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志刚

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文化中,嫉妒都被当作一种负面心理。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也纷纷指明了嫉妒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并设计了种种克服嫉妒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是,嫉妒真的是完全的负面心理吗?有没有一种可能,适当的嫉妒可能比钦佩更加激励人心,使人上进?

何为嫉妒?

心理学上嫉妒的定义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者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但现在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嫉妒更是一种与他人无关的心理状态。

肯塔基大学心理学家理查德·斯密斯曾提出,嫉妒心理通常由两个因素的结合产生。第一是关联性:被嫉妒的优势一定是对我们有私人意义的。一位芭蕾女伶的美妙舞蹈不大可能引起一位律师的嫉妒,除非律师自己曾经有过表演精湛舞蹈的志向。第二是相似性:被嫉妒的人一定是能和我们做比较的。尽管我们都是作家,我不可能去嫉妒欧内斯特·海明威。嫉妒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它包括焦虑、恐惧、悲哀、猜疑、羞耻、自咎、消沉、憎恶、敌意、怨恨、报复等不愉快的心理状态。

嫉妒就内心感受来讲,前期表现为从攀比到失望的压力感;中期则表现为由羞愧到屈辱的心理挫折感;后期则表现为由不服不满到怨恨憎恨的发泄行为。

嫉妒与钦佩

当遇到比我们更加成功的人,我们会如何回应呢?通常,我们会想到两种方式:钦佩和嫉妒。钦佩被看作是高尚的感情。我们赞赏钦佩别人的人,因为在钦佩之中觉察到了品味和谦逊。相反,嫉妒被认为是天性不好——一种“对别人拥有的更好的优势的关注引起的屈辱和仇视的感觉”。嫉妒的人会“夺去别人的优势,这对他来说令人向往得就像这样会保证他自己也得到同样的优势。如果允许这种激情胡作非为,对所有的优秀都是毁灭性的,甚至包括最有用的杰出技能”。

果真如此吗?我们研究得知,不是所有的嫉妒都创造出同样的东西,一些会导致悲惨的结果,而另一些可能鼓舞我们去达到新高度的成功。

在一个测验中,34个大学生被分成两组,分别给了两道阅读理解练习题。两道练习都是编造的科学家的传记:一类写的是支持自我提升是可能的——尽管路途充满障碍,如果你努力奋斗的话,就能成功;另一类写的是成功归结于运气——它取决于天命。

然后,再让学生们去读一篇关于A同学在一次重要竞赛中得奖的新闻。结果显示,预读了第一类题目的学生,他们感受到对A同学的嫉妒——如果我去试下,照样可以得奖。如果他们事先做了第二类练习,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是钦佩——我甚至不该去试,我仅仅应在远处仰视他。感受到嫉妒的学生立志比上学期学习更多,而感受到钦佩的学生并未如此。 由此,我们可以得证,有时候,适当的嫉妒更能推动人们走到好的结果。

善意的嫉妒

适度的嫉妒,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善意的嫉妒。如果说恶意嫉妒让人感觉沮丧,这种体验引起伤害别人的冲动,并希望别人会在一些事情上失败;那幺善意嫉妒对情况会有所转变,自己将更加努力地为自己获得更多的东西。

善意和恶意嫉妒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它们两个刺激我们以大相径庭的方式行动。嫉妒的情感越是接近恶意嫉妒,他们就越会抱怨他们嫉妒的人,但他们不会就此采取行动,他们仅仅是不快乐。相反,如果他们感觉到善意的嫉妒,他们会更加努力奋斗。善意嫉妒也许是不快乐的,但它是变得更好的驱动力。

善意嫉妒听起来可能很像钦佩。区别是,钦佩让人自我感觉良好,但嫉妒让人痛苦。钦佩是让人愉快的感受,很大部分是因为我们认为我们钦佩的人跟自己不像,但我们善意嫉妒的人似乎和我们很是相似。这种意识直击要害,让人痛苦。

被嫉妒激励

善于嫉妒的人在专注能力、记忆细节、以他们的嫉妒对象为奋斗目标上都能有提高。

美国心理学家贝奇·克恩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对300余名15至68岁女性所作的一项有关妒忌的专题调查证实,“适度妒忌”利大于弊。专家们认为,虽说任妒忌之火乱烧无疑害处多多,然而加以控制的“适度妒忌”实际上与“眼热”或“羡慕”一样可能包含有巨大的热能;这就是说,“恰到好处”的妒忌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升华”或转化为一种理想或抱负,并由此而发挥其积极作用——增强“助推力”。

善意的嫉妒让人重整旗鼓。女记者皮尔茜发现以前成绩远不如自己的赖辛最近连续推出了多部反响强烈的小说时,嫉妒之情在心中油然而生。她自称:正是在这种一阵又一阵“温和妒忌心”的袭击下,她下定决心重整旗鼓奋起直追,渐渐地她的作品超越了自己在心里“暗定”的竞争者,最后终于取得了极大成功。

善意的嫉妒帮助克服自满情绪。达利妮一直是学校运动会上无可争议的百米跑冠军,在去年的校运会上输给了另一名女生而屈居亚军。一开始,强烈的妒火中烧使她脑海中一片混沌,因而也难以制定出有效的对策来。后来随着心境的渐趋平静,她有意让炉火只是“淡淡”地燃烧,而这种“适度炉火”使她在不知不觉中完全摆脱了自满。结果在最近的一次校运会上重新登上了冠军宝座。

善意的嫉妒激发潜在才能。塔娜的人生的“转折”就是另一位同学作的画荣获了当地一次画展的大奖时心中升起的妒忌心。当时她就恨恨地嚷道:“她的画没什幺好,我要是作画定会比她强得多!”果然,妒忌激发了她潜在的才能,使她最后也成功地成了一名少女画家。

善意的嫉妒能活跃情绪。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老是在“风平浪静、波澜不惊”的心态下生活和工作,就往往可能失去斗志,前方便往往可能少了竞争对手,最后的结果也往往更可能是一事无成。调查中专家们还发现:高达9成的人承认自己曾有妒忌心,并认定世上没有一人一生中从未产生过妒忌之心;有高达7成的人赞成“妒忌可活跃情绪”之说,承认“适度妒忌”确实使得他们的情感生活变得“有起有伏”甚至较为丰富多彩了。

没有人会否认嫉妒的感觉不好受,嫉妒有时会引导我们选择一条并不愿意选择的道路,嫉妒常常是腐蚀性和破坏性的……然而,正确类型的嫉妒可以起到重要的个人乃至社会的作用,它激励竞争和发展,恰到好处的嫉妒心可以升华或转化为一种理想或抱负。(编辑/夏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