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洪亮

国内有一家动物园,长期致力于熊猫繁殖。有一次,一只雌性熊猫产下了一只幼崽。可幼崽刚出生时发出的第一声啼叫,就吓得它的妈妈抱头直窜,煞是好玩。接下来的观察发现,这位熊猫妈妈根本就不会带孩子,它的孩子被惨兮兮地丢在一边。于是,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又是放录音,又是放录像,反复给这位熊猫妈妈听自己的孩子发出的叫声,看别的动物如何照料孩子、如何喂养孩子、如何与孩子嬉戏,忙得不亦乐乎。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熊猫妈妈终于学会了照料自己的宝宝。

这位熊猫妈妈的表现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教育中爱的能力与爱的技巧的话题。

孩子出生了,熊猫妈妈竟吓得抱头直窜,难道它没有爱心?高尔基说,爱孩子,那是连老母鸡都会的事情。熊猫属于哺乳类动物,比起鸡来要进化得多,自然有爱。它只是不知道如何去爱!我们做父母的体验也大体如此。虽不一定会被孩子的声音吓得到处乱窜,但,当我们真真实实地感受到另一个生命,一个与我们一脉相承的新生命已经存在的时候,我们同样会惶惑,同样会不知所措。于是,我们的爱心驱使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我们慢慢地学会了做父母。

学会教育就是掌握爱的技巧。

爱是我们内心天然的冲动,是人世间的至善所在。但这种“善”只有在获得“真”—教育孩子的“知识”、“技巧”之后,才会化作涓涓细流,流淌成生命的长河,演绎出生活的交响。

无数父母品尝到了溺爱的苦果,无数的父母在反省着当初教育孩子的失误。生活在一遍遍地诉说,教育的失败,常常是因为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我们的无知。没有了真,善就只会是无端的原始的洪荒。

但是,父母教育孩子,就像踩着跷跷板,常常会从这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当我们追求方法、反对溺爱的时候,常常会连爱也一起扔掉。

君不见,书店报廊里,到处充斥的,都是技巧、指南、大全一类的教育真诀。不知不觉当中,我们开始相信,孩子们只是些待捏的“面团”,他们如何成长就只看我们怎样去塑造了。我们仿佛已经进入了一个教育的“技巧崇拜”时代。当周围出现了一个好孩子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带着羡慕的口吻说,“不知道那孩子是怎幺教出来的?”

孩子是教出来的吗?当然是教出来的。但如果我们再深究一层,恐怕首先应该说,孩子是爱出来的!

这就又让我们想到上面所说的熊猫了。熊猫妈妈缺少的如果是哺养孩子的技巧,尚属可救,放放录像,说不定就能解决问题;但如果缺少的是亲子之爱,那恐怕就无人能救了。

我是个教师。常常听同事们感慨:能教得好班上的学生,却不知道为什幺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为什幺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因为学生拿你当老师,可孩子却只会拿你当父母,他们的第一需要是你的亲情,第二需要才是你的教育,而你却习惯性地把教育放在第一位。

没有爱做基础,技巧的力量就会显得十分苍白。

家庭教育里的困惑,其实都是因为我们离开了爱的本源。掌握了很多教育方法和技巧的父母,有一种危险,那就是把父母角色“职业化”。如果你养成了这种职业化的习惯,过分追求教育方法的科学有效性,可能就会忘记,我们第一需要做的事情,其实是用一颗纯真的父母之心,去深爱自己的孩子。

教育是一种技巧,但它只能是爱的技巧!■