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山,王亚丽,冯其美

(1.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2.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大脑深部基底节区慢性退变引起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为现代医学界亟待攻克的疑难病之一[1]。临床以肢体抖动、屈伸不利、动作笨拙、头身困重、神思迟钝、表情呆滞以及伴见入睡困难、多汗、大便干结难下、心情烦躁、容易发怒等为主要症状[2]。传统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注重病证结合,个体化的处方用药,具有缓解临床症状、减缓疾病进展速度、提高生存质量、减轻化药毒副作用、增强化药疗效等特点,优势突出。

王亚丽教授师从国医大师张学文,精研岐黄之学,尤精于中医脑病诊治,擅长运用中医原创思维论治中风、眩晕、颤证及多种内科疑难病症。临床研究帕金森病30余年,临证辨治尤为注重风药的运用,疗效显着。笔者有幸案前学习,虚心求教辨治之法,揣摩其辨证用药思路,获益匪浅。结合PD的发病特征、病因和发病机理以及临床证候的演变规律,阐述风药辨治本病的理论依据,现将其运用风药论治PD的经验总结如下,与同道共飨。

1 应用风药的理论基础

1.1 头摇肢颤风之象

从发病特点来讲,PD与风有关,其属于中医学“振掉”“颤振”“风证”范畴[3]。早期以头摇、肢颤为最主要临床症状。中医历代文献中与PD相关的论述较多。《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用“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描述肝的病理特征,其中的“掉”即是肢体震颤之意[4]。另外“风盛则动”亦是对风邪致病特点的描述,肢体震颤属于“风盛则动”范畴。到明清时期,对本证的认识较为全面。明·楼英《医学纲目》在破伤风门下列出“颤振”一节指出,颤,摇也。振,动也。风火相乘,动摇之象。清·王肯堂《医学准绳》又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述,亦指出肢体震颤为风动之象。

1.2 肝风内动病之机

古代医家对于PD的基本病机论述颇多,后世学者亦各有体悟,但究其根本终不离肝肾亏损、气血不足,对于头摇、肢颤的机理解释也多为筋脉失养、肝风内动[3]523。PD患者多为中老年人,脏腑功能多已开始衰退,加之年老精亏、病久体弱、房室过劳、情志不遂、久食肥甘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气血津液生化不足,同时因虚致实,风火痰瘀诸邪内生,长期留恋不去伏于体内,耗伤正气,早期患不自知,渐至虚损至极,脑髓失荣,四肢百骸失养,经络失用,筋脉失濡,肝风内动,发为肌肉挛急、肢体颤振[5]。

1.3 证候演进风之动

一般认为,肝肾阴虚、筋膜失养、虚风内动的基本病机贯穿于始终,内风参与疾病发展与证候演变的全过程[6]。本病早期肝肾阴虚,常与痰浊内蕴相兼为患,且在此证候中病情程度较为轻浅,常以补益肝肾、化痰息风之法治之;基于风性走窜、轻扬疏散的特点,若未及时治疗或治之失时,内动的虚风常挟痰浊走经窜络,上行头目扰清阳,内蕴脏腑闭清窍,导致病情逐渐加重。本病中期,由于痰浊、湿邪蕴滞经脉,气血不畅日久,不仅机体失于濡养,还导致瘀血内生,内风鼓动,湿浊、停痰、瘀血互为胶结,使邪气更实,正气更虚[6]。病至晚期,虚风鼓动益甚,风火痰瘀内蕴更剧,久则诸邪相杂胶固难化,入络成毒,随着病情的进一步进展,脑髓渐消从而形成肾虚髓空、诸毒相杂、毒损脑络的病理状态。可见内动的虚风在本病的证候演进中加速了疾病的进展,同时由于虚风内动的原因导致证候由轻至重、由简单至复杂、由易治至难治的逐步演化。

