-2.

[17]陈秀慧,黄德弘,刘艳荣.百会穴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对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150-1152.

[18]马莉,程为平,梅晨健,等.加强扬刺百会穴对抑郁症患者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影响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5):562-563.

[19]邱艳明,时宇静,图娅.电针印堂、百会对获得性无助大鼠不同脑区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6):54-56.

[20]罗伯托·刚萨雷斯,牛婷立,马良宵,等.电针百会和印堂穴对不同人群抑郁症的干预[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1):2517-2520.

[21]刘汉平,梁波.水沟穴快速提插法为主治疗抑郁性神经症25例[J].四川中医,2003,21(9):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