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福,赵亚男,刘浩伟,宋 佳,袁金玲,刘 慧,刘熠赫,刘红星

(1. 河北省秦皇岛军工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北,秦皇岛 066000; 2. 东南大学,南京 210000)

【综述】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药临床治疗进展❋

陆 福1,赵亚男1,刘浩伟1,宋 佳1,袁金玲1,刘 慧1,刘熠赫2,刘红星1

(1. 河北省秦皇岛军工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北,秦皇岛 066000; 2. 东南大学,南京 210000)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以椎动脉受压或刺激而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而出现的证候。故通过检索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文献,从手法治疗、中药治疗、针灸治疗、针刀治疗及中医综合疗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fiopathy,CSA)指的是由于颈椎的病变引起椎动脉血流障碍而导致脑供血不全,临床出现以眩晕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系列证候,也称为颈性眩晕或Barre- Lieou综合征[1],大约占颈椎病的1/4。西医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局限,效果较差,且费用昂贵。而传统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且运用广泛,疗效显着。当前临床研究较多,故将近年来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药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具有通经活络、理筋正骨、散瘀消肿、解痉止痛、改善血供及松解黏连等功效,其临床疗效好、见效快、创伤小且安全性高,常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尹相锋等[2]采用“孙氏”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手法与内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小活络丹加减相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6例,总有效率92.86%。黎俪莎等[3]运用手法治疗CSA,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8%,对照组5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手法治疗CSA疗效显着。廖信祥[4]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28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140 例,治疗组以反压法推拿为主治疗,对照组以牵引为主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 72.14%,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明反压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董万涛等[5]经临床研究证实,采用“柔筋养精”手法治疗CSA总有效率达100%,且临床安全、有效,手法治疗的远期疗效和受试者依从性均明显优于静脉点滴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组。吴毅文[6]采取头颈部按摩点穴法治疗该型患者110例,有效率92.6%,认为通过头颈部按摩刺激神经末梢和感受器,使交感神经紧张度下降、血管扩张,从而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供应和局部血液循环。李中伟等[7]采用手法治疗30例,有效率达82.6%,认为手法可正骨理筋,扩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松解黏连、放松肌肉、解除或缓解椎动脉的受压、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临床发现,很多患者通过手法治疗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但也有其局限性,如头晕较重的患者疗效欠佳,仍需要通过配合静点药物等方法增强疗效。而每个人的手法不尽相同,无统一的标准,轻重不易掌握,施术者要熟练掌握颈部解剖结构,且手法治疗要求诊断明确,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强行推拿整骨容易出现医源性损伤。

2 中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具有明显的益气补血活血、清热化湿化痰等作用。张志海[8]等根据“无虚不作眩”古训,发挥古义,对本病从肾虚立论,用补肾健脾活血方治疗CSA,经济简便、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张霆等[9]将CSA分为气血亏虚、痰湿内阻、湿热内扰3型,在防己黄芪汤合四物汤的基础上,分别运用益气聪明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加减治疗,与丹参、黄芪注射液静滴对照组对照,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运用中医药治疗CSA有较好的疗效,辨证分型施治组优于单纯丹参、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组。李国衡[10]将该病分为肾虚肝旺、气血两虚、气虚瘀滞和痰湿阻滞4型,分别用益气通脉汤、加味八珍汤、补阳还五汤和温胆汤加减治疗。乐北治等[11]将CSA 分为气滞血瘀、痰瘀交阻、风阳上亢3型,对 147 例患者进行辨证论治,结果显效 60 例,有效 76 例,无效 11 例,总有效率92.5%,提示中医辨证论治对本病疗效满意。经方的辨证加减治疗CSA能充分发挥中药的组合效应。高春梅[12]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120例CSA及沈源彬等[13]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辨证治疗35例CSA,均取得满意疗效。另外,赵鹏飞[14]对60例CSA患者给予补中益气汤治疗,结果有效率达95%,说明补中益气汤适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裴仁和[15]对本病采取分期论治,在椎间盘退变期中,用桂枝加葛根汤、补中益气汤和玉屏风散三方为基础辨证加减治疗;骨质增生期中,以阳和汤和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础辨证加减治疗,临床治疗效果颇佳。中药治疗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对不同证型的患者采取对症下药,并根据本病进行性、反复性退变的特点,运用中药长期治疗可以寓防于治,并集预防、治疗和康复于一体,临床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但中药治疗起效慢、服药时间长、服药时需忌辛辣、油腻食物,一部分患者对口服中药汤剂不能接受,对中药治疗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

