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永,陈 萌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近些年,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及心理、精神、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慢性便秘的发生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慢性便秘可分为器质性便秘与功能性便秘,根据发病机制,功能性便秘还分为排便障碍型、慢传输型、混合型,而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便秘[1]。STC的主要病因是结肠动力障碍,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若不及时治疗,长期便秘可诱发各种肛周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当前西医对于STC 的治疗效果有限,副作用明显,远期疗效不佳[2],因此寻找一种新治疗方案已经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探讨化瘀通便汤对STC患者血浆胃动素及结肠动力的影响,以期为STC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将2017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24 例STC 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 例和对照组64 例。观察组中男28 例,女32 例;年龄20~78岁,平均(46.79±3.13)岁;病程1~10 年,平均(5.68±1.14)年。对照组中男30 例,女34 例;年龄20~78 岁,平均(46.54±3.09)岁;病程1~10年,平均(5.62±1.17)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2013 年《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中关于STC 的诊断标准[3]:1)符合罗马Ⅲ标准中关于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1)必须包含下列2 项或2 项以上标准:①每周排便<3次;②至少25%的排便需通过盆底支持、手指协助等辅助排便;③至少25%的排便存在肛门堵塞感及肛门直肠梗阻感,④至少25%的排便存在不尽感;⑤至少25%的排便为硬粪及干球粪,⑥至少25%的排便有费力感;(2)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相关诊断标准;(3)不用泻药时极少出现稀便;入组3 个月内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上述症状出现至少6 个月。2)结肠传输试验阳性。3)通过球囊逼出试验、盆底肌电图检查、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排除出口梗阻型便秘及混合型便秘。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关于STC 血瘀证的辨证标准[4]:1)主症:长期排便不畅,大便干硬,排便周期延长,排便困难,粪质干硬,且舌质出现瘀点、瘀斑或暗紫,脉沉涩;2)次症:面色紫暗或暗黑、青筋显露、肌肤甲错、牙龈及口唇紫黑、固定性绞痛或疼痛。

1.3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性别不限,年龄18~80 岁;3)依从性良好;4)患者自愿加入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1)备孕期、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2)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或出口梗阻型便秘者;3)合并肠结核、克罗恩氏病、直肠炎症、直肠肿物、直肠息肉等结肠及肛门直肠器质性病变导致肠腔狭窄者;4)合并严重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等消化道症状者;5)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者;6)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者;7)服用神经阻滞剂、抗胆碱能药物、钙通道阻滞剂、吗啡等药物所致结肠运输缓慢者;8)合并结核、梅毒、肝炎、性病等传染性疾病者;9)既往存在腹部手术史者;10)过敏体质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口服麻仁润肠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国药准字Z11020159,规格:6 g/丸),每次1丸,每日2次。

1.5.2 观察组 化瘀通便汤药物组成:川芎15 g,当归30 g,苦杏仁10 g,桃仁10 g,半夏8 g,陈皮15 g,柴胡15 g,枳实20 g,白术10 g,生地黄20 g,甘草10 g。随症加减:肾虚加补骨脂15 g、山药25 g;热结加牡丹皮10 g、赤芍15 g;气滞加香附10 g、木香20 g;阳虚加锁阳10 g、肉苁蓉20 g;阴虚加天冬15 g、熟地黄15 g;血虚加何首乌15 g、阿胶10 g;气虚加黄芪15 g、党参15 g。每日1剂,水煎取300 mL,分早、中、晚3次口服。

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1.6.1 便秘症状积分 采用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进行评价[5],包括排便不尽感、排便难度、大便性状、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时间等,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6.2 中医证候积分 参考《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国家标准应用》评价中医证候,包括排便不畅、粪质干硬、排便周期延长、脉细涩、舌质紫暗,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6]。

1.6.3 胃动素(motilin,MLT)水平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MLT水平。

1.6.4 结肠传输情况 指导患者检查前3 日清淡饮食,禁止服用影响肠道功能的药物及刺激性食物,在检查前1 日上午8~9 点口服1 枚含有20粒标志物的胶囊,此后72 h 通过拍摄卧位片记录残存于大肠内的标记物数量,72 h 内结肠残留标志物>4粒表示结肠传输时间延长[7]。

1.6.5 疗效标准[8]显效:患者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评分减分率>70%,临床体征及症状减轻或消失;有效:患者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评分40%<减分率≤70%,临床体征及症状有所减轻;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 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便秘症状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排便不尽感、排便难度、大便性状、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时间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积分比较()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积分比较() 分

