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吴青

2022年3 月发布的一项国际研究结果表明,早在7000 年前,鹅就已经在今天的中国境内被驯化,而且鹅的驯化时间可能早于鸡。

重要发现

包括日本学者和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的孙国平、蒋乐平等家专组成的考古团队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一个年代在7000~5500 年前的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相关考古工作,发掘结果表明,当时这里的居民大多为狩猎者或采集者,但他们也种植水稻。

田螺山遗址考古从2004 年开始持续了十年时间。该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地面环境条件最好、地下遗存比较完整的一处古村落遗址,它在空间位置上与其他河姆渡文化遗址遥相呼应,并具有与其他河姆渡遗址相近的聚落规模和年代跨度。田螺山遗址是继河姆渡、鲻山遗址之后发现的又一个河姆渡文化早期聚落重要遗址。考古团队在这里挖掘并辨认出232 块鹅骨。多学科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鹅骨中至少有一部分属于已经被驯化的鹅。

田螺山遗址

四大证据

中国鹅驯化自鸿雁。鸿雁是迁徙动物,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的西伯利亚繁殖,寒露后飞到南方越冬。

中国鹅驯化自鸿雁,但中国鹅(右)与鸿雁(左)在体态上差异明显

在田螺山遗址发现的鹅骨

如今生活在田螺山地区的鹅

科学家发现这些鹅骨属于驯化后的鹅的证据之一是鹅的年龄。其中4块骨头属于年龄小于16 周的幼鹅。因为这幺小的鹅不具备远途飞行能力,所以考古学家判断它们必定是在田螺山遗址所在地孵化的。第二个证据是,该遗址所在地不仅今天不存在本土野鹅,而且根据气候条件等判断在7000年前也不可能存在。综合这些证据,考古学家判断这些幼鹅只可能是在当地孵化且经过驯化的鹅。第三个证据是,一些成年鹅骨骼的化学组成表明它们喝的是当地水,而且它们大小相仿,这表明它们很可能经过人工繁育。第四个证据是,对这些鹅骨的碳测年结果表明,这些鹅都生活在大约7000年前。此外,本地既有经过驯化的鹅,也有迁徙来的野生鸿雁。

鸡鹅争议

之前这方面的研究都只是基于对相关土壤的年代测定,而这项新研究是首次对鹅骨进行碳测年,而后者的结果更可靠。与此同时,多学科研究也让这项新研究比之前的同类研究全面得多。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发现为近7000 年前中国鹅的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这一发现可能意味着鹅是第一批被驯化的鸟类。

科学家之前认为最早被驯化的鸟是鸡,但他们对鸡最早在何时、何地被驯化尚存争议。家鸡有可能驯化自今天仍生活在南亚的一种野生鸟——红原鸡。但遗传学研究表明,家鸡后来与灰原鸡等野鸟杂交过。2014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结论是,根据对鸡骨的DNA 检测,鸡最早在1 万年前就已被驯化。但有科学家指出,不仅红原鸡当时并未分布于该研究所指的鸡驯化地,该研究的测年方法也不够直接,而且被检测的鸡骨并非都来自家鸡。总而言之,鸡的驯化史相对复杂,还未被完全厘清。根据现有证据,只能说明家鸡最早是在大约5000 年前出现的。

故事未完

综合上述,鹅的驯化可能早于鸡。但参与这项新研究的科学家指出,与对狗、牛等哺乳动物的驯化研究相比,对鸟驯化史的研究依然不足,所以,随着更多证据的浮现,鹅或鸡的驯化故事有可能还会被改写。另外,想确定鹅为什幺被驯化也很困难,因为获取肉、蛋、羽毛、骨器等都可能是人类驯化鹅的理由。而与鹅相比,鸡最初被驯化的目的要清晰些——考古证据表明,人类最初驯化鸡似乎不是出于实用目的,而是把鸡作为一种神圣动物来崇拜。

优雅、漂亮的中国鹅

中国鹅在鹅的家族中堪称最漂亮、最优雅的鹅,进一步可分为白鹅和灰鹅两大类。它们对人很友好,而且与鸡、鸭也能友好相处。它们羽毛紧密,身体曲线优美,看起来比实际体重还重。之前已有证据表明中国鹅起源于东北,这种鹅在《尔雅》里有记载,远在4000 年前就已被饲养,是很古老的鹅种。只不过,这次对田螺山鹅骨进行的检测把中国鹅的驯化时间又大大提前了。

中国鹅的体态美早已世界闻名,而中国人饲养鹅既是看重它们的除草能力,也是看重它们的产蛋能力——一只雌鹅每年可产蛋60~80 枚。

优雅、漂亮的白鹅

在欧洲、北非和西亚,最早的鹅驯化自灰雁。而在东亚,最早的鹅驯化自鸿雁,其中以中国鹅为代表。这两种鹅后来都出现杂交。中国鹅和欧洲鹅很容易区分,因为中国鹅的喙根部有肉质突起,而欧洲鹅没有。

达尔文曾经指出,鹅很早就被驯化。在欧洲西南部,鹅最早被驯化的时间可能是在公元前3000 年。但有关欧洲鹅最早驯化时间的可靠证据来自荷马史诗《奥德赛》。《奥德赛》的创作时间是在公元前8 世纪末,所以可以判定当时的希腊就有鹅。在欧洲北部发现的考古证据表明,在铁器时代早期,家鹅就已被引进到北欧。