3 针灸治疗

针灸可扶正祛邪使气至病所,消除颈椎局部神经与周围组织的黏连水肿,改善其缺血缺氧状态,临床效果显着。袁锦秀[16]采取针刺治疗CSA患者80 例,取穴四神聪、颈夹脊、百会、风池,结果总有效率95%,显示针刺治疗CSA效果显着。雷慧敏等[17]以针刺颈夹脊穴、风池、百会、丰隆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其中治愈21例,显效3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赵奉茹[18]等观察“髓会穴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将60 例确诊CSA的患者采用“髓会穴组”(风府、大椎、双侧天柱、双侧风池、双侧完骨、双侧颈 4、5 夹脊)常规针刺,1 周为 1 个疗程,2 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愈 26 例,显效28 例,有效5 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98.33%,说明针刺“髓会穴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着。胡静[19]等对40例CSA患者用压灸大椎穴、百会穴治疗,观察大椎穴及百会穴压灸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7.5%,证明大椎穴、百会穴压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简便有效。王新革等[20]取穴百会、印堂、太阳、丰隆、三阴交、太溪、太冲对67例CSA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达100%,也充分显示了针灸治疗的满意疗效。 孙润洁[21]等通过Meta分析法评价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性,结果显示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总有效率与药物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4.90,95%CI(3.57,6.73),Z=9.84,P<0.00001],证明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王希琳[22]等以百会穴久留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0.0%,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治愈率45.0%,总有效率86.7%。刘宏[23]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供血针”(风池、完骨、天柱等)治疗颈性眩晕100例,治愈52例占52%,好转35例占35%,无效13例占13%,结果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供血针”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疗效。邵敏等[24]以针刺颈夹脊穴为主对照推拿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8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针刺夹脊穴的疗效具有持续性和积累性,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率和有效率均较治疗1个疗程为高(P<0.05),表明针灸治疗可以纠正颈椎病所致椎动脉血液动力学的紊乱,改善血流速度,使血管弹性增强、血流阻力减小,提高脑血流量。董洪英等[25]以针“四天”穴(天容、天窗、天鼎、天牑穴)为主治疗包括CSA在内的颈源性眩晕45例,治疗2个疗程后显示总有效率100%。针刺不仅仅是治标,患者只要坚持治疗到一定的疗程,就能使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得以缓解且疗效显着,而针灸治疗可以说是一种绿色疗法,无药物的毒副作用。但针灸疗法亦有其局限性,针刺技术要求较高,且针灸有耗气作用,如果疗程较长可造成患者气虚,对体虚患者不适用。还可能出现针刺损伤、晕针、消毒不过关造成传染病传染等。另外,对疼痛十分敏感的人群,针灸治疗也会受到限制。