注:*表示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排便时间2.45±0.69 0.61±0.15*#2.44±0.67 1.21±0.39*例数60对照组64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排便不尽感2.28±0.42 0.76±0.11*#2.29±0.44 1.51±0.32*排便难度2.05±0.43 0.75±0.14*#2.06±0.41 1.19±0.23*大便性状2.75±0.56 0.91±0.26*#2.74±0.59 1.67±0.38*排便间隔时间2.18±0.58 0.61±0.17*#2.16±0.60 1.16±0.32*

2.2 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排便不畅、粪质干硬、排便周期延长、脉细涩、舌质紫暗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注:*表示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例数60对照组舌质紫暗3.96±1.08 0.65±0.17*#3.98±1.05 1.24±0.33*64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排便不畅4.23±0.58 0.86±0.15*#4.27±0.56 1.48±0.39*粪质干硬4.24±0.82 0.74±0.21*#4.21±0.84 1.47±0.33*排便周期延长4.28±0.78 0.76±0.19*#4.27±0.79 1.36±0.44*脉细涩3.86±0.81 0.77±0.21*#3.84±0.84 1.45±0.37*

2.3 MTL水平治疗后两组患者MTL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TL水平比较() ng/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TL水平比较() ng/L

注:*表示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MTL 168.85±12.24 293.43±18.86*#169.91±12.58 231.26±15.73*组别观察组例数60对照组64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2.4 结肠传输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72 h 内结肠残留标志物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结肠传输情况() 粒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结肠传输情况() 粒

注:*表示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72 h内结肠残留标志物11.78±2.34 3.89±0.53*#11.84±2.31 5.92±1.03*组别观察组例数60对照组64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2.5 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STC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肛肠科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排便减少、肠鸣音减少、腹胀、缺乏便意、大便干燥、久蹲难下、排出困难等[9-11]。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病发病率逐年递增,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2],全球成人慢性便秘发病率为2.5%~79%,我国慢性便秘发病率约为6%。老年人群及妇女为STC的高发人群,且该病是大肠癌、脑卒中、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因此,及时治疗该病具有重要意义[13]。

当前西医对于STC 的治疗仍以刺激性泻药、渗透性泻药、容积性泻药、促动力药、微生态制剂、促分泌药及结肠水疗等为主。但长期使用泻药易造成一定程度水电解质紊乱、大肠黑便等药物副作用。STC 属中医“便秘”范畴,STC 病初气结于经,病久血伤入络,气血运行不畅,气为血帅,气虚则血行无力,可致血流不畅,最终造成血瘀[14-15]。血为气之母,血瘀内结于肠道,致血载气上行不能,瘀血日久不去,而新血不生进一步导致血虚,津血同源,血与津液均源自水谷精微,津液足则肠道濡润,若津血亏虚可致润肠不能,造成血虚肠燥,大肠传导失司,从而导致便秘[16]。因此,治疗时应以“活血化瘀、解毒通络”为主要治则。

化瘀通便汤方中当归为君药,滋阴生津、补血活血、润肠通便;半夏、白术为臣药,健脾补气、利水渗湿;川芎为佐药,活血化瘀、凉血止痛;陈皮为辅药,行气健脾;柴胡升举阳气、疏肝解郁、解表;苦杏仁、桃仁润肠通便、养血除瘀;枳实行气除胀;生地黄滋阴生津、清热止血;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强调标本兼治,既能行气血瘀滞,又能解气分郁结,具有祛瘀而生新、活血而不耗血之效,诸药合用,可使瘀血去而气血行,最终大便自通[17]。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18],当归有促进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生成作用;苦杏仁油有助通便之效;桃仁中富含油脂,有润滑肠道之效;枳实可增加胃肠收缩节律;白术有促进肠道蠕动、兴奋肠管之效。

当前关于STC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学者认为,STC 的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Cajal 细胞、胃肠激素、肠神经递质、肠神经系统密切相关[19-21]。MLT属胃肠激素的一种,是胃肠兴奋性运动神经元的重要递质,具有提高Oddis 括约肌、胆道、胃肠道张力及收缩力的作用;同时MLT 还可直接与胃肠道平滑肌受体结合,促进平滑肌中环-磷酸鸟苷释放,进一步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从而促进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因此,MTL 是影响胃肠道动力的一个重要因素[2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排便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72 h 内结肠残留标志物均低于对照组,MTL 水平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原因可能与化瘀通便汤能提高患者MLT 水平、改善结肠动力有关。同时MTL 含量的提高能有效对抗多巴胺所致胃排空抑制作用,增强结肠动力,有效促进胃肠蠕动,进一步缓解患者便秘症状。但STC 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网络中每个点的变化均有可能引发整体效果的改变,因此,对于化瘀通便汤治疗STC 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更深层次、系统的研究。

综上所述,化瘀通便汤可有效改善STC 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机制可能与其提高患者MLT水平、改善结肠动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