2 风药治疗PD的机理

风药之名首出自李东垣着作,他把味薄气轻,具有发散上升作用的药物称为风药[7]。后世医家对其风药理论不断继承发展,其内涵也不断演变,风药的概念便有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对风药的理论探讨和临床运用也百家争鸣,各有建树。现今大多数学者认为,风药是指具有祛除、疏散外风或平息、搜剔内风功能,归肺、肝经,主要用以治疗风病的药物[8]。《黄帝内经》言:“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始”,充分概括了“风”在各种疾病中的重要影响。王亚丽认为PD是本虚标实之证,在其发病及疾病进展过程中,有风、火、痰、瘀、毒等诸多病理因素存在[9],风药具有散、行、透、动、升等特点,在治疗PD过程中,要在辨证选方基础上运用风药,不仅有利于平息内动之肝风,而且有利于其他病理因素的祛除。以其轻灵流动之性,发挥平肝息风、畅气调肝、行血剔络、升清开窍、发散郁火、引药归经及配伍增效等多方面的功用,提高临床疗效。

3 运用风药经验

3.1 风药平肝善息风

肝为风木之脏,风气通于肝,肝体阴柔而其用在阳,以其刚劲性,具有主升主动之特点,亦称“五脏之贼”。若邪热内蕴致肝阳过亢,或平素肝肾之阴本虚,或长期患有热病,体内阴津为热煎灼,肝木失涵,虚风渐起。肝肾阴虚、虚风内动是PD发病的基本病机,因此平息内动之肝风尤为重要。天麻、钩藤、白蒺藜等具有平肝息风功能的风药是其治疗PD的常用之品。王亚丽认为天麻性味甘性平,质地柔润,与肝体阴柔之性颇有相似之处,况其遇风而定,无风独摇,用以平息内风功效显着。钩藤其形如钩,具有轻清透达走窜之性,与风之特点颇为类似,故长于清热息风,可以治疗肢节筋脉挛急,为风症要药。王亚丽临证常配伍白芍、乌梅柔肝息风或龙骨、牡蛎等镇肝之品,疗效显着,选方常用天麻钩藤饮等。

3.2 风药畅气调肝郁

《素问·举痛论篇》曰:“百病生于气也”,若肝失疏泄,气机不能畅达,气血不和,诸证丛生[10]。王亚丽认为在PD的发病过程中,肝气郁结是疾病进展和变证丛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在PD发病早期阶段,大部分患者即有表情呆板、寡言少语、易生闷气等情志抑郁表现。流行病学调查也表明,43%的PD患者在运动症状出现之前就有抑郁症状[11],在病程前10年高达72%的PD患者受到抑郁的影响[12]。风药味辛气散,多能升浮通于肝气,具有木曲直之性,用来治疗肝郁诸证,可令气行血调,情志畅达,诸郁得解。因此王亚丽在用药过程中尤为重视疏肝调气之风药的运用,此正是遵循“肝德在散,辛以散之”之意。疏肝解郁常运用柴胡、薄荷、防风、桑叶等,选方常用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等方剂。

3.3 风药行血能剔络

芳香走窜之风药多具有辛散宣通之性,可以调畅气机,气行则血行,气血流通则脉道无蕴滞之弊。部分风药还有直接活血通络的作用,有关于此历代文献多有记载。如《日华子本草》载白芷“破宿血”,《本草再新》载桂枝“温中行血”等[13]。虫类药物极具走窜之性,像蜈蚣、全蝎、水蛭、地龙等尤善搜风剔络,善治络脉瘀结之证[13]103。王亚丽认为PD发展的中后期痰浊瘀血内蕴、相互胶结,不仅有筋脉失养而表现的头摇、肢颤,还有脑脉受损脑络蕴塞不畅,髓海失于濡养的痴傻呆笨之症[14]。因此在此期痰瘀阻络、风阳内动是其主要证候,在治疗时除要滋补肝肾、平息内风外,尤其要重视行血活血,搜风剔络。痰瘀之邪胶固使病变深达络脉,非行血活血、搜风剔络之品不能除也。除上述所属诸药之外,川芎、葛根、豨莶草、路路通、鸡血藤等亦是常用之品。

3.4 风药升清可开窍

风药轻扬,升清至脑。在PD早期虚风内动,风阳挟痰浊、湿邪或走经窜络,极易闷闭清窍导致脑窍不利,病情加重。王亚丽在临床上,凡是遇到清阳为痰湿闷闭的病证,常辨证使用风药,取其芳香宣化之性,不仅能升清阳于巅顶之上,且能开窍化痰,芳香化湿,散邪于上。清阳升则浊邪不能害清,痰浊水湿无留储之地,降浊阴于下,脑窍自然清利,正所谓清升则浊降,阴霾自散。故对清窍不利之病,运用风药升清阳、助药力,使诸药借风药之能,祛闷闭清窍之邪,临床每获奇效。内热偏甚者临床常选粉葛、升麻升清开窍,内热不甚者选用白芷、石菖蒲等,取其芳香宣散之性,升清以开窍。