4 针刀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机制在于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针刀松解治疗方法在于缓解肌肉痉挛,从而改善因肌痉挛引起的血管受压情况,改善椎动脉血流速度,因此改善供血不足情况,从而达到临床治疗效果。李采宁[26]等采用小针刀对60例CSA患者进行治疗,方法以平行肌纤维方向性松解,依此法松解患者枕后乳突下肌筋膜和同侧肩胛提肌,每周1次,3次1个疗程,结果治愈43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无效1例,说明针刀松解是治疗CSA的一种有效方法。郑智等[27]对68例CSA患者运用针刀行枕下三角松解术、寰枕筋膜松解术、第2颈椎棘突及棘间韧带松解术及结合龙之章正骨手法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1.2%,明显优于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口服西比灵对照组。韩德锋[28]运用针刀对89例CSA患者行枕下三角松解术,总有效率95.5%。马常青[29]通过针刀治疗解除对神经、血管的刺激和压迫,恢复骨与关节的稳定性,从而使椎动脉的刺激和压迫得到根本性解决,促进局部病变修复,使椎- 基底动脉供血得到适度改善,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孙云廷[30]等通过临床试验观察小针刀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颅多普勒的影响以及治疗前后各症状改变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流速及平均流速较治疗前上升显着(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99%,其中症状改变最明显的是体位性猝倒,疗效较差的症状是耳鸣耳聋。证明小针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大脑供血情况,同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小针刀治疗一方面可以利用“针”的作用刺激局部穴位、疏通气血,调节局部阴阳平衡,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另一方面,又可发挥外科手术“刀”的作用,将黏连松解、压迫解除、恢复组织功能。针刀治疗对以肌肉痉挛为主的患者疗效较好,必须选择好适应证方能取得满意疗效。但小针刀号称“盲刀”,在临床操作中容易出现血管神经的损伤,需多加注意。

5 综合治疗

综合治疗是一种序贯治疗,是有重点、有顺序地将几种方法联合运用,起到协同、优势互补、相互增强作用。胡康秀等[31]将20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给予通窍活血汤加减联合复合手法的中医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扩血管等治疗,2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84.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均经1年以上随访,治疗组复发率18.3%,对照组复发率3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CSA疗效确切、方法简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理想的方法。薛铁军[32]将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西比灵、西其汀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8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 %, 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复发2例,总有效率83.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着。王明怀等[33]应用中药理疗、中药外敷、中药内服治疗本病128例,总有效率91.07%,同样提示中医药综合治疗CSA是一个有效的方法。综合治疗因其优势互补、疗效显着,为现在临床应用最多的方法之一。

6 其他治疗

中医在治疗CSA方面还有多种治疗手段,如刮痧、穴位注射、电疗、中药离子导入、刺络放血、穴位埋线、高压氧等,临床疗效确切。聂宇等[34]在百会、风池、颈 2- 颈3夹脊穴埋入羊肠线治疗72例CSA患者,结果治愈42例,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2%。马沈龙[35]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8例,共选取116例病人,治疗组58人,对照组58人,治疗组治愈28人,显效18人,有效9人,无效3人,总有效率94.83%。对照组治愈24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1.03%,说明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王孝艳等[36]将100例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颈百劳穴注射天麻素注射液,对照组采用针刺双侧风池、大杼、C2- C7夹脊穴,结果治疗前后2组症状和功能评分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2 组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84%,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31,P<0.05),显示颈百劳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提高临床疗效并缩短疗程。鞠丹研究表明[37],夹脊电针对CSA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椎- 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治疗。李霞等[38]对54例CSA患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与对照组静滴丹参注射液、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50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总有效率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胡明珠[39]采用颈夹脊穴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能良性调节患者血浆ET、CGRP的含量,显示本方法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颈椎小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使其所引起的肌肉、关节囊韧带的紧张挛缩得以缓解,使椎动脉扭曲、受压状况减轻而血流量增加。韦春霞[40]等通过高压氧结合药物治疗与对照组比较后发现,高压氧组效果良好,在安全治疗范围内可明显增加椎动脉血流量,提高氧分压及氧含量,疗效突出。

7 结语与展望

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中医典籍中已有丰富记载,而中医药疗法是临床治疗本病最常用的疗法,绝大多数患者通过中医药治疗能够痊愈或好转,仅有部分患者应用本疗法无效。中医药治疗该病疗效显着、费用低、副作用小,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缺乏一定的规范性,疗效评定不统一,设计方法落后,远期疗效不详。因此,不论手法或中药治疗在安全性、规范性和针对性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探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比较普遍,尤其是结合现代的检查治疗手段,比单一应用某种治疗方法更能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也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展方向。随着中医药的治疗手段朝更科学、更安全、更规范的方向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会找到一个安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1] 胡维铭,王维治.神经内科主治医师900问[M].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438.

[2] 尹相锋,余红超,刘德玉.手法加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6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7(8):50.

[3] 黎俪莎,陈爱民.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1):50- 52.

