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镜清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寄语】

期待的力量

胡镜清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中人,经常会感到无助,以至于总是期待外部有神来的力量能够改变一切,帮助我们完成中医基础理论传承创新的宏伟大业。但现实似乎并不尽如人意:当人们希望找到什么是中医学的原创思维时,却发现蕴含宝贵原创思维的中医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被许多新创但浅薄的概念淹没,变得模糊不清了,更有许多内涵歧义甚至名实分离、空洞化及异化。当人民希望我们基础理论研究队伍能担当大任时,我们却发现自己学力不逮,势单力薄,蓦然回首发现既往“理论-临床-方药”一体化的中医药实践、研究与成才的土壤早已不复存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队伍和体系分化、水土流失的情形愈演愈烈。

但我们曾经乃至今天仍然要大声疾呼,在当今医学之林中卓然自立的中医学是有其特殊价值的。其特殊价值,除表现在积累了千百年使用经验基础上丰富的干预方式和手段,更多地应该是表现在其植根于东方文化、充满东方认知智慧的中医药“元理论”上——它有以独特概念为节点、结构完整的理论框架及其特殊的构成与表述方式,其认知健康和疾病的视角、方法迥异于现代西方科技体系,其丰富的内涵和宝贵的价值可能超越我们当代人所能感知的极限。我们惟有以敬畏之心,大力发展专门的研究机构,鼓励多学科人才进行专门的研究才是正途。实践活化理论,理论照亮实践。如果仅仅将之分割后放到现代西方科技体系中,或者只是将之放到显微镜下进行物理观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医基础理论承载着中医药学科与事业发展的重任,是中医学数千年临床实践经验和学术思想的结晶,是中医药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和前提,是在“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中必须首先予以关注和支持的战略核心!

现在我们似乎找到答案之一:期待的力量首先在于期待本身!有期待就意味着有目标、有希望、有自信、敢担当。回顾历史,许多献身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前辈先贤,正是中医基础理论传承创新的责任以及圆满承接、完成这份责任的期待,成为他们终其一生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他们终信,中医学能够在未来的医学乃至生命科学的发展中以其内在的优美旋律奏出新的华章。这种信念决定了一代又一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人前仆后继地执着坚守!许多人坚信我们一定会像皮格马利翁一样穷其一生雕塑而最终获得了女神的眷顾。

近年来中医药受到普遍的关注,在科学研究、医疗服务、产业推动与国际接轨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应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疑难病甚至危急重症方面,中医药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健康需求的过程中,国家对中医药寄予厚望。正如大家所看到的,中医药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春天。“十三五”开局的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专列第九章“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国务院下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前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2016年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中医理论内涵诠释,加强中医理论传承研究,加强中医理论传承创新方法探索。我们应扪心自问,曾经的过去我们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目标和方向上,是否努力再努力地了解过人民的根本需求?是否有从中寻求发展力量的意识和方向?没有对人民需求切实地了解,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伟大中国梦”将遥遥无期。当今“健康中国”的大旗就是人民的根本诉求,就是我们所能期待和依赖的力量!如此,我们似乎找到了另一个也许是更重要的可以期待的力量来源——将自己的命运和人民的需求捆绑在一起。当我们能够真心地关心人民群众在健康方面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做实、做深、做细、做透,我们可以期待的力量将会无穷无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学术交流的主窗口,一直在努力思考我们肩负的责任、迎来的机遇、面临的挑战。新春之际,我们以新寄语“期待的力量”鞭策自己与各位共勉,共同把握国家积极支持中医药的外力,凝聚行业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力,依托民众健康需求的永恒动力,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伟大中国梦”努力,这也是我们对国家和人民渴望中医药发挥应有作用的正面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