3.5 风药发散消郁火

在PD发病过程中,因病致郁、因郁致病的情况常同时存在。PD起病缓慢,病程一般较长,西药易耐受且副反应较多,多不能延缓疾病进展,同时病久则家人容易懈怠,对其病情关注度下降,常导致情志不舒,因病致郁。同时PD患者内有肝风内动之机,兼有气机内郁之证。肝气内郁日久化火生热,阴津阴液被煎灼暗耗,不仅导致津液不足,筋脉失濡,同时火热灼津成痰,与内生之湿热胶着,涩滞营卫,留着经络,筋脉不利,导致病情进展,筋脉拘急,震颤加剧。针对郁火内生的病机,王亚丽着眼于妄动之虚风,恰当应用风药以散郁泻火,火消则风息。同时应用芳香化湿、行气消痰、兼具疏散之性的风药,如石菖蒲、藿香、羌活、柴胡等疏被郁阻之气机,祛痰湿于流散之地。

3.6 风药引经达病所

PD患者肝肾之阴本亏,日渐肾虚髓空,虚风益甚,加之浊邪内阻,虚风挟浊邪害清,常致脑窍不利,病情日渐加剧。同时PD患者肢体及头部震颤部位有异。王亚丽在辨证用药基础上,常根据所在经脉的不同加用引经风药。如督脉入络脑,羌活善通督脉,可引补肾添精药上行归于髓海,加强补益效果;若下肢震颤为主,选用独活引药于下;若虑其病在足阳明胃经加白芷、葛根;若在少阳、厥阴加柴胡;在足少阴加细辛等引具有补肾、养肝、活血、化痰之能之药物直达病所,加强疗效[15]。

3.7 风药配伍增效能

PD患者究其根本属于脏腑虚损之疾,治当扶正祛邪。扶正当用补益,然而补益之药多属于静药,性善守而不走,服用后容易产生蕴滞影响脾胃的运化,不仅补而无效,还导致体内产生痰浊湿邪。随着病情的进展,痰湿停聚日久容易生热化火,火热之邪暗耗气阴,气血津液更虚,痰瘀胶着更甚。王亚丽在运用补益药的同时,常佐以辛散之风药,动静结合,借其升散流通之性,取“辛以润之”之意,不仅可以助气化、升津液,引补药发挥药效,又可使补而不滞、补而流通,无留滞黏腻之忧。

4 风药的选用禁忌

王亚丽临床应用风药,或平息内风,或辅以祛邪,选药组方灵活多变。但其常常告诫我们,首先风药疏泄开腠,易致汗出阳散。因此对PD兼有阳虚之患者要慎用。其次风药多味辛性燥,易耗伤津气。临证过用风药或不注意临证配伍,极易导致不见其效,反为其所害,因此紧抓阴虚为本,注意补阴、固阴、护阴的基础上辨证用药,知药善任,才能见效。再次运用风药不能多用、重用、久用,风药多为治标之药,若长期大量使用必致正气耗伤,临证配伍药应制性从用、短期应用。最后风药运用不仅要根据药味多少、剂量轻重把握好用药时机,同时要精研药性,根据药物个性之专长,灵活加以选择方能达到预期效果。