考古证据表明,在埃及,鹅在4000 年前可能就已被驯化。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的石雕上有鹅的图像,但因为不清楚这些鹅是野鹅还是家鹅,所以不能仅凭这些图像来判断鹅的最早驯化时间。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城邦时期的壁画上显示了人们饲养鹅和崇拜鹅的场景,由此可判断当时当地可能已经有经过驯化的鹅。

鹅警告人(1889 年画)

目前已经可以确定的是,在古埃及新王国时期以及同时期的欧洲,已经有鹅被驯化。到了公元前1 世纪,罗马人已经在饲养多种鹅。到了中世纪时期,欧洲农民中盛行养鹅。

古埃及壁画鹅(复原图)

灰雁

虽然人类最早驯化鹅是好几千年前的事,但最早驯化的鹅只来自两种——灰雁和鸿雁。经过这两种鸟的杂交,如今已有超过180 种鹅。

与其他驯化动物相比,鹅在驯化过程中的总体变化程度较低,但也有一些明显改变。一是它们的体重增加。雄灰雁的体重为2.8~4.1 千克,雌灰雁为2.5~3.8 千克,而图卢兹鹅的雄鹅体重比雄灰雁大4 倍,图卢兹鹅的雌鹅体重比雌灰雁大3 倍左右。雄鸿雁的体重为3.5 千克,雌性为2.8~3.5 千克,而驯化自鸿雁的雄非洲鹅和雌非洲鹅的体重分别比雄鸿雁和雌鸿雁大3 倍左右。

在驯化过程中,鹅的适应性特征也发生改变。野鹅的天然灰色羽毛在一些驯化鹅身上变成了白色。性成熟在鹅身上加速,家鹅比野鹅多产。中国鹅的雌鹅产蛋能力比雌鸿雁高8~12 倍(雌鸿雁每只每年产蛋5~8 枚),欧洲鹅的雌鹅产蛋能力比雌灰雁高6~10 倍(雌灰雁每只每年产蛋5~6 枚)。此外,野鹅基本都为单配(即“一夫一妻”),而在家鹅中多配的现象相对常见。

鹅通常可以活20 年甚至更久。鹅有很强的领地意识。每年繁殖季,鹅都会回到同样的筑巢地,雌鹅负责孵蛋,雄鹅负责警戒。一个月后雌鹅孵化出幼鹅,幼鹅一天内即可主动觅食。两到三个月后,幼鹅即可飞起来。总体而言,鹅性格友好,容易饲养,有优质的水源就好。有时候鹅叫声很大,这是为了提醒其他鹅。鹅大叫时如果还展开翅膀,多半是为了吓退捕食者。在求偶时,鹅虽然展翅但叫声轻柔,还用喙轻触对方。由于体重过大,家鹅很少飞行,但其实它们能飞行,尤其是在受到威胁时。

鹅完全可以被作为宠物饲养,图卢兹鹅尤其如此。它们适应性强,天性友好,寿命也长。只要能得到定期清洁和高质量的食物,它们几乎就不需要要其他条件。但它们很吵闹,如果家中有小孩就必须注意看管好鹅。鹅一旦亲近了主人,就会长久忠实于主人。最好能在有草坪的条件下养鹅,可以给鹅喂食玉米、小麦、大麦、鸟食、葡萄等。

鹅和鸭都属于雁形目,迄今已知该目最早的化石已在南极洲的白垩纪晚期岩层中发现,也就是说,鸭和鹅的祖先在白垩纪晚期就已存在。科学家说,雁形目可能早在中生代就已出现。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既然鹅和鸭同目,同为水禽,那幺为什幺水禽的喙各种各样?通过比较食物及进食策略,科学家已经对此给出答案——不同的食物导致不同的水禽拥有不同的喙。最近,又有一项这方面的研究独辟蹊径:对鸟的头骨和鸟喙进行详细的三维分析,再把分析结果与相关文献中食物与鸟喙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进行对照。结果如何呢?

在这项新研究中,科学家考察了46 属、51 种共136 个样本。这些样本中包括现存雁形目动物的骨骼、近年才灭绝的雁形目动物(夏威夷大岛上的一种不飞鸭,在家鸭登岛之前它们是岛上主要的食草动物)的骨骼和5800 万~4000 万年前古水禽的骨化石。数据分析表明,水禽的饮食偏好与其喙的形状之间存在强相关。鸭子长又宽的喙能容纳大量水,这便于鸭子滤食水中的植物种子和无脊椎动物。虽然有些鹅仍采取滤食方式,但大多数鹅已经演化得主要以植物的根和叶子为食。因此,大多数鹅的喙短而窄,这是为了吃植物。

科学家指出,虽然水禽喙的形态与水禽的食物之间密切相关,但便于梳毛和降温等因素也可能在喙形态的进化中起了作用。新研究还发现,水禽的祖先更像鸭,而鹅喙的演化时间较晚,并且在多个地方多次演化。

更有趣的是,雁形目都生活在恐龙时代,而且属于兽脚亚目。从这个意义上讲,鹅和鸭的祖先物种曾经也都算是恐龙哦!

生活在7500 万年前的“鹅龙”(化石复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