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章,丁瑞庆

(1.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儿科,北京 100009; 2.北京医院针灸按摩科,北京 100730)

小儿呃逆是一种儿科常见病症,俗称“打嗝”。如呃逆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影响小儿正常进食及睡眠则需及时治疗。

1 小儿呃逆病因

1.1 内因

婴幼儿神经及身体组织发育均不完善,易对外界各种刺激反应过度出现泛化表现,这是基本原因。

1.2 外因

①喂姿:姿势不当、进奶过快,饮食过饱、过多、过热或过冷;②情绪:紧张或亢奋;③环境:突然着凉或吸入冷空气;④其他:如抗组胺药对中枢系统的抑制作用,肺部或胸膜疾病等。以上原因均可使膈肌发生过度收缩,导致迅速吸气并发出“嗝”声。当有规律地发出此种声音时,即所谓的打嗝。

2 小儿呃逆治疗方法

2.1 按摩

按摩法临床操作简单,刺激较为温和,最为适宜儿科使用。手足分布有大量的运动、感觉神经,治疗小儿呃逆,临床多选取手心的心包经劳宫穴,足心的肾经涌泉穴。原因在于,首先这两个穴位处于敏感位置,按摩时可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其次,据经络循行,心包经与肾经都与膈肌有密切关系,因此作为初始的治疗选择。按摩方法多采用点压法,逐渐找出患儿的临界痛阈,低于痛阈反复点压刺激。按摩时要注意在治愈疾病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操作手法给患儿带来的痛苦。

2.2 耳穴

耳穴中较为常用的刺激点为“耳中”和“膈”,压豆疗法临床多用,此法较为温和,易于被小儿接受。

2.3 针刺

西医解剖学认为,膈肌受膈神经支配,膈神经主要发自颈4 神经前支,膈神经阻滞穿刺点位于颈4 水平胸锁乳突肌与前斜角肌之间。临床选取针刺天鼎穴和颈4附近的腧穴治疗。《针灸正宗》云: “呃逆,针天突以降逆, 针中脘以和胃。”天突与中脘可作为辅穴选用。但儿科临床中,患儿多难以接受针刺,因此针刺疗法应作为备选方案。此外应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寒凉刺激,注意保暖。

3 典型验案

王某,女,3个月。母乳喂食后,常发作呃逆,声短而频,持续时间较长,每日发作数次,无腹泻、呕吐等症状。家长自行喂食温水,按揉胸腹部等均无效。详问病史,患儿进食后如能随即入睡不会出现呃逆现象,呃逆每于哭闹后出现。由此可知,患儿的问题主要源于外界刺激的过度反应,可选取较为温和的刺激进行调整。依据上法,先采取揉压涌泉穴5 min后,呃逆声音略减。停顿3 min后采用耳穴探针按压,3 min后声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