5 典型病案

刘某,女,62岁,2018年9月25初诊:患者自诉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间断性不自主震颤,伴有轻度姿势、步态不稳,上下楼梯时症状明显,发病后未予重视。近1年来肢体不自主颤动症状加剧,遂就诊于西安唐都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后明确诊断为“帕金森病”,给予门诊口服“美多芭、苯海索”等药物治疗,自感肢体抖动及行走动作缓慢等症状减轻,但其余症状均未见明显改善。来我科就诊时症见患者四肢轻微不自主震颤,伴有走路姿势不稳,起步较为困难,行走时呈慌张步态,头晕、头部胀闷,头部如承重物,夜间休息差,入睡困难,最多可睡1~2 h甚则彻夜不眠,自觉双脚发烧犹如火烤,将脚投入凉水中才敢舒适,全身没有力气,稍有动作即感全身汗出,口舌干燥,饮食胃口一般,大便干,小便正常。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濡滑,沉取无力。中医诊断颤病(肝肾阴虚,虚风内动),西医诊断帕金森病,治宜滋水涵木、平肝息风。处方:四物汤合天麻钩藤汤加减:白芍、生地、山萸肉各20 g,当归、赤芍各12 g,天麻、元胡、川芎、决明子、防风、石菖蒲、枸杞、白僵蚕各10 g,生龙牡(先煎)、珍珠母(先煎)、鸡血藤、夜交藤各30 g,五味子9 g,白蒺藜18 g,炙甘草5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8年10月2日二诊:精神状态较前好转,夜间可睡4~5 h,全身乏困感减轻,脚心发热,但夜间可盖被,汗出较前减少,余症基本同前。夜休可,二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濡,重取无力。在前方中加葛根、生黄芪、钩藤各15 g,益智仁10 g,继服7剂,煎服法同上。

2018年10月9日三诊:患者肢体不自主抖动、起步困难、步态慌张等症状较前减轻,日常行动较前灵活,头脑较前清晰,汗出明显减少,下午全身乏困感明显,脚心偶感发热,夜寐安,二便可,舌舌淡苔薄微黄,脉濡较前有力。原方去防风、夜交藤,继服14剂。

2018年10月23日:四诊来诊时面露喜色,面部表情较前丰富,肢体不自主抖动减轻,起步较前灵活,步态较前平稳,头脑转清,偶有汗出,全身乏困感明显减轻,偶有脚心发热,夜休可,二便可,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偏濡,重按稍有力。前方未做加减,继服14剂。

按:老年患者身体虚弱,症见肢体不自主抖动,活动不利,伴有头晕、头部胀闷,夜间入睡困难,夜间自觉双脚发烧不能盖被,出汗多。结合舌脉辨证属“肝肾阴虚,肝风内动”,处方选用天麻钩藤汤合四物汤加减。方中用药着眼于3个方面:一是此患者肝肾阴虚为发病之本,双脚发烧犹如火烤,口舌干燥等均是肝肾阴液亏损,津亏火旺,血分生热导致,故选用赤白芍、当归、枸杞补养肝血,柔肝养阴;用生地黄、五味子、山萸肉补肾滋阴,清热兼能生津;二是肝阳上亢是发病之标,急则治其标,因此用药之首要之务在于平息上亢之肝阳,头晕、头胀昏闷、夜间入睡困难皆是亢阳为害,临证务要选用生龙牡(先煎)、珍珠母(先煎)等质地沉重、遇水则沉能够潜阳入阴,具有导龙归海之能的药物,以奏平潜肝阳、安养心神之功效;三是除上述药之外,在PD选药的过程中“风药”为其常选之药。其中白僵蚕为虫类风药,以其流通之性入络消痰,为风痰入络必选之品;白蒺藜具有升浮之性,可以入肝之经,平息肝风,质硬善于破坚,能祛痰瘀坚积;石菖蒲气味芳香,悦脾升清,化痰开窍,开上窍启下窍,使心肾交济、阴阳交通;藤类药物多具风性,善于通行经络,鸡血藤尤善补阴血、入络活血;夜交藤交通心肾,通经活络;防风祛风畅达肝气;川芎行气血于全身;决明子平肝兼具滑肠通便清泄肝热之功;天麻平肝风,元胡行气血,甘草和调诸药,选药处方甚为精妙。二诊时部分症状好转,唯头晕、头部沉重、头脑不清爽,全身困乏无力症状改善欠佳,故加葛根以起阴气、升津液濡养清窍,兼疏筋解肌,加生黄芪补气改善全身困乏无力症状,加益智仁以补肝肾,益智开窍改善头晕、头部沉重等症状,加用钩丁以增息风之力。三诊时诸症皆缓,睡眠转佳,故去夜交藤。四诊时效果明显,故以原方继续服用,增强疗效。

总之,内风贯穿于PD疾病发生发展与证候演变的全过程。在PD治疗中紧扣病机,合理选用治风之药,不仅可以扶助正气,同时可以疏散风火痰瘀毒等诸邪,缘风药具有平肝息风、畅气调肝、行血剔络、升清开窍、发散郁火、引药归经及配伍增效等多方面的功效,临证灵活运用风药,是提高PD临床疗效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