[4] 廖信祥.反压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1):44- 45.

[5] 董万涛,宋敏,蒋宜伟.“柔筋养精”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7):2294- 2297.

[6] 吴毅文.中医推拿治疗各型颈椎病的方法要领及作用机制[J].颈腰痛杂志,1997,18(4):217.

[7] 李中伟,李飞跃,杜伟.手法治疗对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8,6(6):13.

[8] 张志海,黄宏兴,万雷,等.补肾健脾活血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1,43(3):47- 48.

[9] 张霆,施杞,王拥军.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辨证施治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 (9):26- 27.

[10] 李飞跃,李中伟.名老中医李国衡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经验[J].中医正骨,1996,8(3):19

[11] 乐北治,胡建岳.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147 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7,21(6):13.

[12] 高春梅.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6):868-869.

[13] 沈源彬,陈逊文,梁峭嵘,等.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CSA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参数变化及其意义[J].福建中医药,2007,38(1):4- 5.

[14] 赵鹏飞.补中益气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5,23(5):50.

[15] 裴仁和.颈椎病分期论治的体会[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5,3(1):20.

[16] 袁锦秀.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10):958.

[17] 雷慧敏,李家康.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8,30(5):54- 55

[18] 赵奉茹,侯书伟,荆波雯,等.针刺“髓会穴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J]. 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0):2206- 2207.

[19] 胡静,周愚,赵中睛.大椎及百会穴压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11):1042- 1043.

[20] 王新革,李爱梅.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7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59.

[21] 孙润洁,田亮,朱博雯,等.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 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2):1- 6.

[22] 王希琳,黄海燕.百会穴久留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6):415- 416.

[23] 刘宏,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供血针”治疗颈性眩晕100例[J].福建中医药,2005,36(3):51.

[24] 邵敏,温凌洁.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8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1):5- 6

[25] 董洪英,刘公旺.针“四天”穴为主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7):41

[26] 李采宁,洪文格,姚嗣会,等.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J].吉林医学,2014,35(5):1044- 1045.

[27] 郑智,文胜,蔡章健.小针刀配合手法整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 (10):18- 20.

[28] 郭德峰.针刀松解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2008,21(8):46.

[29] 马常青.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中医外科杂志,2011,21(3):43- 45.

[30] 孙云廷,宋新波,王淑玲.小针刀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5):1140- 1142.

[31] 胡康秀,李毓,金晓菊.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J].山东中医杂志,2013,32(9):638.

[32] 薛铁军.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30 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36(6):77- 78.

[33] 王明怀,王凯军,卫建民,等.非手术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2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31 (4):30- 31.

[34] 聂宇,樊帆,甘学文.穴位埋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72 例[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5):64.

[35] 马沈龙.电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8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5,50(8):607.

[36] 王孝燕,贾延涛,孙云芳,等.颈百劳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12):47- 48.

[37] 鞠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2):32- 33.

[38] 李霞,高琪.针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4例[J].陕西中医,2013,34(6):747- 766.

[39] 胡明珠.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进展[J].河南中医,2006,26(8):80- 83.

[40] 韦春霞,孙乐蓉,肖健,等,高压氧配合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J].中国康复,2011,26(1):24.

Research Progress on of Clinical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 in TCM

LU Fu1, ZHAO Ya- nan1, LIU Hao- wei1, SONG Jia1, YUAN Jin-ling1, LIU Hui1, LIU Yi-he2, LIU Hong-xing1

(1.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Jungong Hospital of Qinhuangdao,Hebei,Qinhuangdao 066000, China;2.East Southern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0, China)

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fiopathy is a common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It is a symptom grouping, because the vertebral artery compression or irritation caused by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emerged. This article retrieved literature on 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fiopathy treat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reviewed in terms of manipulation treatment, herbs treatment,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acupotomy treatment, Chinese Medical combined therapy and so on.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CM Clinical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fiopathy.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Cervical Spondylosis; Vertebrobasilal arterral insufficienly

R681.5+5

A

1006- 3250(2017)07- 1035- 04

2017- 02-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